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与硅丙复配乳液制备用搅拌及冷凝装置,包括矩形外箱、矩形内箱、搅拌组件、冷凝组件、节流组件、电热管、隔板和出液管,所述矩形外箱套接在矩形内箱的外侧,所述矩形内箱上安装有搅拌组件,所述矩形外箱的一侧设置有冷凝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伺服电机、过滤板、转轴a、搅拌棒、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挤压轮a、挤压轮b、转轴b和转轴c;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溶解速度,同时使材料之间更充分接触;有利于持续冷凝作业,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溶液气化,同时通过冷却液进行热量的传递,使冷凝效果更加均匀;有利于降低制冷液的流速,从而使制冷液再螺旋管内部的时间更长,提升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酸酯与硅丙复配乳液制备用搅拌及冷凝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化学涂料制备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丙烯酸酯与硅丙复配乳液制备用搅拌及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是近年来研究较广泛的新型建筑涂料用乳液。对于丙烯酸酯与硅丙复配乳液制备时需要用到搅拌及冷凝装置,但是现有的装置存在以下缺陷:材料的溶解速度低,同时使材料之间不能更充分接触;不利于持续冷凝作业,加热温度过高溶液易气化,冷凝效果不均匀;不利于降低制冷液的流速,制冷效果差;针对这种缺陷,所以我们设计一种丙烯酸酯与硅丙复配乳液制备用搅拌及冷凝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与硅丙复配乳液制备用搅拌及冷凝装置,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溶解速度,同时使材料之间更充分接触;有利于持续冷凝作业,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溶液气化,同时通过冷却液进行热量的传递,使冷凝效果更加均匀;有利于降低制冷液的流速,从而使制冷液再螺旋管内部的时间更长,提升制冷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丙烯酸酯与硅丙复配乳液制备用搅拌及冷凝装置,包括矩形外箱、矩形内箱、搅拌组件、冷凝组件、节流组件、电热管、隔板和出液管,所述矩形外箱套接在矩形内箱的外侧,所述矩形内箱上安装有搅拌组件,所述矩形外箱的一侧设置有冷凝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伺服电机、过滤板、转轴a、搅拌棒、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挤压轮a、挤压轮b、转轴b和转轴c,所述矩形内箱的对应两侧内壁中间位置处通过过滤板连接;其中,所述过滤板的顶部两端对称安装有隔板,且两个所述隔板的对应两侧均与矩形内箱内壁连接,所述矩形内箱的内壁、过滤板顶部和隔板之间形成破碎腔体,所述破碎腔体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板与过滤板顶部形成安装腔体;所述矩形内箱的顶部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a连接,所述转轴a的底端贯穿矩形内箱顶部和过滤板中间位置与矩形内箱内部空气接触,所述转轴a位于过滤板下方位置端头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个搅拌棒,所述转轴a位于过滤板上方位置端头的外侧通过键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转轴b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轴b对称通过轴承垂直连接在过滤板的顶部,两个所述转轴b分别位于过滤板上方两侧的破碎腔体内部,所述转轴b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若干个挤压轮b,所述转轴c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轴c对称通过轴承垂直连接在过滤板的顶部,两个所述转轴c分别位于过滤板上方两侧的破碎腔体内部,所述转轴c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若干个挤压轮a;其中,所述挤压轮a与挤压轮b相互错位排列;所述转轴b位于第一直齿轮同一水平面的外侧套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转轴c位于第一直齿轮同一水平面的外侧套接有第三直齿轮,位于同一所述破碎腔体内部的第二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直齿轮与两个所述第二直齿轮均相互啮合;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凝箱、水泵、散热孔、金属板、半导体制冷片、导热板、散热扇和螺旋管,所述矩形外箱与矩形内箱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冷却液层,所述螺旋管套接在矩形内箱外侧,且螺旋管位于矩形外箱与矩形内箱之间的空间,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凝箱均设置在矩形外箱的外侧,所述螺旋管的进水端口通过连接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冷凝箱顶部内壁联通,所述冷凝箱的内壁中间位置处通过金属板连接,所述金属板的底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金属板的底部接触,所述冷凝箱的内壁位于金属板下方位置处通过导热板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导热板顶部接触,所述冷凝箱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散热扇,所述冷凝箱的对应两侧位于导热板下方位置处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其中,所述螺旋管的出水端口与冷凝箱联通的连接管上安装有节流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矩形空心盒、第一节流板、节流孔a、滑槽、复位弹簧、第二节流板和节流孔b,所述矩形空心盒的对应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所述滑槽