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256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包括供气装置和曝气微生物固载释放床,曝气微生物固载释放床内设有浮球、曝气盘、生物促生剂袋、投加管和填料,所述的浮球内下部设有微生物缓释层,浮球底部设有菌液出口,浮球上部为提供浮力的浮力部分;每根投加管一端与浮球底部多向转接头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曝气底盘的各个角相连,曝气底盘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通过曝气管与供气装置内的排气管相连,所述的生物促生剂袋通过滴加管与多向转接头连接,所述的填料在曝气底盘上形成锥形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外部添加微生物也可以使微生物高速挂膜,为好氧微生物吸收转化水体污染盐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太阳能供电系统使该装置无需外加电力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质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关于微生物固载的设备发展迅速,但大多的设备体积较大、操作复杂,且微生物固载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需外加电力驱动,使微生物高速挂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包括供气装置和曝气微生物固载释放床,曝气微生物固载释放床内设有浮球、曝气盘、生物促生剂袋、投加管和填料,所述的浮球内下部设有微生物缓释层,浮球底部设有菌液出口,浮球上部为提供浮力的浮力部分;每根投加管一端与浮球底部多向转接头连接,每根投加管另一端分别与曝气底盘各个角相连;投加管上设有多个微孔,在投加管上的微孔处捆绑上填料;曝气底盘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通过曝气管与供气装置内的排气管相连,所述的生物促生剂袋内含有微生物促生剂,生物促生剂袋通过滴加管与多向转接头连接,所述的填料在曝气底盘上形成锥形体。所述的供气装置内设有光伏太阳能板、蓄电池、光伏发电控制器和曝气泵,光伏太阳能板通过支撑柱固定在浮床上方,蓄电池、光伏发电控制器和曝气泵固定在浮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包括供气装置(1)和曝气微生物固载释放床(9),其特征是所述的曝气微生物固载释放床(9)内设有浮球(10)、曝气盘(14)、生物促生剂袋(18)、投加管(12)和填料(13),所述的浮球(10)内下部设有微生物缓释层(11),浮球(10)底部设有菌液出口(17),浮球上部为提供浮力的浮力部分,每根投加管(12)一端与浮球(10)底部多向转接头(20)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曝气底盘(14)各个角相连,投加管(12)上设有微孔(21),所述的微孔(21)处捆绑上填料(13),曝气底盘(14)上设有进气管(15),进气管(15)通过曝气管(16)与供气装置(1)内的排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包括供气装置(1)和曝气微生物固载释放床(9),其特征是所述的曝气微生物固载释放床(9)内设有浮球(10)、曝气盘(14)、生物促生剂袋(18)、投加管(12)和填料(13),所述的浮球(10)内下部设有微生物缓释层(11),浮球(10)底部设有菌液出口(17),浮球上部为提供浮力的浮力部分,每根投加管(12)一端与浮球(10)底部多向转接头(20)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曝气底盘(14)各个角相连,投加管(12)上设有微孔(21),所述的微孔(21)处捆绑上填料(13),曝气底盘(14)上设有进气管(15),进气管(15)通过曝气管(16)与供气装置(1)内的排气管(8)相连,所述的生物促生剂袋(18)通过滴加管(19)与多向转接头(20)连接,所述的填料(13)在曝气底盘(14)上形成锥形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其特征是所述的生物促生剂袋(18)内含有微生物促生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其特征是供气装置(1)内设有光伏太阳能板(3)、蓄电池(5)、光伏发电控制器(6)和曝气泵(7),所述的光伏太阳能板(3)通过支撑柱(2)固定在浮床(4)上方,蓄电池(5)、光伏发电控制器(6)和曝气泵(7)固定在浮床(4)上,曝气泵(7)上设有排气管(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曝气微生物固载及释放床,其特征是菌液出口(17)通过多向转换头(20)与每根投加管(12)相连,微生物采用包埋法设置在微生物缓释层(11)内,缓释出来的微生物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映津陈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华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