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5225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中配重主杆包括:主杆去水分水器、配重主杆出水管、配重主杆进水管、配重主杆壳体、降温回水管、降温去水管、主杆端部水箱;所述配重主杆进水管设于配重主杆壳体右侧,配重主杆进水管的下端布置有配重主杆出水管;所述主杆去水分水器位于配重主杆壳体内部,主杆去水分水器的一端与配重主杆进水管贯通连接,主杆去水分水器的另一端与配重主杆壳体内部的降温去水管贯通连接;所述降温回水管绕于降温去水管外壁且两者固定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废水处理效果好,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该装置对废水的固形物进行多次处理,避免了排水管道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所产生的施工废水量巨大。建筑施工是指在建筑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建筑施工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由于建筑施工中含有大量的不溶于水的颗粒物和溶于水的化学污染物,如果这些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外界,势必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因此,为了环保要求,建筑施工废水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目前,一般通过建设废水处理池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池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固体颗粒物的通常不作处理,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废水池的清理,另一方面容易堵塞排水管道。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池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中预处理池9的预处理池支架9-4内部设有漂浮物打捞设备9-6和清水室9-5,且漂浮物打捞设备9-6位于清水室9-5上部,预处理池支架9-4与清水室9-5固定连接,预处理池支架9-4的数量为4个,相邻预处理池支架9-4之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中预处理池(9)包括:底泥排放管(9‑1),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9‑2),锥型底泥收集槽(9‑3),预处理池支架(9‑4),清水室(9‑5),漂浮物打捞设备(9‑6),预处理池进水管(9‑7),预处理池二次处理系统(9‑8);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支架(9‑4)内部设有漂浮物打捞设备(9‑6)和清水室(9‑5),且漂浮物打捞设备(9‑6)位于清水室(9‑5)上部,预处理池支架(9‑4)与清水室(9‑5)固定连接,预处理池支架(9‑4)的数量为4个,相邻预处理池支架(9‑4)之间平行且通过水平桁架固定连接;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9‑2)位于预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中预处理池(9)包括:底泥排放管(9-1),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9-2),锥型底泥收集槽(9-3),预处理池支架(9-4),清水室(9-5),漂浮物打捞设备(9-6),预处理池进水管(9-7),预处理池二次处理系统(9-8);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支架(9-4)内部设有漂浮物打捞设备(9-6)和清水室(9-5),且漂浮物打捞设备(9-6)位于清水室(9-5)上部,预处理池支架(9-4)与清水室(9-5)固定连接,预处理池支架(9-4)的数量为4个,相邻预处理池支架(9-4)之间平行且通过水平桁架固定连接;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9-2)位于预处理池支架(9-4)内壁上端且两者固定连接,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9-2)一侧与漂浮物打捞设备(9-6)滑动连接;所述清水室(9-5)的底部设有锥型