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83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式变电站,包括牵引车和挂车,在挂车上设置变电站本体,在变电站本体上罩设有防护框架,在挂车前端上部设置有避免运送途中挂断位于变电站本体上方的线缆的保护机构,在挂车上且位于保护机构左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收拢和捆扎线缆的捆扎机构;保护机构包括设置在防护框架前端侧面上的平台,并排设置在平台上的左自动升降杆与右自动升降杆,设置在左自动升降杆上端的左顶块,设置在右自动升降杆上端的右顶块,设置在防护框架顶部左右两端的辊轮,以及套设在两个辊轮上的传送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度自动化、方便灵活的优点,同时能够将松散的线缆捆扎在一起并避免运送途中挂断位于变电站本体上方的线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式变电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式变电站。
技术介绍
电能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出现了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20世纪以来,电力系统的大发展使动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工业布局也更为合理,使电能的应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侧面,也越来越广地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力系统的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准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电力系统有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网等组成。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从中可以看到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枢纽。因此对变电站的新技术应用、设备更新换代带来的是整个电力系统、整个电网的提升,提高整个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节能型变压器、充油设备的更换,特别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在改造、升级变电站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停电。往往一个变电站是一个区域电源所在,停电了就可能一个乡镇、一个街区没有了电力供应。随着电力应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整个社会对停电时间的关注越加强烈。那么如何在变电站改造升级中,尽可能的减少停电时间将会十分有意义,也是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的体现,是供电公司提升服务的关键。在这种背景下,车载式变电站便应运而生。车载式变电站一般采用模块化制作,并通过车载实现移动,具有结构紧凑、运输方便、装备完善、灵活可靠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同时还能节省征地、土建、设备安装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适用于城市公用配电、住宅小区、工矿企业及施工工地等不同场所,可满足事故抢修和自然灾害下的紧急供电需要,对电网供电系统在变电站技术改造中引起的临时设备停电,也能起到应急备用。然而,由于车载式变电站体积一般都比较大,且上面的组合电器形状不规则,在将车载式变电站运送到指定位置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顺利穿过线缆高度较低的地区,容易挂断变电站本体上方线缆,人工撑起线缆又比较困难。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车载式变电站。申请公布号为CN106159765A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变电站,包括移动车和移动车上布设的变压器、低压室、低压出线盘室、控制室及工具室、高压室、低压进线盘室。变压器布设在移动车前部,低压室布设在移动车右侧,并位于变压器后侧,位于低压室后侧布设低压出线盘室,位于低压出线盘室后侧布设控制室及工具室。高压室布设在移动车左侧,并位于变压器后侧,位于高压室后侧布设低压进线盘室。该专利技术具有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占地少、节能效果好、选址灵活、运行使用方便及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作为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厂矿企业、宾馆、医院、公园、油田、机场、码头、商场、铁路等临时施工现场,可在地区线路故障抢修,也可在电负荷紧张时或急需转移负荷时使用。然而,该专利技术存在无法顺利穿过线缆高度较低的地区,容易挂断变电站本体上方线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式变电站,具有高度自动化、方便灵活的优点,同时能够将松散的线缆捆扎在一起并避免运送途中挂断位于变电站本体上方的线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式变电站,包括牵引车和挂车,所述挂车上设置变电站本体,所述变电站本体上罩设有防护框架,所述挂车前端上部设置有避免运送途中挂断位于所述变电站本体上方的线缆的保护机构,所述挂车上且位于所述保护机构左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收拢和捆扎线缆的捆扎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护框架前端侧面上的平台,并排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左自动升降杆与右自动升降杆,设置在所述左自动升降杆上端的左顶块,设置在所述右自动升降杆上端的右顶块,开设在所述左顶块右侧的四分之一弧形槽,开设在所述右顶块左侧的四分之一弧形槽,设置在所述防护框架顶部左右两端的辊轮,以及套设在两个所述辊轮上的传送带,所述左顶块和右顶块上的两个四分之一弧形槽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下半圆弧形支撑面,所述挂车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左自动升降杆和右自动升降杆自动升降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捆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挂车上的捆扎自动升降杆,设置在所述捆扎自动升降杆上端的U型架,设置在所述U型架上端的水平板,通过同一铰接轴铰接所述U型架内侧下部的一对支撑轮架,以及一对所述支撑轮架自由端均转动设置有用于折弯捆扎钢丝的槽轮;所述水平板上开设有允许一对所述支撑轮架通过的长槽,所述长槽两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捆扎钢丝的凹槽,所述U型架上且位于一对支撑轮架上方位置转动设置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由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绕线轮上按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分别绕设一根绕线,且两根绕线分别固定设置在一个支撑轮架的内侧面,用于将一对支撑轮架在绕线轮的旋转作用下相互叉开和合拢,所述挂车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捆扎自动升降杆和步进电机启闭的第三控制开关。进一步地,所述挂车前端上部呈前后对称设置一对树枝障碍清理机构,所述树枝障碍清理机构包括通过回转支承转动设置在所述挂车前端上部的清障自动升降杆,设置在所述清障自动升降杆下部的大齿环,设置在所述挂车上的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上且与所述大齿环相配合的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清障自动升降杆上端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切割刀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挂车上用于控制所述清障自动升降杆升降、旋转电机和驱动电机启闭的第二控制开关。