一种全自动对接的T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647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全自动对接的T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包括第一双壁、两个第二双壁、第一连接单元以及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双壁的一端内,且靠近所述第二双壁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活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双壁两者之一的一端内,且靠近两者另一设置;所述第一双壁和每一所述第二双壁均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若干个格栅,所述第一侧壁的内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钢架和第二钢架;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均包括多个矩形支撑部、固定杆以及拉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对接,且浇筑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对接的T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尤其是一种全自动对接的T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采用现浇施工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先将预制的模板对接,再在模板的连接处由上方插入钢筋套筒作为连接件,最后进行浇筑。由模板上方插入钢筋套筒,加大了整个浇灌步骤的工作量,费时费力,大大延缓了工程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全自动对接的T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模板对接完成后,由模板上方插入钢筋套筒作为连接件,最后进行浇灌,延缓工程进度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一种全自动对接的T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包括第一双壁、两个第二双壁、第一连接单元以及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双壁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双壁的两侧,以形成T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对接的T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双壁、两个第二双壁、第一连接单元以及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双壁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双壁的两侧,以形成T字型连接,所述第一双壁和所述第二双壁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双壁的一端内,且靠近所述第二双壁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活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双壁两者之一的一端内,且靠近两者另一设置;所述第一双壁和每一所述第二双壁均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若干个格栅,所述第一侧壁的内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钢架和第二钢架;所述第二双壁的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对接的T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双壁、两个第二双壁、第一连接单元以及第二连接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双壁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双壁的两侧,以形成T字型连接,所述第一双壁和所述第二双壁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双壁的一端内,且靠近所述第二双壁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活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双壁两者之一的一端内,且靠近两者另一设置;所述第一双壁和每一所述第二双壁均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若干个格栅,所述第一侧壁的内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钢架和第二钢架;所述第二双壁的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双壁的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均包括多个矩形支撑部、固定杆以及拉扯部;所述矩形支撑部沿竖直方向上等间距设置,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矩形支撑部之间,用于固定所述矩形支撑部;所述拉扯部设置于所述矩形支撑部上,所述拉扯部用于拉动所述矩形支撑部以及所述固定杆移动,使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双壁与所述第二双壁之间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双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对接的T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互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对接的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魏
申请(专利权)人:中欧云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