底泥收集槽(9-3),清水室(9-5)与锥型底泥收集槽(9-3)四周无缝焊接并贯通,清水室(9-5)的一侧与预处理池二次处理系统(9-8)贯通,清水室(9-5)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锥型底泥收集槽(9-3)的下端布置有底泥排放管(9-1),且两者贯通;所述预处理池进水管(9-7)位于预处理池(9)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9-2)包括:升降气泵(9-2-1),泄气阀(9-2-2),气道(9-2-3),高压腔室(9-2-4),活塞(9-2-5),升降杆(9-2-6),限高气阀(9-2-7);所述泄气阀(9-2-2)位于升降气泵(9-2-1)和气道(9-2-3)之间,泄气阀(9-2-2)一端与升降气泵(9-2-1)贯通连接,泄气阀(9-2-2)另一端与气道(9-2-3)贯通连接;所述升降气泵(9-2-1)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8)连接;所述气道(9-2-3)的另一端与高压腔室(9-2-4)无缝贯通;所述高压腔室(9-2-4)内部设有活塞(9-2-5)和升降杆(9-2-6),高压腔室(9-2-4)外壁下端设有限高气阀(9-2-7),高压腔室(9-2-4)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活塞(9-2-5)与高压腔室(9-2-4)内壁滑动连接,活塞(9-2-5)的直径为3cm~5cm;所述升降杆(9-2-6)位于活塞下部且两者连接,升降杆(9-2-6)的直径小于高压腔室(9-2-4)的直径;所述限高气阀(9-2-7)与高压腔室(9-2-4)贯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室(9-5)包括:清水室框架(9-5-1),翼型分散板(9-5-2),方形缓降板(9-5-3),缓降网(9-5-4),COD传感器(9-5-5),溢流口(9-5-6);所述清水室框架(9-5-1)内部设有翼型分散板(9-5-2)、方形缓降板(9-5-3)和缓降网(9-5-4);所述清水室框架(9-5-1)为中空柱体结构;所述翼型分散板(9-5-2)位于方形缓降板(9-5-3)上部并与方形缓降板(9-5-3)呈不同轴交错分布,翼型分散板(9-5-2)的数量为3个,翼型分散板(9-5-2)水平平行排列且两端与清水室(9-5)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翼型分散板(9-5-2)呈等距分布;所述缓降网(9-5-4)位于方形缓降板(9-5-3)下部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3cm~18cm;所述方形缓降板(9-5-3)的数量为4个,方形缓降板(9-5-3)水平平行排列且两端与清水室(9-5)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方形缓降板(9-5-3)呈等距分布,相邻方形缓降板(9-5-3)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所述溢流口(9-5-6)布置于清水室框架(9-5-1)上端,溢流口(9-5-6)通过清水室框架(9-5-1)与底泥排放管(9-1)贯通;所述COD传感器(9-5-5)布置于清水室(9-5)内壁一侧,COD传感器(9-5-5)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8)控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打捞设备(9-6)包括:打捞电机(9-6-1),打捞凸轮(9-6-2),打捞驱动杆(9-6-3),打捞曲臂(9-6-4),打捞曲轴(9-6-5),钢丝松紧调节装置(9-6-6),打捞钢丝(9-6-7);所述打捞电机(9-6-1)位于漂浮物打捞设备(9-6)上端并与漂浮物打捞设备(9-6)一侧支架固定连接,打捞电机(9-6-1)的一端设有打捞凸轮(9-6-2),打捞电机(9-6-1)与打捞凸轮(9-6-2)传动连接;所述打捞凸轮(9-6-2)外圆面上端设有打捞驱动杆(9-6-3),打捞凸轮(9-6-2)与打捞驱动杆(9-6-3)的一端不同轴转动连接,打捞凸轮(9-6-2)的直径为5cm~10cm;所述打捞驱动杆(9-6-3)的数量为2个,相邻打捞驱动杆(9-6-3)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打捞曲轴(9-6-5)位于漂浮物打捞设备(9-6)支架的下部,打捞曲轴(9-6-5)通过固定铰链与打捞设备(9-6)支架连接,打捞曲轴(9-6-5)的数量为2个,相邻打捞曲轴(9-6-5)之间平行且水平距离为40cm~60cm;所述打捞曲臂(9-6-4)的一端与打捞曲轴(9-6-5)转动连接,每侧打捞曲轴(9-6-5)上打捞曲臂(9-6-4)的数量为11个;所述打捞驱动杆(9-6-3)通过打捞曲轴(9-6-5)带动打捞曲臂(9-6-4)转动;