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5289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收集池、粗砾石过滤池、细沙过滤池、沉淀净化池、生态沟渠和生态塘;所述污水收集池的进水口与污水排水管相连通,出水口与所述粗砾石过滤池相连通;待处理污水首先经污水收集池进入粗砾石过滤池进行初步生态过滤,然后经细沙过滤池二次生态过滤,最后经沉淀净化池沉淀净化;当沉淀净化池中水量超过预设标准量时,沉淀净化后的水进入生态沟渠进行深度净化,最终流入生态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粗砾石过滤池、细沙过滤池和沉淀净化池三级净化后,进一步采用生态沟渠和生态塘进行深度净化,不仅提高了水质净化效果,且有一定的蓄水效果,结合了海绵城市的理念,维持了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控制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农家乐旅游业的兴起,全国各地的农村农户家庭中,也由于大批游客的涌入,逐渐产生了更多的生活污水,集中而来的污染源使得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容量超负荷运转,而原有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设备都是太过于庞大,适用与整个村子的规划建设,且后期维护成本太过高昂,以至于很多设备年久未用,其所用的技术也是物理化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了大部分美丽乡村中水质变差的现象频频发生。此外,对于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前期的流量控制和后期尾水的出水水质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监测。所以容易造成系统设备的损坏、系统出水水质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或缺陷之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粗砾石过滤池、细沙过滤池、沉淀净化池、生态沟渠和生态塘;所述污水收集池的进水口与污水排水管相连通,出水口与所述粗砾石过滤池相连通;待处理污水首先经污水收集池进入粗砾石过滤池进行初步生态过滤,然后经细沙过滤池二次生态过滤,最后经沉淀净化池沉淀净化;当沉淀净化池中水量超过预设标准量时,沉淀净化后的水进入生态沟渠进行深度净化,最终流入生态塘。优选的,所述粗砾石过滤池设于细沙过滤池上方,经粗砾石过滤池初步生态过滤的污水满溢后流至细沙过滤池。优选的,所述细沙过滤池设于沉淀净化池上方,经细沙过滤池二次生态过滤的污水满溢后流至沉淀净化池。优选的,所述污水收集池与农户生活污水排水管相连通的管道上还设有流量监测器。优选的,所述生态塘的出水口还设有出水水质监测器。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PC终端,所述流量监测器、出水水质监测器分别与所述PC终端通信连接。优选的,所述粗砾石过滤池上层还种植有用于第一道物理生物过滤的本土水生植物。优选的,所述细沙过滤池上层还种植有用于第二道物理生物过滤的本土水生植物。优选的,所述沉淀净化池上层还种植有用于水质净化的水生植物,包括芦苇、水葫芦。优选的,所述生态塘中种植有用于水质指示的水生植物,包括狐尾藻。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系统结构简单,集收集、过滤、净化一体化,简化了一些多余装置,节约了成本,无需后期维护,适用于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处理;2、采用粗砾石过滤池、细沙过滤池和沉淀净化池三级净化,并进一步增加了生态沟渠和生态塘进行深度净化,在不采用化学处理手段的前提下保证了净化效果,不仅具有一定的蓄水效果,且结合了海绵城市的理念,维持了水生态环境的平衡;3、在污水收集池的进水口处增设了流量监测器,为后期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改善提供依据;4、增加了水质检测器,为后期污水的分区循环利用提供指导。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农户生活污水排水管;2-管道;3-流量监测器;4-污水收集池;5-粗砾石过滤池;6-细沙过滤池;7-沉淀净化池;8-水生植物;9-生态沟渠;10-生态塘;11-出水水质检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如图1所示,包括污水收集池4、粗砾石过滤池5、细沙过滤池6、沉淀净化池7、生态沟渠9和生态塘10;所述污水收集池4的进水口与农户生活污水排水管相连通,污水收集池4的出水口与所述粗砾石过滤池5相连通;农户生活污水首先经污水收集池4进入粗砾石过滤池5进行初步生态过滤,然后经细沙过滤池6二次生态过滤,最后经沉淀净化池7沉淀净化;当沉淀净化池7中水量超过预设标准量时,沉淀净化后的水进入生态沟渠9进行深度净化,最终流入生态塘1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三级过滤净化结构,具体的:所述粗砾石过滤池5设于细沙过滤池6上方,经粗砾石过滤池5初步生态过滤的污水满溢后流至细沙过滤池6,粗砾石过滤池5能够过滤污水中较大的杂物,细沙过滤池6对污水进一步过滤。所述细沙过滤池6设于沉淀净化池7上方,经细沙过滤池6二次生态过滤的污水满溢后流至沉淀净化池7。所述污水收集池4与农户生活污水排水管相连通的管道2上还设有流量监测器3,流量监测器3具体是能够对水流量大小进行监测的装置,流量监测器3的设置能够对前期处理的污水进行流量控制,便于监测和控制。所述生态塘10的出水口还设有出水水质监测器11,出水水质监测器11能够对排出的水的水质进行监测。流量监测器3和出水水质监测器11分别与PC终端通信连接,流量监测器3是通过APP将水流量数据实时反馈到PC终端,出水水质检测器11是通过APP将水质情况和流量数据实时反馈到PC终端,便于工作人员能够直接的观测出污水的流量和净化排出水的水质情况。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粗砾石过滤池5上层还种植有用于第一道物理生物过滤的本土水生植物,为了让本土水生植物能够更好的活下去且美观,粗砾石过滤层5上所种的本土水生植物是具有耐污耐旱且具有景观效果的植物。所述细沙过滤池6上层还种植有用于第二道物理生物过滤的本土水生植物,为了能让所种的植物更好的活下去,细沙过滤层6上所种的植物同样是耐污型植物。所述沉淀净化池7上层还种植有用于水质净化的水生植物,包括芦苇、水葫芦。所述生态沟渠9的周边都种植有菖蒲、香蒲等能深度净化并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水生植物8。所述生态塘10中种植有用于水质指示的水生植物,包括狐尾藻。在使用时,由于深度净化的原因,可以保证计算流量内的出水水质完全满足一些基本的用水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污水经过粗砾石过滤池5、细沙过滤池6和沉淀生物净化池7,三级净化后加上的生态沟渠9和生态塘10深度净化了水质,并且有一定的蓄水效果,结合了海绵城市的理念,维持了水生态环境的平衡。由技术常识可知,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专利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收集池、粗砾石过滤池、细沙过滤池、沉淀净化池、生态沟渠和生态塘;所述污水收集池的进水口与污水排水管相连通,出水口与所述粗砾石过滤池相连通;待处理污水首先经污水收集池进入粗砾石过滤池进行初步生态过滤,然后经细沙过滤池二次生态过滤,最后经沉淀净化池沉淀净化;当沉淀净化池中水量超过预设标准量时,沉淀净化后的水进入生态沟渠进行深度净化,最终流入生态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收集池、粗砾石过滤池、细沙过滤池、沉淀净化池、生态沟渠和生态塘;所述污水收集池的进水口与污水排水管相连通,出水口与所述粗砾石过滤池相连通;待处理污水首先经污水收集池进入粗砾石过滤池进行初步生态过滤,然后经细沙过滤池二次生态过滤,最后经沉淀净化池沉淀净化;当沉淀净化池中水量超过预设标准量时,沉淀净化后的水进入生态沟渠进行深度净化,最终流入生态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砾石过滤池设于细沙过滤池上方,经粗砾石过滤池初步生态过滤的污水满溢后流至细沙过滤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沙过滤池设于沉淀净化池上方,经细沙过滤池二次生态过滤的污水满溢后流至沉淀净化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瑞晨逄勇肖洵刘一童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