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钢架安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61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锅炉安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锅炉钢架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基础凿出麻面,在基础上划出定位中心线;对所有立柱的外观质量进行验收和校正,并作好记录;在立柱上划出侧板中心线、腹板中心线和立柱1米标高线;第一层钢架安装,安装完成后初紧各节点处的螺栓;按照立柱标高、立柱垂直度、立柱间距、立柱对角线、立柱标高的顺序对第一层钢架进行校正和验收;钢架验收合格后,终紧各节点处的螺栓;然后对基础进行二次灌浆;然后依次完成下一层钢架的安装和校正;最后在钢架上安装顶板梁并对其进行验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安装工艺对锅炉钢架进行安装,能提高锅炉钢架的安装质量,避免出现返工现象,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钢架安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安装
,特别涉及一种锅炉钢架安装工艺。
技术介绍
大中型锅炉钢架结构中,钢架是由立柱、横梁、水平支撑、垂直支撑、顶板组成的立体井架。其中,立柱和横梁为钢架的最主要构件。立柱通常采用宽翼缘H型钢,立柱的底面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钢架中的横梁置于立柱之间,并与之刚性连接。横梁主要是受弯构件,轴力较小;柱则是压力和弯矩都很大的压弯构件,支撑锅炉全部或绝大部分重量。锅炉钢架结构的连接可分为焊缝连接和高强螺栓连接。焊缝连接在过去是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式,但是由于焊缝附近钢材会因焊接的高温作用而形成热影响区,钢材在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机械性能会发生变化,使钢材材质变脆,同时焊接过程中钢材受到不均匀的高温和冷却,使结构产生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影响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等。高强螺栓连接是近四五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螺栓连接新形式。在高强螺栓连接中,螺栓杆内有很大的预拉力,把接头板件夹得很紧,使之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保证连接件较好的整体性和刚性。按照设计及受力要求的不同,高强螺栓连接可分为摩擦型和承压型两种。其中承压型高强度螺栓一般只用于承受静力或间接动力载荷结构中允许产生一定滑移变形的连接这种连接形式应用不多。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由于始终保持板件接触面摩擦力不被克服和不发生相对滑移,因而其整体性好、刚性好、变形小、受力可靠、耐疲劳,主要用于承受动力载荷的结构,锅炉钢结构就采用这种形式。由于高强螺栓连接方式有诸多优点,因此,大中型机组的锅炉钢架结构大都采用这种连接形式。在进行大中型机组的锅炉钢架结构安装中,由于钢架的规格较多、部分重量较重,螺栓规格较多,施工过程不严格核对图纸要求容易造成钢架的安装质量不合格,甚至出现返工等现象,不仅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施工工期;甚至由于安装质量不合格会出现钢架倒塌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锅炉钢架安装工艺,采用该安装工艺对锅炉钢架进行安装,能提高锅炉钢架的安装质量,避免出现返工现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锅炉钢架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划线:将基础凿出麻面,并将表面清理干净;根据土建专业提供的基准点,用拉钢丝法在