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节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节流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节流孔a,两个所述滑槽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节流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节流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节流孔b,所述第一节流板的一侧两端对称通过复位弹簧与第二节流板一侧连接;其中,所述矩形空心盒的一侧通过连接管与螺旋管的出水端口连接,所述矩形空心盒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管与冷凝箱位于金属板上方空间联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外箱通过焊接与矩形内箱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内箱的顶部两端对称通过铰链活动链接有箱盖。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内箱的底部中间位置处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端安装有橡胶塞。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棒的内部嵌入安装有电热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a、转轴b和转轴c处于同一平面内,且转轴a、转轴b和转轴c两两相互平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打开箱盖,向矩形内箱内部倒置固体材料,伺服电机带动转轴a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直齿轮和搅拌棒转动,由于第一直齿轮与两个第二直齿轮相互啮合,从而带动转轴b转动,使挤压轮b跟随转轴b转动,同时由于第二直齿轮与第三直齿轮相互啮合,从而带动转轴c转动,使挤压轮a跟随转轴c转动,由于挤压轮a与挤压轮b相互啮合,使进入到矩形内箱中破碎腔体的材料进行搅拌挤压破碎,同时向破碎腔体中倒入离子水,使材料快速溶解,溶解后的液体通过过滤板流落到矩形内箱位于过滤板下方空间位置处,再由搅拌棒对液体进行搅拌均匀,该过程,材料破碎后再溶解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溶解速度,同时使材料之间更充分接触;2.冷凝箱位于金属板上方空间存放有制冷液,水泵将制冷液抽出,经过螺旋管回流到冷凝箱位于金属板上方空间,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金属板接触,通过金属板降低制冷液的温度,同时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导热板接触,导热板为石墨材料构件,便于集热,散热扇对导热板进行降温,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持续散热,散热孔提升散热功能,有利于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温度更低,从而使制冷液的温度降的更低,矩形外箱和矩形内箱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冷却液,该过程,有利于持续冷凝作业,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溶液气化,同时通过冷却液进行热量的传递,使冷凝效果更加均匀;3.通过螺旋管的出水端口制冷液进入到矩形空心盒的内部,使制冷液经过第一节流板上的节流孔a进行减速,制冷液再溢流到第一节流板和第二节流板中间的位置处,由于第二节流板可以滑动,使第一节流板和第二节流板之间的制冷液积聚,对第二节流板进行挤压移动,使复位弹簧拉伸,同时第二节流板对制冷液有反作用力,使制冷液通过第二节流板上的节流孔b溢流出,该过程,有利于降低制冷液的流速,从而使制冷液再螺旋管内部的时间更长,提升制冷效果。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矩形内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搅拌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节流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冷凝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搅拌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矩形外箱;2、矩形内箱;3、搅拌组件;31、伺服电机;32、过滤板;33、转轴a;34、搅拌棒;35、第一直齿轮;36、第二直齿轮;37、第三直齿轮;38、挤压轮a;39、挤压轮b;310、转轴b;311、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酸酯与硅丙复配乳液制备用搅拌及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外箱(1)、矩形内箱(2)、搅拌组件(3)、冷凝组件(4)、节流组件(5)、电热管(6)、隔板(7)和出液管(8),所述矩形外箱(1)套接在矩形内箱(2)的外侧,所述矩形内箱(2)上安装有搅拌组件(3),所述矩形外箱(1)的一侧设置有冷凝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伺服电机(31)、过滤板(32)、转轴a(33)、搅拌棒(34)、第一直齿轮(35)、第二直齿轮(36)、第三直齿轮(37)、挤压轮a(38)、挤压轮b(39)、转轴b(310)和转轴c(311),所述矩形内箱(2)的对应两侧内壁中间位置处通过过滤板(32)连接;其中,所述过滤板(32)的顶部两端对称安装有隔板(7),且两个所述隔板(7)的对应两侧均与矩形内箱(2)内壁连接,所述矩形内箱(2)的内壁、过滤板(32)顶部和隔板(7)之间形成破碎腔体,所述破碎腔体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板(7)与过滤板(32)顶部形成安装腔体;所述矩形内箱(2)的顶部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伺服电机(31),且伺服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a(33)连接,所述转轴a(33)的底端贯穿矩形内箱(2)顶部和过滤板(32)中间位置与矩形内箱(2)内部空气接触,所述转轴a(33)位于过滤板(32)下方位置端头