所述打捞曲臂(9-6-4)每两个之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且相邻打捞曲轴(9-6-5)上的打捞曲臂(9-6-4)通过打捞钢丝(9-6-7)连接;所述钢丝松紧调节装置(9-6-6)位于漂浮物打捞设备(9-6)支架四个端点处,钢丝松紧调节装置(9-6-6)的数量为4个,钢丝松紧调节装置(9-6-6)与打捞钢丝(9-6-7)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松紧调节装置(9-6-6)包括:钢丝引导轮(9-6-6-1),打捞钢丝(9-6-6-2),调节装置冷却系统(9-6-6-3),调节装置电机(9-6-6-4),调节装置离合器(9-6-6-5);所述钢丝引导轮(9-6-6-1)位于整个钢丝松紧调节装置(9-6-6)中下部,其中打捞钢丝(9-6-6-2)从钢丝引导轮(9-6-6-1)下部中心穿入,并缠绕在钢丝箍中,钢丝引导轮(9-6-6-1)中轴上部依次设有调节装置冷却系统(9-6-6-3)、调节装置电机(9-6-6-4)和调节装置离合器(9-6-6-5),钢丝引导轮(9-6-6-1)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调节装置冷却系统(9-6-6-3)与钢丝引导轮(9-6-6-1)中轴上端转动连接,调节装置冷却系统(9-6-6-3)与钢丝引导轮(9-6-6-1)底部的距离为5cm~10cm;所述调节装置电机(9-6-6-4)与钢丝引导轮(9-6-6-1)中轴固定连接,调节装置电机(9-6-6-4)顶端与调节装置离合器(9-6-6-5)连接,调节装置电机(9-6-6-4)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8)控制连接;所述调节装置离合器(9-6-6-5)位于整个钢丝松紧调节装置(9-6-6)的顶端;所述钢丝箍与钢丝引导轮(9-6-6-1)中轴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二次处理系统(9-8)包括:二次沉渣排放管(9-8-1),二次沉渣储藏箱(9-8-2),U型管(9-8-3),二次处理系统出水管(9-8-4),疏通器(9-8-5),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9-8-6);所述疏通器(9-8-5)腰部上端设有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9-8-6),疏通器(9-8-5)与二次处理系统进水管(9-8-6)垂直贯通,疏通器(9-8-5)一端下部的细管与U型管(9-8-3)一端套接,疏通器(9-8-5)通过细管与U型管(9-8-3)垂直贯通,疏通器(9-8-5)为水平布置且两端封闭的圆柱体中空结构;所述U型管(9-8-3)底部设有二次沉渣储藏箱(9-8-2)且两者贯通连接,U型管(9-8-3)另一端与二次处理系统出水管(9-8-4)无缝贯通;所述二次沉渣储藏箱(9-8-2)的底部与二次沉渣排放管(9-8-1)贯通连接,二次沉渣储藏箱(9-8-2)为直径10cm~15cm的中空球体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器(9-8-5)包括:疏通器出泥口(9-8-5-1),疏通器腔体(9-8-5-2),疏通器活塞(9-8-5-3),疏通器进水口(9-8-5-4),顶杆顶收装置(9-8-5-5),疏通器顶杆(9-8-5-6),疏通器出水口(9-8-5-7);所述疏通器顶杆(9-8-5-6)位于疏通器(9-8-5)内部,疏通器顶杆(9-8-5-6)的一端与顶杆顶收装置(9-8-5-5)连接,疏通器顶杆(9-8-5-6)的另一端与疏通器活塞(9-8-5-3)连接;所述顶杆顶收装置(9-8-5-5)位于整个疏通器(9-8-5)一端,且顶杆顶收装置(9-8-5-5)与疏通器(9-8-5)固定连接;所述疏通器活塞(9-8-5-3)的直径小于疏通器腔体(9-8-5-2)的直径;所述疏通器进水口(9-8-5-4)位于疏通器(9-8-5)一侧上部,疏通器进水口(9-8-5-4)与疏通器腔体(9-8-5-2)垂直贯通;所述疏通器出水口(9-8-5-7)位于疏通器(9-8-5)另一侧下部,疏通器出水口(9-8-5-7)与疏通器腔体(9-8-5-2)垂直贯通,疏通器出水口(9-8-5-7)底端设有阀门;所述疏通器出泥口(9-8-5-1)位于疏通器腔体(9-8-5-2)一侧且两者无缝贯通,疏通器出泥口(9-8-5-1)外端设有阀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器活塞(9-8-5-3)包括:活塞缸环(9-8-5-3-1),疏通器出风口(9-8-5-3-2),活塞顶推栓(9-8-5-3-3),疏通器内风机(9-8-5-3-4),疏通器进风口(9-8-5-3-5);所述疏通器进风口(9-8-5-3-5)位于整个疏通器活塞(9-8-5-3)装置一端,疏通器进风口(9-8-5-3-5)与疏通器顶杆(9-8-5-6)外壁通过支架贯通连接并形成通道;所述疏通器内风机(9-8-5-3-4)