基础上划出立柱底板的定位中心线,该定位中心线包括纵向中心线A1-A3和横向中心线B1-B4;校核定位中心线与地脚螺栓的间距及各定位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初调地脚螺栓上的定位螺母,并作好划线记录;S2、立柱检查及验收:在立柱安装前,对所有立柱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作好记录;当立柱长度>8m时,立柱长度允许偏差≥-6mm、且≤+2mm;当立柱长度≤8m时,立柱长度允许偏差≥-4mm、且≤0mm;立柱弯曲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0mm;立柱扭曲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0mm;S3、立柱划线:在立柱的侧板上划出侧板中心线,在立柱的腹板上划出腹板中心线,以立柱顶部标高为基准向下划出立柱1米标高线,并作好标记;S4、第一层钢架安装:在每根立柱顶端挂好拖拉绳,将立柱吊至地脚螺栓的上方,调整其方向后缓慢落钩,立柱就位后,调整立柱底板中心线与基础定位中心线重合;待立柱完全落实后将拖拉绳固定,并在地脚螺栓上拧上螺母,对立柱的底板进行固定,然后松开吊车的吊钩;当所有立柱安装完毕后,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将横梁与立柱连接,完成第一层钢架的安装,并初紧各节点处的螺栓;S5、第一层钢架校正:依次按照立柱标高、立柱垂直度、立柱间距、立柱对角线、立柱标高的顺序进行初校正;立柱间距偏差≤1‰柱距,且≤10mm;立柱垂直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5mm;立柱标高偏差在-5mm~+5mm之间;立柱对角线偏差≤1.5‰对角线长度,且≤15mm;当立柱的垂直度偏差超出标准范围时,通过拖拉绳配合手拉葫芦对立柱的垂直度进行校正,然后使用经纬仪复查立柱校正后的垂直度;立柱标高验收时,通过水准仪测量所有立柱1米标高线的高度,并通过调整定位螺母对立柱1米标高线进行校正;第一层钢架验收合格后,终紧钢架上各节点处的螺栓,并对各节点处螺栓的紧固情况进行验收;S6、基础二次灌浆:第一层钢架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对基础进行二次灌浆,灌浆工作应连续进行,及时捣实,使立柱底板下全部充满灰浆;S7、第二层钢架安装:在每根立柱顶端挂好拖拉绳,将立柱吊至下层立柱的上方,调整其方向后缓慢落钩,立柱就位后,通过连接板及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将两层立柱连接;然后松开吊车的吊钩;当所有立柱安装完毕后,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将横梁与立柱连接,完成该层钢架的安装,并初紧各节点处的螺栓;S8、第二层钢架校正:依次按照立柱标高、立柱垂直度、立柱间距、立柱对角线、立柱标高的顺序进行初校正;立柱间距偏差≤1‰柱距,且≤10mm;立柱垂直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5mm;立柱标高偏差在-5mm~+5mm之间;立柱对角线偏差≤1.5‰对角线长度,且≤15mm;当立柱的垂直度偏差超出标准范围时,通过拖拉绳配合手拉葫芦对立柱的垂直度进行校正,然后使用经纬仪复查立柱校正后的垂直度;立柱标高验收时,通过水准仪测量所有立柱1米标高线的高度,并通过在上下两层立柱之间设置垫铁的方式对立柱1米标高线进行校正;该层钢架验收合格后,终紧钢架上各节点处的螺栓,并对各节点处螺栓的紧固情况进行验收;S9、按照步骤S7和S8的安装和校正工艺,完成第N层钢架的安装和校正,N为大于2的正整数;S10、顶板梁安装:通过吊车将顶板梁安装在最后一层钢架的顶部,顶板梁全部安装就位后,对顶板梁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顶板梁的上挠≤30mm,顶板梁的下挠≤5mm。