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鞋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95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分体式鞋盒,包括相互结合以形成容纳鞋子的腔体的上鞋盒体和下鞋盒体,所述上鞋盒体包括顶板以及与顶板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侧板,下鞋盒体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上鞋盒体的相应部位结合,第二侧板与下鞋盒体的相应部位结合,在不需要使用时,上下鞋盒体可以分开,且被分开后的上下鞋盒体可被展开,以方便消费者将展开后的鞋盒体平铺堆叠,从而有效减小鞋盒体所占的空间;在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将上下鞋盒体重新组合起来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鞋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包装鞋子的鞋盒,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分体式鞋盒。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中,物品的包装无处不在,大件物品至如冰箱、洗衣机之类的家电,小件物品如铅笔、橡皮之类的文具,为了使得被售卖的物品更有吸引力,各个商家在物品的包装上也下足了功夫。鞋子是消费者必需的生活用品之一,消费者在购买鞋子时,商家都会给每双鞋子配一个鞋盒。常见的鞋盒为长方体形,为方便消费者携带,商家会将鞋盒装入另一个有提手的袋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鞋盒的生产厂家逐渐将提手设计到了鞋盒本身上,这样消费者购买鞋子后就不用再用袋子装鞋盒了,然而,此种鞋盒需要较硬的纸板制作,不仅鞋盒的生产成本会有较大升高,消费者在将所购买的鞋子带回家后,可能会将空鞋盒放置在某个角落,以备以后使用。然而,由于鞋盒的材质较硬,而且鞋盒的长方体形为基本固定的形状,不能够拆开,而占用较大的空间,即使强制拆开,该鞋盒也不能被再使用,不论是从环保的角度还是方便消费者的角度,均需要设计出一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形且可重复使用的鞋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鞋盒,在需要使用时,上下鞋盒体合并成一个完整的鞋盒用以容纳鞋子,在不需要使用时,上下鞋盒体可以分开,且被分开后的上下鞋盒体可被展开,以方便消费者将展开后的鞋盒体平铺堆叠,从而有效减小鞋盒体所占的空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分体式鞋盒,包括相互结合以形成容纳鞋子的腔体的上鞋盒体和下鞋盒体,所述上鞋盒体包括顶板以及与顶板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侧板,下鞋盒体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上鞋盒体的相应部位结合,第二侧板与下鞋盒体的相应部位结合。优选的,所述分体式鞋盒为多边形棱柱,进一步的,所述分体式鞋盒为正多边形棱柱,更优选的,所述分体式鞋盒为正六边形棱柱。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相互柔性连接的第一侧板主体和第一结合板,第一侧板主体与底板柔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相互柔性连接的第二侧板主体和第二结合板,第二侧板主体与顶板柔性连接。所述分体式鞋盒还包括设置在鞋盒腔体中的隔板,分体式鞋盒的腔体被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隔板被设置在至少上鞋盒体和下鞋盒体中的一个上,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大小相同,且沿平行于顶板和底板剖切时,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切面均为梯形。由于所述分体式鞋盒包括可相互分离的上下鞋盒体,在不需要使用时,上下鞋盒体可以分开,且被分开后的上下鞋盒体可被展开,以方便消费者将展开后的鞋盒体平铺堆叠,从而有效减小鞋盒体所占的空间;在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将上下鞋盒体重新组合起来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分体式鞋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分体式鞋盒的下鞋盒体展开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分体式鞋盒的上鞋盒体展开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分体式鞋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分体式鞋盒100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鞋盒体20和下鞋盒体10,当鞋子从分体式鞋盒100中取出后,所述上鞋盒体20和下鞋盒体10可以相互分开,且二者均可展开,因而,可大大减少鞋盒所占的空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鞋盒100为多边形棱柱,优选的,该分体式鞋盒100位正多边形棱柱,更优选的,该分体式鞋盒100为正六边形棱柱。为方便携带,所述分体式鞋盒100还包括设置在顶部的至少两个穿绳孔211,所述穿绳孔211用于允许绳子穿过,以形成提手。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分体式鞋盒的下鞋盒体展开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分体式鞋盒的上鞋盒体展开的示意图。