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国强专利>正文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28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山体、山坡、岩石层和边坡,其特征在于,山体的下方嵌入设置有山坡,山坡的底部嵌入设置有岩石层,山坡的下方嵌入设置有边坡,山体的表面嵌入设置有植被层,山坡的内部嵌入设置有修复层,修复层包括弃土层、纤维毯和植被绿化层,弃土层嵌入设置在岩石层的上方,纤维毯嵌接设置在弃土层的表面,植被绿化层嵌入设置在弃土层中,且植被绿化层位于纤维毯的表面,边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边坡防护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能够有效对山体总体进行修复,提高山体中植被的绿化程度,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山坡表面的固定性,有效防止山体滑坡现象,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山体修复装置,具体是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修建以及采矿,采石等对山体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原来坡度较缓的山体成为陡峭山壁,山体上的原有植被层被严重破坏,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另外还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有技术中的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山体植被稀少,难以修复,且岩石山体中泥土稀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草木不易生长,山坡表面固定性较差,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等现象。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山体植被稀少,难以修复、岩石山体中泥土稀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草木不易生长和山坡表面固定性较差,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等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山体、山坡、岩石层和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的下方嵌入设置有山坡,所述山坡的底部嵌入设置有岩石层,所述山坡的下方嵌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山体(1)、山坡(2)、岩石层(2011)和边坡(3),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的下方嵌入设置有山坡(2),所述山坡(2)的底部嵌入设置有岩石层(2011),所述山坡(2)的下方嵌入设置有边坡(3),所述山体(1)的表面嵌入设置有植被层(101),所述山坡(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修复层(201),所述修复层(201)包括弃土层(2012)、纤维毯(2013)和植被绿化层(2014),所述弃土层(2012)嵌入设置在岩石层(2011)的上方,所述纤维毯(2013)嵌接设置在弃土层(2012)的表面,所述植被绿化层(2014)嵌入设置在弃土层(2012)中,且植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山体(1)、山坡(2)、岩石层(2011)和边坡(3),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的下方嵌入设置有山坡(2),所述山坡(2)的底部嵌入设置有岩石层(2011),所述山坡(2)的下方嵌入设置有边坡(3),所述山体(1)的表面嵌入设置有植被层(101),所述山坡(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修复层(201),所述修复层(201)包括弃土层(2012)、纤维毯(2013)和植被绿化层(2014),所述弃土层(2012)嵌入设置在岩石层(2011)的上方,所述纤维毯(2013)嵌接设置在弃土层(2012)的表面,所述植被绿化层(2014)嵌入设置在弃土层(2012)中,且植被绿化层(2014)位于纤维毯(2013)的表面,所述边坡(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边坡防护框架(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国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