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立柱划线包括以下步骤:S31、将立柱的侧板水平放置在划线台上,将位于上方的侧板调平,然后根据侧板两端的多个螺栓孔的中心,确定上方侧板两端的中心点,两点之间的连线就是上方侧板的中心线,然后划线并作好标记;S32、以上方侧板两端的中心点为基准吊线坠,确定下方侧板两端的中心点,连接两个中心点,即为下方侧板的中心线,然后划线并作好标记;S33、将两个侧板同一端的中心点连接构成腹板端部中心线,将腹板端部中心线等分得到腹板端部中心点,在立柱的端部作经过腹板端部中心点且垂直于腹板中心线的直线,根据该直线得到腹板两个侧面端部的中心点,连接腹板上同一侧面上的两个中心点,就得到腹板两个侧面的中心线,然后划线并作好标记;S34、以立柱顶部标高为基准沿侧板中心线的方向在侧板中心线上划出侧板1米标高点,用直尺在侧板上作经过侧板一米标高点、且垂直于侧板中心线的直线,得到侧板上1米标高线,然后划线并作好标记;以立柱顶部标高为基准沿腹板中心线的方向在腹板中心线上划出腹板1米标高点,用直尺在腹板上作经过腹板一米标高点、且垂直于腹板中心线的直线,得到腹板上1米标高线,然后划线并作好标记;侧板1米标高线和腹板1米标高线共同构成立柱1米标高线。进一步的,纵向中心线A1和A2的对称中心线为纵向中心线A4,纵向中心线A2和A3的对称中心线为纵向中心线A5,横向中心线B2和B3的对称中心线为横向中心线B5;横向中心线B5与纵向中心线A4的交叉处为观测点C1;横向中心线B5与纵向中心线A5的交叉处为观测点C2;在步骤S5和S8中,分别将水准仪设置在观测点C1和观测点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锅炉钢架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划线:将基础凿出麻面,并将表面清理干净;根据土建专业提供的基准点,用拉钢丝法在基础上划出立柱底板的定位中心线,该定位中心线包括纵向中心线A1‑A3和横向中心线B1‑B4;校核定位中心线与地脚螺栓的间距及各定位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初调地脚螺栓上的定位螺母,并作好划线记录;S2、立柱检查及验收:在立柱安装前,对所有立柱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作好记录;当立柱长度>8m时,立柱长度允许偏差≥‑6mm、且≤+2mm;当立柱长度≤8m时,立柱长度允许偏差≥‑4mm、且≤0mm;立柱弯曲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0mm;立柱扭曲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0mm;S3、立柱划线:在立柱的侧板上划出侧板中心线,在立柱的腹板上划出腹板中心线,以立柱顶部标高为基准向下划出立柱1米标高线,并作好标记;S4、第一层钢架安装:在每根立柱顶端挂好拖拉绳,将立柱吊至地脚螺栓的上方,调整其方向后缓慢落钩,立柱就位后,调整立柱底板中心线与基础定位中心线重合;待立柱完全落实后将拖拉绳固定,并在地脚螺栓上拧上螺母,对立柱的底板进行固定,然后松开吊车的吊钩;当所有立柱安装完毕后,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将横梁与立柱连接,完成第一层钢架的安装,并初紧各节点处的螺栓;S5、第一层钢架校正:依次按照立柱标高、立柱垂直度、立柱间距、立柱对角线、立柱标高的顺序进行初校正;立柱间距偏差≤1‰柱距,且≤10mm;立柱垂直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5mm;立柱标高偏差在‑5mm~+5mm之间;立柱对角线偏差≤1.5‰对角线长度,且≤15mm;当立柱的垂直度偏差超出标准范围时,通过拖拉绳配合手拉葫芦对立柱的垂直度进行校正,然后使用经纬仪复查立柱校正后的垂直度;立柱标高验收时,通过水准仪测量所有立柱1米标高线的高度,并通过调整定位螺母对立柱1米标高线进行校正;第一层钢架验收合格后,终紧钢架上各节点处的螺栓,并对各节点处螺栓的紧固情况进行验收;S6、基础二次灌浆:第一层钢架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对基础进行二次灌浆,灌浆工作应连续进行,及时捣实,使立柱底板下全部充满灰浆;S7、第二层钢架安装:在每根立柱顶端挂好拖拉绳,将立柱吊至下层立柱的上方,调整其方向后缓慢落钩,立柱就位后,通过连接板及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将两层立柱连接;然后松开吊车的吊钩;当所有立柱安装完毕后,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将横梁与立柱连接,完成该层钢架的安装,并初紧各节点处的螺栓;S8、第二层钢架校正:依次按照立柱标高、立柱垂直度、立柱间距、立柱对角线、立柱标高的顺序进行初校正;立柱间距偏差≤1‰柱距,且≤