设于整个疏通器活塞(9-8-5-3)装置内部,疏通器内风机(9-8-5-3-4)的数量为2个,相邻疏通器内风机(9-8-5-3-4)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疏通器出风口(9-8-5-3-2)位于相邻疏通器内风机(9-8-5-3-4)之间,且疏通器进风口(9-8-5-3-5)与疏通器出风口(9-8-5-3-2)前后贯通,疏通器出风口(9-8-5-3-2)的数量为4个,相邻疏通器出风口(9-8-5-3-2)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活塞缸环(9-8-5-3-1)固定连接在整个疏通器活塞(9-8-5-3)装置外壁表面,活塞缸环(9-8-5-3-1)的数量不少于2个,活塞缸环(9-8-5-3-1)的直径为5cm~10cm;所述活塞顶推栓(9-8-5-3-3)位于整个疏通器活塞(9-8-5-3)装置另一端且两者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顶收装置(9-8-5-5)包括:顶杆螺纹(9-8-5-5-1),齿轮间距调节块(9-8-5-5-2),张紧度调节栓(9-8-5-5-3),凹型主动齿轮(9-8-5-5-4),驱动轴(9-8-5-5-5),顶推弹簧(9-8-5-5-6);所述顶杆螺纹(9-8-5-5-1)附着于疏通器顶杆(9-8-5-6)外壁表面且两者固定连接,顶杆螺纹(9-8-5-5-1)上下端对称设有凹型主动齿轮(9-8-5-5-4)、驱动轴(9-8-5-5-5)、齿轮间距调节块(9-8-5-5-2)和顶推弹簧(9-8-5-5-6);所述凹型主动齿轮(9-8-5-5-4)位于齿轮间距调节块(9-8-5-5-2)内部,凹型主动齿轮(9-8-5-5-4)与驱动轴(9-8-5-5-5)同轴驱动连接,凹型主动齿轮(9-8-5-5-4)与顶杆螺纹(9-8-5-5-1)咬合连接;所述驱动轴(9-8-5-5-5)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外部电机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8)控制连接;所述张紧度调节栓(9-8-5-5-3)垂直位于两个齿轮间距调节块(9-8-5-5-2)之间,张紧度调节栓(9-8-5-5-3)的数量为4个,相邻齿轮间距调节块(9-8-5-5-2)之间通过张紧度调节栓(9-8-5-5-3)连接;所述顶推弹簧(9-8-5-5-6)布置于齿轮间距调节块(9-8-5-5-2)顶部中心处,顶推弹簧(9-8-5-5-6)与齿轮间距调节块(9-8-5-5-2)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钢架(1),液压油混合罐(2),上部压力密封盖(3),连接曲臂(4),上部压力密封盖伸缩油缸(5),下部压力密封盖(6),下部压力密封盖伸缩油缸(7),中央控制中心(8),预处理池(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架(1)滑动连接在液压油混合罐(2)外壁表面,支撑钢架(1)内侧设有导槽、滑轨、滑轨电机,滑轨电机与中央控制中心(8)导线控制连接,支撑钢架(1)数量为3组,每组支撑钢架(1)之间水平夹角为120°;所述液压油混合罐(2)上表面设有上部压力密封盖(3),所述上部压力密封盖(3)顶端圆心处设有连接曲臂(4),所述连接曲臂(4)与上部压力密封盖(3)转动连接;所述上部压力密封盖伸缩油缸(5)一端与连接曲臂(4)连接,上部压力密封盖伸缩油缸(5)另一端连接液压油混合罐(2)外壁表面;所述下部压力密封盖(6)位于液压油混合罐(2)下表面;所述下部压力密封盖伸缩油缸(7)一端通过连接曲臂(4)与下部压力密封盖(6)连接,下部压力密封盖伸缩油缸(7)另一端连接液压油混合罐(2)外壁表面;所述中央控制中心(8)位于支撑钢架(1)一侧水平地面;所述支撑钢架(1)包括:支架电机(1-1),传动系统(1-2),支架端头(1-3),支架滑道(1-4),竖直齿条(1-5),支架齿轮(1-6),L型支架(1-7),支座(1-8);所述支架电机(1-1)位于支撑钢架(1)一侧,支架电机(1-1)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8)控制连接,支架电机(1-1)的一侧设有传动系统(1-2),两者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系统(1-2)位于支座(1-8)上部,传动系统(1-2)与支座(1-8)垂直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传动系统(1-2)的两端布置有支架齿轮(1-6),并与支架齿轮(1-6)滚动连接;所述支架齿轮(1-6)的另一端位于支架滑道(1-4)和L型支架(1-7)之间,支架齿轮(1-6)的数量为2个,相邻支架齿轮(1-6)之间的距离为15cm~25cm;所述支架滑道(1-4)位于传动系统(1-2)一侧,支架滑道(1-4)和竖直齿条(1-5)平行且两者与支座(1-8)固