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与传统充电技术有着很大区别的新兴技术,因其对传统充电技术的便利性,实用性,美观性,环保性的优势,它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无线充电技术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但由于它满足了市场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便越来越得到重视研究,现在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无线电波充电技术采用微波作为能量的传递信号,发送端导体中电流强弱的变化产生无线电波,无线电波能够携带能量并传递能量。当无线电波铜鼓空间传递到接收端时,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会产生谐振效应,在接收端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无线充电。此方式存在以下缺点:能量向四面八方发散,导致能量利用效率很低;保密性差,易受干扰;对人体有辐射。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能量利用率高,保密性强,不易受干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端电路和多个接收端电路,所述发射端电路包括振荡模块、伪随机序列模块和发射端线圈,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电路和多个接收端电路,所述发射端电路包括振荡模块、伪随机序列模块和发射端线圈,所述接收端电路包括接收端线圈、跳频模块、整流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振荡模块产生的信号经过伪随机序列模块进行频率调制后通过发射端线圈发射伪随机序列信号,所述接收端线圈接收发射端线圈发射的伪随机序列信号并产生电流后输出至整流模块,由所述整流模块进行整流再经所述滤波模块进行滤波后给负载充电,所述跳频模块根据伪随机序列信号的跳变序列对应改变跳频模块的固有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电路和多个接收端电路,所述发射端电路包括振荡模块、伪随机序列模块和发射端线圈,所述接收端电路包括接收端线圈、跳频模块、整流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振荡模块产生的信号经过伪随机序列模块进行频率调制后通过发射端线圈发射伪随机序列信号,所述接收端线圈接收发射端线圈发射的伪随机序列信号并产生电流后输出至整流模块,由所述整流模块进行整流再经所述滤波模块进行滤波后给负载充电,所述跳频模块根据伪随机序列信号的跳变序列对应改变跳频模块的固有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线圈包括四个绕组,四个绕组引出第一抽头、第二抽头和第三抽头,所述第一抽头、第二抽头和第三抽头均连接所述振荡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容组,所述第一电容组包括若干个相互并联的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感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电感的一端和输入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输入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组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容组的另一端和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电容组的一端还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和伪随机序列模块,所述第一电容组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三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一抽头,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二抽头,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三抽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伪随机序列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和四个第一控制继电器,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A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森无线传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