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16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下机架上设置有反应筒,反应筒的中部设置有隔离板,反应筒的上部设置有反应筒上盖板,反应筒上盖板上设置有与反应筒上部配合的搅拌装置,反应筒上部嵌入有电热块,且反应筒的上部开设有碱炼出料口并连通有转换软管,转换软管与设置在反应筒下部并与其下部内腔连通的转换泵连接,且转换泵还连接有出料软管,转换泵与出料软管和转换软管连接的部位均设置有转换控制阀,反应筒的下部配合有脱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离板将反应筒分成碱炼反应区和脱色反应区,利用碱炼反应区的余热来促进脱色反应的进行,实现了热量的高效应用,只需要一组泵就能够实现油液的转换和脱色反应后的出料,降低了转运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豆炼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
技术介绍
大豆是一种常用的农作物,其内含有较为丰富的油脂,因此多用于炼制大豆油,大豆油在炼制过程中都会先将其炼制成毛油,毛油需要经过沉淀然后将其中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之后通过水化将蛋白质、磷脂和粘液等液体杂质去除,之后经过蒸汽蒸馏脱臭,然后再放入到碱炼设备中,之后加入特制的碱液产生皂化反应,完成碱炼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脱色反应,一般都是加入脱色剂吸附后在进行过滤;现有的碱炼和脱色大多都是采用两组设备单独完成的,在碱炼的温度大约是50-60度,脱色一般也需要进行细微的加热才能够确保脱色反应的完全进行,因此两组反应设备需要两组加热装置,造成了能量消耗,同时也需要耗费较大的转运成本,造成碱炼脱色的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通过隔离板将反应筒分成碱炼反应区和脱色反应区,利用碱炼反应区的余热来促进脱色反应的进行,实现了热量的高效应用,进而能够节省成本,同时只需要一组泵就能够实现油液的转换和脱色反应后的出料,降低了转运的成本。为了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它包括下机架(1)和上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机架(1)上设置有反应筒(3),所述的反应筒(3)的中部设置有隔离板(4),所述的反应筒(3)的上部设置有反应筒上盖板(7),所述的反应筒上盖板(7)上设置有与反应筒(3)上部配合的搅拌装置(8),所述的反应筒(3)上部嵌入有电热块(6),且反应筒(3)的上部开设有碱炼出料口并连通有转换软管(13),所述的碱炼出料口从内至外嵌入有滤膜(16)和转换单向阀(17),所述的转换软管(13)与设置在反应筒(3)下部并与其下部内腔连通的转换泵(14)连接,且转换泵(14)还连接有出料软管,所述的转换泵(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它包括下机架(1)和上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机架(1)上设置有反应筒(3),所述的反应筒(3)的中部设置有隔离板(4),所述的反应筒(3)的上部设置有反应筒上盖板(7),所述的反应筒上盖板(7)上设置有与反应筒(3)上部配合的搅拌装置(8),所述的反应筒(3)上部嵌入有电热块(6),且反应筒(3)的上部开设有碱炼出料口并连通有转换软管(13),所述的碱炼出料口从内至外嵌入有滤膜(16)和转换单向阀(17),所述的转换软管(13)与设置在反应筒(3)下部并与其下部内腔连通的转换泵(14)连接,且转换泵(14)还连接有出料软管,所述的转换泵(14)与出料软管和转换软管(13)连接的部位均设置有转换控制阀(15),所述的反应筒(3)的下部配合有脱色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8)包括设置在反应筒上盖板(7)上的搅拌电机(26),所述的搅拌电机(26)的搅拌转轴穿入到反应筒(3)的上部,并套接有搅拌套(27),所述的搅拌套(27)的下部连接有向外下倾斜的搅动杆(2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板(4)的前后部设置有竖直穿过反应筒上盖板(7)的隔离板升降连杆(9),所述的隔离板升降连杆(9)的上端固连有隔离板升降座(11),所述的隔离板升降座(11)与设置在上机架(2)上的隔离板升降气缸(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板升降座(11)的左右不设置有穿入到反应筒(3)上部腔体的碱炼上料装置(12),所述的碱炼上料装置(12)包括设置在隔离板升降座(11)上的碱炼上料升降气缸(24),所述的碱炼上料升降气缸(24)连接有穿入到反应筒(3)上部腔体内的碱炼上料管(21),所述的碱炼上料管(21)的上端设置有封盖,且位于反应筒上盖板(7)上部的部位连接有碱炼上料接头(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豆油炼制过程中的碱炼脱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炼上料管(21)的中部为实心,下部为开口,且下部与隔离板(4)穿插配合,所述的碱炼上料管(21)下部与隔离板(4)配合的部位开设有与反应筒(3)上部空腔配合的碱炼废液进料口(22),所述的碱炼上料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水洋彭敏周显宏李川邓君刘传生张乐祝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中储粮油脂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