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5295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生物促生液通入至高压喷枪中,并喷射在河道底泥上,静置1‑2天;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混合搅拌20‑30分钟;向反应后的底泥表面均匀放置一层修复剂并静置2‑4天;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混合搅拌10‑30分钟;将生物促生液通入至高压喷枪中,并喷射在河道底泥上,静置1‑2天;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曝气1‑2小时后,停止曝气,并静置40‑60分钟后,将上浮的絮凝物进行去除,即可完成对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能快速络合、吸附水体与底泥中的污染物并絮凝固化,能有效降低水体浊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除低水体与底泥中N、P、COD与色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属于底泥原位修复

技术介绍
水体污染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在河流污染治理过程中,污染底泥的治理一直是主要的难点。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雨水淋溶、废水排放、水土流失与冲刷等途径进入水体,并逐渐沉降至水中,长期的污染物会直接堆积在河底,并成为影响和制约上覆水质的重要内污染源。目前,水体底泥的治理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如淋洗、掩蔽、卫生填埋、堆肥化、干式热处理、微生物或植物修复等。虽然经过治理后对底泥的修复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部分技术处理中含有其他的化学物质,因此,可能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因此,如何彻底有效的对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成为众多厂家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生物促生液通入至高压喷枪中,并喷射在河道底泥上,静置1-2天;(2)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混合搅拌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生物促生液通入至高压喷枪中,并喷射在河道底泥上,静置1‑2天;(2)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混合搅拌20‑30分钟;(3)向反应后的底泥表面均匀放置一层修复剂并静置2‑4天;(4)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混合搅拌10‑30分钟;(5)将生物促生液通入至高压喷枪中,并喷射在河道底泥上,静置1‑2天;(6)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曝气1‑2小时后,停止曝气,并静置40‑60分钟后,将上浮的絮凝物进行去除,即可完成对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生物促生液通入至高压喷枪中,并喷射在河道底泥上,静置1-2天;(2)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混合搅拌20-30分钟;(3)向反应后的底泥表面均匀放置一层修复剂并静置2-4天;(4)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混合搅拌10-30分钟;(5)将生物促生液通入至高压喷枪中,并喷射在河道底泥上,静置1-2天;(6)将反应后的底泥进行曝气1-2小时后,停止曝气,并静置40-60分钟后,将上浮的絮凝物进行去除,即可完成对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生物促生液与步骤(3)中修复剂的重量比为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修复剂与步骤(5)中生物促生液的重量比为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以及步骤(5)中生物促生液为腐植酸溶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乙烯醇50-70份、吸附颗粒10-20份、黄沙20-25份、过氧化钙3-5份、硝酸钠7-10份以及水2-3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湖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颗粒为硅藻土、膨润土、高岭土、活性炭的混合物。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晟徐玲娥金熠夏霆吴书鑫周国旺肖智兴陈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