进一步地,所述左自动升降杆和右自动升降杆均为电动升降杆或气动升降杆或液压升降杆。进一步地,所述清障自动升降杆为电动升降杆或气动升降杆或液压升降杆。进一步地,所述捆扎自动升降杆为电动升降杆或气动升降杆或液压升降杆。进一步地,所述挂车的四角下方均设有平衡支腿。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框架上涂覆有防水层。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包含的组分及其含量为:聚苯胺15-20重量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5重量份、三氯甲烷6-10重量份、N,N-二甲基甲酰胺40-52重量份、硅酸钠15.2-18.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5-3.6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7-11重量份、防水剂5.8-6.6重量份、耐热剂3.5-4.3重量份、耐腐蚀剂8.7-9.5重量份、丙酮22-28重量份,去离子水46-55重量份。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剂为甲基硅酸钠或硬脂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防水剂为甲基硅酸钠和硬脂酸钙的混合物,重量比甲基硅酸钠:硬脂酸钙为7:3;所述耐腐蚀剂为六亚甲基四胺、肉桂醛、聚天冬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耐腐蚀剂为六亚甲基四胺、肉桂醛和聚天冬氨酸的混合物,重量比六亚甲基四胺:肉桂醛:聚天冬氨酸为2:3:5。进一步地,所述耐热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或四氯代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两种。进一步地,所述耐热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四氯代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混合物,重量比N-苯基马来酰亚胺:四氯代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4: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车载式变电站体积一般都比较大,且上面的组合电器形状不规则,在将车载式变电站运送到指定位置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顺利穿过线缆高度较低的地区,容易挂断变电站本体上方线缆,人工撑起线缆又比较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载式变电站,包括牵引车和挂车,在挂车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式变电站,包括牵引车和挂车,所述挂车上设置变电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本体上罩设有防护框架,所述挂车前端上部设置有避免运送途中挂断位于所述变电站本体上方的线缆的保护机构,所述挂车上且位于所述保护机构左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收拢和捆扎线缆的捆扎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护框架前端侧面上的平台,并排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左自动升降杆与右自动升降杆,设置在所述左自动升降杆上端的左顶块,设置在所述右自动升降杆上端的右顶块,开设在所述左顶块右侧的四分之一弧形槽,开设在所述右顶块左侧的四分之一弧形槽,设置在所述防护框架顶部左右两端的辊轮,以及套设在两个所述辊轮上的传送带,所述左顶块和右顶块上的两个四分之一弧形槽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下半圆弧形支撑面,所述挂车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左自动升降杆和右自动升降杆自动升降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捆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挂车上的捆扎自动升降杆,设置在所述捆扎自动升降杆上端的U型架,设置在所述U型架上端的水平板,通过同一铰接轴铰接所述U型架内侧下部的一对支撑轮架,以及一对所述支撑轮架自由端均转动设置有用于折弯捆扎钢丝的槽轮;所述水平板上开设有允许一对所述支撑轮架通过的长槽,所述长槽两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捆扎钢丝的凹槽,所述U型架上且位于一对支撑轮架上方位置转动设置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由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绕线轮上按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分别绕设一根绕线,且两根绕线分别固定设置在一个支撑轮架的内侧面,用于将一对支撑轮架在绕线轮的旋转作用下相互叉开和合拢,所述挂车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捆扎自动升降杆和步进电机启闭的第三控制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变电站,包括牵引车和挂车,所述挂车上设置变电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本体上罩设有防护框架,所述挂车前端上部设置有避免运送途中挂断位于所述变电站本体上方的线缆的保护机构,所述挂车上且位于所述保护机构左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收拢和捆扎线缆的捆扎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护框架前端侧面上的平台,并排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左自动升降杆与右自动升降杆,设置在所述左自动升降杆上端的左顶块,设置在所述右自动升降杆上端的右顶块,开设在所述左顶块右侧的四分之一弧形槽,开设在所述右顶块左侧的四分之一弧形槽,设置在所述防护框架顶部左右两端的辊轮,以及套设在两个所述辊轮上的传送带,所述左顶块和右顶块上的两个四分之一弧形槽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下半圆弧形支撑面,所述挂车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左自动升降杆和右自动升降杆自动升降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捆扎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挂车上的捆扎自动升降杆,设置在所述捆扎自动升降杆上端的U型架,设置在所述U型架上端的水平板,通过同一铰接轴铰接所述U型架内侧下部的一对支撑轮架,以及一对所述支撑轮架自由端均转动设置有用于折弯捆扎钢丝的槽轮;所述水平板上开设有允许一对所述支撑轮架通过的长槽,所述长槽两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捆扎钢丝的凹槽,所述U型架上且位于一对支撑轮架上方位置转动设置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由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绕线轮上按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分别绕设一根绕线,且两根绕线分别固定设置在一个支撑轮架的内侧面,用于将一对支撑轮架在绕线轮的旋转作用下相互叉开和合拢,所述挂车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捆扎自动升降杆和步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石岩张性东邱国林焦玉振雷震姜军毛锋惠东军张春张爱红王丽李红阳张菲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社旗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