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145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其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可用于接入外部用电设备电源引入端子的第一电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第一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的其中之一与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的其中之一电连接,另一与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点的另一电连接,在壳体上,位于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之间设置有凹槽,在凹槽的两端设置有导电体,两端的导电体分别与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电连接,在凹槽内置入保险管时,保险管电串联在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保护的急迫需求,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大容量单体电池(50Ah及以上)的应用越来越广。而电池越大,安全问题越突出,更需要重视和加强电池本身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应用本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可靠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用于接入外部用电设备电源引入端子的第一电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的其中之一与所述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的其中之一电连接,另一与所述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点的另一电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之间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两相对端部设置有导电体,两端的所述导电体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电连接,在所述凹槽内置入所述保险管时,所述保险管电串联在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之间。可选地,位于所述凹槽两端的两所述导电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可沿两所述导电体之间的方向弹性伸缩的弹性导电体。可选地,位于所述凹槽两端的两所述导电体均为可沿两所述导电体之间的方向弹性伸缩的弹性导电体。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端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电连接。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底面呈方形平面。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底面呈弧面形。可选地,在所述凹槽的两所述导电体所在的两相对端部上,设置有向所述凹槽底部凹陷的凹陷位。可选地,在所述凹槽的两相对侧面,设置有向所述凹槽底部凹陷的凹陷位。由上可见,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在应用时,在凹槽中置入与当前用电电流的正常工作电流相匹配的保险管,将用电设备的一电极(比如负极)与第一接线端电连接,将用电设备的另一电极与第三电极接线端电连接,此时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第二电极接线端、保险管、第三电极接线端、用电设备构成电路回路,锂离子电池通过串联的保险管向用电设备,当输出电流大于保险管的额定电流时,保险管熔断,停止锂离子电池放电输出,实现断电保护,避免对锂离子电池的保护目的,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另外,用户还可以根据当前用电需要,可以直接将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锂离子电池壳体上的第一电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电连接,此时锂离子电池不通过保险管而直接与用电设备电连接,此时电池用电不受保险管的额定电流的限制,满足各种用电需求。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能给用户提供多种用电选择方案,便于用户应用,且用电接线方便,易于连接,能给用户提供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方案,其用电更加安全可靠。另外,本实施例在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之间设置两端设置有导电体的凹槽的技术方案,用户可在保险管熔断后方便地更换保险管,其保险管更换更便捷。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00:壳体;101:第一电极接线端;102:第二电极接线端;103:第三电极接线端;104:凹槽;105:保险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参见图1、2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其主要包括壳体100,在壳体100上设置有可用于接入外部用电设备电源引入端子的第一电极接线端101、第二电极接线端102、第三电极接线端103,第一电极接线端101、第二电极接线端102的其中之一与壳体100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的其中之一电连接,另一与壳体100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点的另一电连接,在壳体100上,位于第二电极接线端102、第三电极接线端103之间设置有凹槽104,在凹槽104的两端设置有导电体(图中未画出),凹槽104两端的导电体分别与第二电极接线端102、第三电极接线端103电连接,当在凹槽104内置入保险管105时,保险管105通过凹槽104两端的导电体电串联在第二电极接线端102、第三电极接线端103之间。其中凹槽104可以设置为圆柱形或者半圆柱形或者方形等,还可以在凹槽104的两相对侧面(比如两相对的导电体所在端部的两相对侧面,或者另外两相对侧面)设置向凹槽104底部凹陷的凹进边缘(图中未画出),更加便于用户对保险管105的安装以及拆卸。另外,可以将凹槽104两侧的其中之一或者两侧的导电体设置为弹性导电体,弹性导电体可沿两导电体之间的方向伸缩,采用该设计进一步有利于保险管105的置入以及拆卸,并确保置入的保险管105与两端的导电体保持稳定的电连接的紧密性。以下以第一电极接线端101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第二电极接线端102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电连接为例,对本实施例电池的应用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应用时,在凹槽104中置入与当前用电电流的正常工作电流相匹配的保险管105,将用电设备的一电极(比如负极)与第一接线端电连接,将用电设备的另一电极与第三电极接线端103电连接,此时壳体100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第二电极接线端102、保险管105、第三电极接线端103、用电设备构成电路回路,锂离子电池通过串联的保险管105向用电设备,当输出电流大于保险管105的额定电流时,保险管105熔断,停止锂离子电池放电输出,实现断电保护,避免对锂离子电池的保护目的,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另外,用户还可以根据当前用电需要,可以直接将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锂离子电池壳体100上的第一电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102电连接,此时锂离子电池不通过保险管105而直接与用电设备电连接,此时电池用电不受保险管105的额定电流的限制,满足各种用电需求。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能给用户提供多种用电选择方案,便于用户应用,且用电接线方便,易于连接,能给用户提供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方案,其用电更加安全可靠。另外,本实施例在第二电极接线端102、第三电极接线端103之间设置两端设置有导电体的凹槽104的技术方案,用户可在保险管105熔断后方便地更换保险管105,其保险管105更换更便捷。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用于接入外部用电设备电源引入端子的第一电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的其中之一与所述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的其中之一电连接,另一与所述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点的另一电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之间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两相对端部设置有导电体,两端的所述导电体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电连接,在所述凹槽内置入保险管时,所述保险管电串联在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用于接入外部用电设备电源引入端子的第一电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端、第二电极接线端的其中之一与所述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的其中之一电连接,另一与所述壳体内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点的另一电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之间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两相对端部设置有导电体,两端的所述导电体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电连接,在所述凹槽内置入保险管时,所述保险管电串联在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端、第三电极接线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其特征是,位于所述凹槽两端的两所述导电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可沿两所述导电体之间的方向弹性伸缩的弹性导电体。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欣荣林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