10mm;立柱垂直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5mm;立柱标高偏差在‑5mm~+5mm之间;立柱对角线偏差≤1.5‰对角线长度,且≤15mm;当立柱的垂直度偏差超出标准范围时,通过拖拉绳配合手拉葫芦对立柱的垂直度进行校正,然后使用经纬仪复查立柱校正后的垂直度;立柱标高验收时,通过水准仪测量所有立柱1米标高线的高度,并通过在上下两层立柱之间设置垫铁的方式对立柱1米标高线进行校正;该层钢架验收合格后,终紧钢架上各节点处的螺栓,并对各节点处螺栓的紧固情况进行验收;S9、按照步骤S7和S8的安装和校正工艺,完成第N层钢架的安装和校正,N为大于2的正整数;S10、顶板梁安装:通过吊车将顶板梁安装在最后一层钢架的顶部,顶板梁全部安装就位后,对顶板梁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顶板梁的上挠≤30mm,顶板梁的下挠≤5mm。...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钢架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划线:将基础凿出麻面,并将表面清理干净;根据土建专业提供的基准点,用拉钢丝法在基础上划出立柱底板的定位中心线,该定位中心线包括纵向中心线A1-A3和横向中心线B1-B4;校核定位中心线与地脚螺栓的间距及各定位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初调地脚螺栓上的定位螺母,并作好划线记录;S2、立柱检查及验收:在立柱安装前,对所有立柱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作好记录;当立柱长度>8m时,立柱长度允许偏差≥-6mm、且≤+2mm;当立柱长度≤8m时,立柱长度允许偏差≥-4mm、且≤0mm;立柱弯曲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0mm;立柱扭曲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0mm;S3、立柱划线:在立柱的侧板上划出侧板中心线,在立柱的腹板上划出腹板中心线,以立柱顶部标高为基准向下划出立柱1米标高线,并作好标记;S4、第一层钢架安装:在每根立柱顶端挂好拖拉绳,将立柱吊至地脚螺栓的上方,调整其方向后缓慢落钩,立柱就位后,调整立柱底板中心线与基础定位中心线重合;待立柱完全落实后将拖拉绳固定,并在地脚螺栓上拧上螺母,对立柱的底板进行固定,然后松开吊车的吊钩;当所有立柱安装完毕后,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将横梁与立柱连接,完成第一层钢架的安装,并初紧各节点处的螺栓;S5、第一层钢架校正:依次按照立柱标高、立柱垂直度、立柱间距、立柱对角线、立柱标高的顺序进行初校正;立柱间距偏差≤1‰柱距,且≤10mm;立柱垂直度偏差≤1‰立柱长度,且≤15mm;立柱标高偏差在-5mm~+5mm之间;立柱对角线偏差≤1.5‰对角线长度,且≤15mm;当立柱的垂直度偏差超出标准范围时,通过拖拉绳配合手拉葫芦对立柱的垂直度进行校正,然后使用经纬仪复查立柱校正后的垂直度;立柱标高验收时,通过水准仪测量所有立柱1米标高线的高度,并通过调整定位螺母对立柱1米标高线进行校正;第一层钢架验收合格后,终紧钢架上各节点处的螺栓,并对各节点处螺栓的紧固情况进行验收;S6、基础二次灌浆:第一层钢架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对基础进行二次灌浆,灌浆工作应连续进行,及时捣实,使立柱底板下全部充满灰浆;S7、第二层钢架安装:在每根立柱顶端挂好拖拉绳,将立柱吊至下层立柱的上方,调整其方向后缓慢落钩,立柱就位后,通过连接板及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将两层立柱连接;然后松开吊车的吊钩;当所有立柱安装完毕后,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将横梁与立柱连接,完成该层钢架的安装,并初紧各节点处的螺栓;S8、第二层钢架校正:依次按照立柱标高、立柱垂直度、立柱间距、立柱对角线、立柱标高的顺序进行初校正;立柱间距偏差≤1‰柱距,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冬袁胜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