定连接,支架滑道(1-4)上设有L型支架(1-7),支架滑道(1-4)与L型支架(1-7)滑动连接;所述支架端头(1-3)布置于L型支架(1-7)上部前端,支架端头(1-3)与液压油混合罐(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竖直齿条(1-5)与支架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液压油混合罐(2)包括:均质混合仓(2-1),分液滤网漏斗(2-2),加液装置(2-3),均质系统(2-4),均质度检测器(2-5);所述均质混合仓(2-1)为一壁厚2mm~50mm的圆筒双层夹套结构,夹套内部充满传热介质,传热介质通过管路与传热介质泵连通,均质混合仓(2-1)内部设有分液滤网漏斗(2-2),所述分液滤网漏斗(2-2)位于均质混合仓(2-1)腰部偏上25mm~55mm位置,分液滤网漏斗(2-2)外形呈碗状结构,其沿中心轴独立旋转,转速可调范围在20~250转/分钟之间,且表面密布均匀小孔,分液滤网漏斗(2-2)开口上大下小;所述加液装置(2-3)从均质混合仓(2-1)侧壁插入分液滤网漏斗(2-2)上方,加液装置(2-3)倾斜布置,加液装置(2-3)与水平方向夹角在10°~32°之间,加液装置(2-3)与加液泵连通,加液泵与中央控制中心(8)导线控制连接;所述均质系统(2-4)位于分液滤网漏斗(2-2)下方,均质系统(2-4)数量为2组;所述均质度检测器(2-5)位于均质混合仓(2-1)内壁表面,均质度检测器(2-5)与中央控制中心(8)导线控制连接;所述加液装置(2-3)与预处理池二次处理系统(9-8)贯通;所述分液滤网漏斗(2-2)包括:侧壁开孔(2-2-1),漏斗齿条(2-2-2),漏斗齿轮(2-2-3),漏斗电机(2-2-4),漏斗搅拌叶(2-2-5),搅拌底托(2-2-6);所述漏斗齿条(2-2-2)位于分液滤网漏斗(2-2)顶端,漏斗齿条(2-2-2)为直径90cm~130cm之间的圆形结构,漏斗齿条(2-2-2)与分液滤网漏斗(2-2)固定焊接;所述漏斗齿轮(2-2-3)布置于漏斗齿条(2-2-2)一侧并与漏斗齿条(2-2-2)啮合连接,漏斗齿轮(2-2-3)的数量为2个,每个漏斗齿轮(2-2-3)水平啮合连接;所述漏斗电机(2-2-4)位于漏斗齿轮(2-2-3)上部,两者固定连接,漏斗电机(2-2-4)与中央控制中心(8)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漏斗搅拌叶(2-2-5)布置于分液滤网漏斗(2-2)内部,漏斗搅拌叶(2-2-5)上部为直径45cm~65cm的圆形结构,漏斗搅拌叶(2-2-5)上部与漏斗齿条(2-2-2)平行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5cm~25cm,漏斗搅拌叶(2-2-5)下部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漏斗搅拌叶(2-2-5)整体为固定装置,漏斗搅拌叶(2-2-5)与外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搅拌底托(2-2-6)位于分液滤网漏斗(2-2)内部底端,搅拌底托(2-2-6)与漏斗搅拌叶(2-2-5)下部同轴连接,搅拌底托(2-2-6)与漏斗搅拌叶(2-2-5)上部的距离为50cm~80cm;所述侧壁开孔(2-2-1)位于分液滤网漏斗(2-2)外壁,侧壁开孔(2-2-1)等距离分布,侧壁开孔(2-2-1)的数量不少于16个;所述侧壁开孔(2-2-1)包括:配重挂钩(2-2-1-1),可调摆臂(2-2-1-2),调节板(2-2-1-3),调节槽(2-2-1-4),调节板支架(2-2-1-5),转轴支架(2-2-1-6),孔道(2-2-1-7),压紧簧(2-2-1-8),风门(2-2-1-9),风门支架(2-2-1-10),配重调节旋钮(2-2-1-11),支架转轴(2-2-1-12);所述孔道(2-2-1-7)的厚度为20mm~30mm;所述风门(2-2-1-9)位于孔道(2-2-1-7)内部,风门(2-2-1-9)的数量为2个,每个风门(2-2-1-9)之间的距离为15mm~25mm,相邻风门(2-2-1-9)之间设有压紧簧(2-2-1-8);所述压紧簧(2-2-1-8)与风门(2-2-1-9)固定焊接,压紧簧(2-2-1-8)的数量不少于6个,每个压紧簧(2-2-1-8)呈等距离分布,压紧簧(2-2-1-8)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风门支架(2-2-1-10)的一端与风门(2-2-1-9)固定连接,风门支架(2-2-1-10)的另一端与调节板支架(2-2-1-5)固定焊接,并以支架转轴(2-2-1-12)为旋转轴前后摆动;所述转轴支架(2-2-1-6)位于风门支架(2-2-1-10)一侧上端,转轴支架(2-2-1-6)与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年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