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丽萍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电能供电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5242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电能管理模块的混合电能供电管理系统,包含分布式并网电源,该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电性电性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过滤单元,过滤单元电性连接至市电;负载,该负载电性连接第一开关的一端,第一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第一开关的触发端电性连接电能管理模块并基于电能管理模块的指令闭合第一开关;储能单元,电性连接第二开关的一端,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的触发端电性连接电能管理模块并基于电能管理模块的指令闭合所述第二开关,这样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电能供电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布式并网电源,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电能管理模块的混合电能供电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可以并网、离网灵活切换的微电网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电网系统是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必要时含储能装置。当电网正常时,光储微电网系统运行在并网模式,光储微电网系统中储能变流器根据预设的运行管理策略,实现设定的运行目标。当电网故障时,光储微电网系统切换到离网模式,储能变流器提供光储微电网系统的电压和频率,保证系统内负荷用电和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微电网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分布式新能源和配电网之间的矛盾,使分布式新能源系统输出功率可控,有效抑制并网功率快速波动,具有电网友好性。分布式并网电源(如,光伏电站)所发的电超出用户使用的部分一般情况会传输至电网,避免多余电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电能管理模块的混合电能供电管理系统,其可最大化的利用分布式并网电源及储能单元的电能,提高储能单元的利用率。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电能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电能供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分布式并网电源、电能管理模块、储能单元、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分布式并网电源的输出端及所述电能管理模,用以将采样所述分布式并网电源的信息传输至所述电能管理模块;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及市电,用以将采样市电的信息传输至所述电能管理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负载,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分布式并网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发端电性连接电能管理模块并基于所述电能管理模块的指令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储能单元,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电能供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分布式并网电源、电能管理模块、储能单元、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分布式并网电源的输出端及所述电能管理模,用以将采样所述分布式并网电源的信息传输至所述电能管理模块;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及市电,用以将采样市电的信息传输至所述电能管理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负载,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分布式并网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发端电性连接电能管理模块并基于所述电能管理模块的指令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储能单元,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分布式并网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的触发端电性连接电能管理模块并基于所述电能管理模块的指令闭合所述第二开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电能供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布式并网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电性电性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电性连接至市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电能供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管理模块包含,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有至少2个端口其匹配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触发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的触发端,基于所述电能管理模块的指令闭合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第一采样模块,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具有至少1个端口其电性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用以接收第一电流传感器的采样信息;第二采样模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韩丽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