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嘴及扫路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60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嘴及扫路车,吸嘴包括安装架、第一吸嘴部和第二吸嘴部,所述第一吸嘴部和所述第二吸嘴部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吸嘴部包括第一吸嘴腔和开设于所述第一吸嘴腔的顶壁上的第一吸口;所述第二吸嘴部包括第二吸嘴腔和所述第二吸嘴腔的顶壁上的第二吸口;所述吸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吸嘴腔和所述第二吸嘴腔之间的分隔结构,以将所述第一吸嘴腔和第二吸嘴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分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嘴能够对路面垃圾进行多重吸附,提高垃圾吸附效率,并且还能对路面树叶、纸张等轻飘物和砂砾等比重大物质这两类大垃圾进行分类吸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嘴及扫路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扫路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吸嘴及扫路车。
技术介绍
目前,扫路车的吸嘴只有一个抽吸空腔,当路面垃圾量较多或作业车速较快时,由于内部气流对垃圾的有效作用时间不够,导致空腔气流未能将部分垃圾从地面提升至吸管下端入口处,被吸管输送至垃圾收集箱,使垃圾从吸嘴后部遗漏。若采用大型号风机增加吸嘴的吸附能力,则一方面使清扫车的整体合理布置困难,另一方面使整车油耗和噪声大幅度增加。另外,只有一个抽吸空腔的吸嘴不利于同时有效的吸附树叶等轻飘物和砂砾等比重大的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吸嘴及扫路车,吸嘴能够对路面垃圾进行多重吸附,提高垃圾吸附效率,并且还能对路面树叶、纸张等轻飘物和砂砾等比重大物质这两类大垃圾进行分类吸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吸嘴,包括安装架、第一吸嘴部和第二吸嘴部,所述第一吸嘴部和所述第二吸嘴部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吸嘴部包括第一吸嘴腔和开设于所述第一吸嘴腔的顶壁上的第一吸口;所述第二吸嘴部包括第二吸嘴腔和所述第二吸嘴腔的顶壁上的第二吸口;所述吸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吸嘴腔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0)、第一吸嘴部和第二吸嘴部,所述第一吸嘴部和所述第二吸嘴部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一吸嘴部包括第一吸嘴腔和开设于所述第一吸嘴腔的顶壁上的第一吸口(21);所述第二吸嘴部包括第二吸嘴腔和所述第二吸嘴腔的顶壁上的第二吸口(31);所述吸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吸嘴腔和所述第二吸嘴腔之间的分隔结构,以将所述第一吸嘴腔和第二吸嘴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0)、第一吸嘴部和第二吸嘴部,所述第一吸嘴部和所述第二吸嘴部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一吸嘴部包括第一吸嘴腔和开设于所述第一吸嘴腔的顶壁上的第一吸口(21);所述第二吸嘴部包括第二吸嘴腔和所述第二吸嘴腔的顶壁上的第二吸口(31);所述吸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吸嘴腔和所述第二吸嘴腔之间的分隔结构,以将所述第一吸嘴腔和第二吸嘴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分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嘴部包括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吸嘴腔的第一顶板(22)、位于所述第一顶板(22)两侧的第一侧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顶板(22)前侧的第一前挡板(24),所述第二吸嘴部包括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吸嘴腔的第二顶板(32)、位于所述第二顶板(32)两侧的第二侧板和位于所述第二顶板(32)后侧的第一后挡板(35),所述第一吸口位于所述第一顶板(22)上,所述第二吸口位于所述第二顶板(32)上,所述分隔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顶板(22)后侧的第二后挡板(25)和/或位于所述第二顶板(32)前侧的第二前挡板(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挡板(24)以及所述第二后挡板(25)和/或所述第二前挡板(34)中的至少一者为柔性挡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包括所述第二后挡板(25)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先云张斌滕新科李亮景斌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