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频率可调的动力吸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50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频率可调的动力吸振器,包括下底板、上底板、橡胶块、橡胶块压片、上质量块、下质量块、游标卡尺机构、调整螺栓、增重机构。该动力吸振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法简单,保证了此动力吸振器与实际情况的高精度的匹配,大大简化了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参数匹配工作,从而指导工程实际中吸振器的结构设计及其批量化生产,兼具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频率可调的动力吸振器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频率可调的动力吸振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各界对设备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各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减振和降噪的研究。通常结构的振动特性可以在设计之初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改善。但是,由于结构安装尺寸的限制、结构轻量化设计的要求,或者当多个结构部件组合后,可能会出现结构局部振动幅值过大的情况,尤其激振频率带宽较大时,结构或部件的局部共振更容易出现。假若重新设计,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不符合经济效益。因此,在机械结构设计出来后,通过匹配设计和安装动力吸振器是工程上减小结构振动最佳方案。动力吸振器的概念最早是由奥蒙德罗伊德等在1928年提出。其基本原理为:在振动基体(简称为主振系)上附加质量弹簧振动系统,使其作为一附加系统(简称为附加系)在主振系上发挥作用;当主振系与附加系的固有振动频率(振动系统进行自发性振动的固有频率,由弹簧的刚度与质量块的质量两个参数决定)相近时,附加系产生共振,从而减小主振系的振动能量。利用此原理,若附加系与主振系发生共振,源自主振系的一部分振动能量被分配至附加系,由于附加系的橡胶结构具有迟滞阻尼特性,其力学作用可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频率可调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2)、橡胶块(3)、橡胶块压片(4)、上质量块(5)、下质量块(6)、游标卡尺机构(7)、调整螺栓(8)、增重机构(18);所述下底板(1)、上底板(2)的形状相同,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平面(11)、竖直面(12)和下平面(13),上平面(11)、竖直面(12)和下平面(13)形成具有两个直角的Z字型,所述上平面(11)上设有凹槽(14),所述竖直面(12)上设有螺孔(15),所述下平面(13)上设有螺栓槽(16),所述上底板(2)和下底板(1)的下平面(13)叠放并通过穿过螺栓槽(16)的固定螺栓(17)连接固定;所述上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频率可调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2)、橡胶块(3)、橡胶块压片(4)、上质量块(5)、下质量块(6)、游标卡尺机构(7)、调整螺栓(8)、增重机构(18);所述下底板(1)、上底板(2)的形状相同,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平面(11)、竖直面(12)和下平面(13),上平面(11)、竖直面(12)和下平面(13)形成具有两个直角的Z字型,所述上平面(11)上设有凹槽(14),所述竖直面(12)上设有螺孔(15),所述下平面(13)上设有螺栓槽(16),所述上底板(2)和下底板(1)的下平面(13)叠放并通过穿过螺栓槽(16)的固定螺栓(17)连接固定;所述上质量块(5)下部为实心质量块(26)、上部为增压室(27)且上质量块(5)上设有一组贯穿的紧固螺孔(19),所述上质量块(5)和下质量块(6)之间通过连接螺栓(28)连接,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浇健曾祥坤邓雯苑孔春玉王思卓李薇龚永康刘荣华官佳兴赵鹏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