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摆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804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摆臂,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减重槽和衬套,所述上壳体表面设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内侧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槽和减重孔与上壳体一体成型,所述上壳体下部设有球头安装孔,所述球头安装孔通过螺栓与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右侧设有安装轴,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与上壳体一体成型,所述衬套内部设有芯轴,该一种汽车悬架摆臂,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座固定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空腔,能够有效减少摆臂重量,提高摆臂的刚度和强度,在无需增加上壳体和下壳体厚度的情况下,既能实现下摆臂的轻量化,又能有效保证下摆臂不易变形,提高下摆臂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架摆臂
,具体为一种汽车悬架摆臂。
技术介绍
车悬架系统作为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对汽车的行驶平稳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摆臂(也称控制臂)是汽车悬架系统上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它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的轨迹运动。目前,市场上的汽车下摆臂,多采用双层结构焊接而成,为保证下摆臂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一般需要增加上下板厚,容易导致下摆臂质量重,制造成本高。随着汽车轻量化及安全性能要求越发严苛,对轻量化、机械性能优越的下摆臂的需求越发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悬架摆臂,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汽车下摆臂,多采用双层结构焊接而成,为保证下摆臂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一般需要增加上下板厚,容易导致下摆臂质量重,制造成本高。随着汽车轻量化及安全性能要求越发严苛,对轻量化、机械性能优越的下摆臂的需求越发迫切。(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悬架摆臂,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减重槽和衬套,所述上壳体表面设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内侧设有减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8)、减重槽(2)和衬套(7),所述上壳体(1)表面设有减重槽(2),所述减重槽(2)内侧设有减重孔(3),所述减重槽(2)和减重孔(3)与上壳体(1)一体成型,所述上壳体(1)下部设有球头安装孔(4),所述球头安装孔(4)通过螺栓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右侧设有安装轴(5),所述安装轴(5)通过螺栓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上部设有衬套(7),所述衬套(7)与上壳体(1)一体成型,所述衬套(7)内部设有芯轴(6),所述芯轴(6)贯穿衬套(7)与上壳体(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8)、减重槽(2)和衬套(7),所述上壳体(1)表面设有减重槽(2),所述减重槽(2)内侧设有减重孔(3),所述减重槽(2)和减重孔(3)与上壳体(1)一体成型,所述上壳体(1)下部设有球头安装孔(4),所述球头安装孔(4)通过螺栓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右侧设有安装轴(5),所述安装轴(5)通过螺栓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上部设有衬套(7),所述衬套(7)与上壳体(1)一体成型,所述衬套(7)内部设有芯轴(6),所述芯轴(6)贯穿衬套(7)与上壳体(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架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下部设有下壳体(8),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8)之间形成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归纪荣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上汽通程汽车悬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