如2图所示,下鞋盒体10包括底板11以及与底板11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12,所述下鞋盒体10与上鞋盒体20结合,以形成容纳鞋子的腔体,此时,第一侧板12余上鞋盒体20的相应部位结合。如上所述,当分体式鞋盒100为正六边形棱柱时,所述底板11为正六边形,优选的,第一侧板1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第一侧板12间隔设置。如图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2包括相互柔性连接的第一侧板主体121和第一结合板122,第一侧板主体121与底板11柔性连接,第一结合板122上设置有用于与上鞋盒体20的相应部位结合的第一结合部123。如图3所示,上鞋盒体20包括呈顶板21以及与顶板21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侧板22,所述第二侧板22用于与下鞋盒体10的相应部位结合。同样的,当分体式鞋盒100为正六边形棱柱时,所述上鞋盒体20的顶板21也为正六边形,优选的,第二侧板2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第二侧板22间隔设置。如图所示,所述第二侧板22包括相互柔性连接的第二侧板主体221和第二结合板222,第二侧板主体221与顶板21柔性连接,第二结合板222上设置有用于与上鞋盒体10的相应部位结合的第二结合部2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123和第二结合部223为分别从第一结合板122和第二结合板222上突出的突起,相应的,在底板11和顶板21上分别设置有与突起配合的穿孔,优选的,所述穿孔略小于突起;容易想到的是,所述突起和穿孔的位置可以互换,即所述第一结合部123和第二结合部223还可以为分别设置在第一结合板122和第二结合板222上的穿孔,相应的,在底板11和顶板21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穿孔配合的突起,优选的,所述穿孔略小于突起;所述突起和穿孔的设置还可以是,第一结合部123和第二结合部223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突起,另一个上设置穿孔,相应的,在底板11和顶板21中需要与设置了突起的结合部结合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穿孔,在底板11和顶板21的另一个上设置突起;如上所述,由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的数量均优选为三个,因此,三个第一侧板12中的第一结合部123上可以分别设置突起和穿孔中的一个,三个第二侧板22中的第二结合部223上也可以分别设置突起和穿孔中的一个,在底板11或顶板21的相应位置设置突起和穿孔中的另一个;以上可概括为:所述第一结合部123和第二结合部223为分别设置在第一结合板122和第二结合板222上的突起和穿孔中的一个,相应的,在底板11和顶板21的相应位置设置突起和穿孔中的另一个。当然,所述第一结合板122和第二结合板222分别与顶板21和底板11的结合还可以是磁性结合、纽扣结合等,不论采用何种结合方式,只要保证上下鞋盒体可分离且可重复使用即可。为防止鞋子在鞋盒中发生碰撞,本专利技术人还提出:分体式鞋盒100还包括设置在鞋盒腔体中的隔板13,隔板13使得分体式鞋盒100的腔体被分隔成相邻的第一腔体S1和第二腔体S2;所述隔板13被设置在至少上鞋盒体20和下鞋盒体10中的一个上,如图2所示,优选的,隔板13被设置在下鞋盒体10上,进一步的,隔板13与第一侧板12柔性连接,如图1所示,导隔板13位于分体式鞋盒100的腔体内时,分体式鞋盒100的腔体被分隔为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大小相同,且沿平行于顶板21和底板11剖切时,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的切面均为梯形,所述梯形空间更有利于容纳鞋子,防止鞋子被挤压。以第一空间S1为例,其各个顶点为abcdefgh,其中面abcd即为隔板13所形成,边ad所在的直线为隔板13的转轴,垂直于该转轴的边ab和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体式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鞋盒包括相互结合以形成容纳鞋子的腔体的上鞋盒体和下鞋盒体,所述上鞋盒体包括顶板以及与顶板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侧板,下鞋盒体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上鞋盒体的相应部位结合,第二侧板与下鞋盒体的相应部位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式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鞋盒包括相互结合以形成容纳鞋子的腔体的上鞋盒体和下鞋盒体,所述上鞋盒体包括顶板以及与顶板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侧板,下鞋盒体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柔性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上鞋盒体的相应部位结合,第二侧板与下鞋盒体的相应部位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鞋盒为多边形棱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鞋盒为正多边形棱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鞋盒为正六边形棱柱。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分体式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