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351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包括底模、踏步侧模、木方一、钢管支架、木方二、木方切角和楼梯踏步,所述底模预先架设在楼梯的底部,楼梯上设有若干级楼梯踏步,楼梯踏步上端设有踏步面,底模上绑扎有钢筋,底模上侧架设有踏步侧模,底模下设置有木方一,木方一下按楼梯的斜度设置钢管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预先架设底模和踏步侧模,并通过钢管支架进行支撑固定,形成一个整体,使得两侧的踏步侧模共同承受混凝浇筑时产生的荷载,有效地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成品保护,确保了现浇筑楼梯的施工质量,提高支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提高楼梯各部位定位的准确性,提高安装及拆模的速度,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地铁车站常采用明挖法、盖挖法或盾构法建造,这些地铁车站建造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只能针对某一特殊的地质或环境条件能够适用。随着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及新型材料制作工艺的进步,出现了采用预制构件建造地铁车站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环境污染小、不阻碍交通、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有的地下车站施工完成后,一般均需要建设楼梯,现今我国的绝大多数明挖车站楼梯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梯。在现浇混凝土楼梯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楼梯的模板零碎,不能形成整体,在荷载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变形,楼梯尺寸很难得到保证;由于楼梯是施工人员上下的通道,绑扎安装好的楼梯很容易受到踩踏,楼梯钢筋很难得到保护;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由于楼梯的混凝土浇筑滞后于平板的混凝土浇筑,当平板混凝土达到上人要求的时候,楼梯混凝土强度却没有达到,严重耽误施工,成型后的混凝土也很难得到保护;由于楼梯是个斜面,混凝土浇筑时踏步侧模板承受混凝浇筑时产生的荷载,很容易产生冷缝、断裂,费时耗工,影响结构安全。以上种种原因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包括底模(1)、踏步侧模(3)、木方一(5)、钢管支架(6)、木方二(12)、木方切角(13)和楼梯踏步(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预先架设在楼梯的底部,楼梯上设有若干级楼梯踏步(14),楼梯踏步(14)上端设有踏步面(15),底模(1)上绑扎有钢筋(2),底模(1)上侧架设有踏步侧模(3),底模(1)下设置有木方一(5),木方一(5)下按楼梯的斜度设置钢管支架(6),钢管支架(6)由钢管立杆(7)、钢管水平杆(8)和扫地杆(9)组成;所述踏步侧模(3)采用木方二(12),木方二(12)下部设有木方切角(13),踏步侧模(3)通过角钢(17)与楼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包括底模(1)、踏步侧模(3)、木方一(5)、钢管支架(6)、木方二(12)、木方切角(13)和楼梯踏步(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预先架设在楼梯的底部,楼梯上设有若干级楼梯踏步(14),楼梯踏步(14)上端设有踏步面(15),底模(1)上绑扎有钢筋(2),底模(1)上侧架设有踏步侧模(3),底模(1)下设置有木方一(5),木方一(5)下按楼梯的斜度设置钢管支架(6),钢管支架(6)由钢管立杆(7)、钢管水平杆(8)和扫地杆(9)组成;所述踏步侧模(3)采用木方二(12),木方二(12)下部设有木方切角(13),踏步侧模(3)通过角钢(17)与楼梯上部设置的木方二(12)固定,楼梯上部木方二(12)固定在已浇注完的混凝土楼面上,木块顶在木方二(12)端部,上部设有斜支撑木方并固定在已浇注好的砼墙体上,两根斜支撑木方下部用一根木方连接,木方二(12)的上下部分各用一条木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支设时模板接缝的缝宽不大于1mm,接缝处用胶带纸(4)贴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一(5)尺寸为50×100mm,木方一(5)的间距为3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支架(6)竖向支撑间距不大于12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龙赵晨阳岳仁峰范端文刘明华吴传锋何富思姜娜杨东宝郑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