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个搅拌棒(34),所述转轴a(33)位于过滤板(32)上方位置端头的外侧通过键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35),所述转轴b(3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轴b(310)对称通过轴承垂直连接在过滤板(32)的顶部,两个所述转轴b(310)分别位于过滤板(32)上方两侧的破碎腔体内部,所述转轴b(310)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若干个挤压轮b(39),所述转轴c(3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轴c(311)对称通过轴承垂直连接在过滤板(32)的顶部,两个所述转轴c(311)分别位于过滤板(32)上方两侧的破碎腔体内部,所述转轴c(311)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若干个挤压轮a(38);其中,所述挤压轮a(38)与挤压轮b(39)相互错位排列;所述转轴b(310)位于第一直齿轮(35)同一水平面的外侧套接有第二直齿轮(36),所述转轴c(311)位于第一直齿轮(35)同一水平面的外侧套接有第三直齿轮(37),位于同一所述破碎腔体内部的第二直齿轮(36)和第三直齿轮(37)相互啮合,所述第一直齿轮(35)与两个所述第二直齿轮(36)均相互啮合;所述冷凝组件(4)包括冷凝箱(41)、水泵(42)、散热孔(43)、金属板(44)、半导体制冷片(45)、导热板(46)、散热扇(47)和螺旋管(48),所述矩形外箱(1)与矩形内箱(2)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冷却液层,所述螺旋管(48)套接在矩形内箱(2)外侧,且螺旋管(48)位于矩形外箱(1)与矩形内箱(2)之间的空间,所述水泵(42)和所述冷凝箱(41)均设置在矩形外箱(1)的外侧,所述螺旋管(48)的进水端口通过连接管与水泵(42)连接,所述水泵(4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冷凝箱(41)顶部内壁联通,所述冷凝箱(41)的内壁中间位置处通过金属板(44)连接,所述金属板(44)的底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45),且半导体制冷片(45)的冷端与金属板(44)的底部接触,所述冷凝箱(41)的内壁位于金属板(44)下方位置处通过导热板(46)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5)的热端与导热板(46)顶部接触,所述冷凝箱(41)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散热扇(47),所述冷凝箱(41)的对应两侧位于导热板(46)下方位置处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43);其中,所述螺旋管(48)的出水端口与冷凝箱(41)联通的连接管上安装有节流组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酯与硅丙复配乳液制备用搅拌及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外箱(1)、矩形内箱(2)、搅拌组件(3)、冷凝组件(4)、节流组件(5)、电热管(6)、隔板(7)和出液管(8),所述矩形外箱(1)套接在矩形内箱(2)的外侧,所述矩形内箱(2)上安装有搅拌组件(3),所述矩形外箱(1)的一侧设置有冷凝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伺服电机(31)、过滤板(32)、转轴a(33)、搅拌棒(34)、第一直齿轮(35)、第二直齿轮(36)、第三直齿轮(37)、挤压轮a(38)、挤压轮b(39)、转轴b(310)和转轴c(311),所述矩形内箱(2)的对应两侧内壁中间位置处通过过滤板(32)连接;其中,所述过滤板(32)的顶部两端对称安装有隔板(7),且两个所述隔板(7)的对应两侧均与矩形内箱(2)内壁连接,所述矩形内箱(2)的内壁、过滤板(32)顶部和隔板(7)之间形成破碎腔体,所述破碎腔体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板(7)与过滤板(32)顶部形成安装腔体;所述矩形内箱(2)的顶部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伺服电机(31),且伺服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a(33)连接,所述转轴a(33)的底端贯穿矩形内箱(2)顶部和过滤板(32)中间位置与矩形内箱(2)内部空气接触,所述转轴a(33)位于过滤板(32)下方位置端头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个搅拌棒(34),所述转轴a(33)位于过滤板(32)上方位置端头的外侧通过键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35),所述转轴b(31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轴b(310)对称通过轴承垂直连接在过滤板(32)的顶部,两个所述转轴b(310)分别位于过滤板(32)上方两侧的破碎腔体内部,所述转轴b(310)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若干个挤压轮b(39),所述转轴c(3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轴c(311)对称通过轴承垂直连接在过滤板(32)的顶部,两个所述转轴c(311)分别位于过滤板(32)上方两侧的破碎腔体内部,所述转轴c(311)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若干个挤压轮a(38);其中,所述挤压轮a(38)与挤压轮b(39)相互错位排列;所述转轴b(310)位于第一直齿轮(35)同一水平面的外侧套接有第二直齿轮(36),所述转轴c(311)位于第一直齿轮(35)同一水平面的外侧套接有第三直齿轮(37),位于同一所述破碎腔体内部的第二直齿轮(36)和第三直齿轮(37)相互啮合,所述第一直齿轮(35)与两个所述第二直齿轮(36)均相互啮合;所述冷凝组件(4)包括冷凝箱(41)、水泵(42)、散热孔(43)、金属板(44)、半导体制冷片(45)、导热板(46)、散热扇(47)和螺旋管(48),所述矩形外箱(1)与矩形内箱(2)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冷却液层,所述螺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骁,
申请(专利权)人:彭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