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带传动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02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动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送带传动辊,包括辊体及与辊体的端部连接的传动轴,辊体上设有用于传送物品的传送带,辊体的轴向长度大于传送带的宽度,辊体上对应传送带两侧边的位置对称设有槽体结构,且传送带的宽度在两对称的槽体结构的内侧间距与外侧间距之间。该传动辊能使传送带平稳的传送物品,且槽体结构的设置能有效避免传送带上残留的墨液进入辊体和传送带之间,以免传动辊被墨液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送带传动辊
本技术涉及传动辊
,具体涉及一种传送带传动辊。
技术介绍
传动辊作为一种输送物品的连续输送机械,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生产的各类加工、装配、测试、包装、分拣等流水生产线中。与其它输送物品的运输机械相比,传动辊具有结构简单、运转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于现代工业生产的传动辊还具有以下特性:1.可借助升降台补足因工艺和设备要求的高差而使生产线路联成一体;2.物品在运行过程中可受控暂停,以便完成某道工序或等待进行下一道工序,还可定距积存和放行。喷绘打印机通过传动辊带动传送带传动实现连续打印的工作过程,打印过程中,当传送带的宽度略小于传动辊的轴向长度时,传送带的两侧边由于有传动辊的支撑,能确保物品的传送更加平稳,但打印过程中,残留在传送带上的墨液也易从传送带两侧边污染传动辊,从而使整个传送装置及被传送的物品被墨液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送带传动辊,该传动辊能使传送带平稳的传送物品,且能避免传送带上残留的墨液污染传动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传送带传动辊,包括辊体及与辊体的端部连接的传动轴,辊体上设有用于传送物品的传送带,辊体的轴向长度大于传送带的宽度,辊体上对应传送带两侧边的位置对称设有槽体结构,且传送带的宽度在两对称的槽体结构的内侧间距与外侧间距之间。上述方案中,传动辊的传动轴可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轴及与传动轴连接的辊体转动,辊体转动的同时带动传送带传动,从而实现物品的传送;辊体的轴向长度大于传送带的宽度,所以辊体带动传送带传动的同时,为传送带提供支撑作用,确保传送带平稳地传送物品;喷绘打印过程中,残留的墨液从传送带两侧边进入槽体结构内,能有效避免残留的墨液进入辊体和传送带之间,以免传动辊被墨液污染,从而确保整个传动装置及打印物品的干净、整洁;此外,传送带的宽度在两对称的槽体结构的内侧间距与外侧间距之间,即传送带的宽度大于两对称的槽体结构的内侧间距,并小于两对称的槽体结构的外侧间距,以确保传送带侧边的残留墨液能恰好落入槽体结构内,避免传动辊被墨液污染;传动辊可为定轴传动辊,且传送带两端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传动辊,通过传送带两端的传动辊的定轴转动,带动传送带传动。优选地,所述槽体结构的长度d1为0.5~4cm。槽体结构的长度大小与其墨液容纳能力呈正相关性,槽体结构的长度过窄,则其墨液容纳能力小,当残留的墨液量大于其墨液容纳能力时,墨液将溢出槽体结构,使传动辊被污染;槽体结构的长度过长,则其墨液容纳空间过大,将造成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因此,槽体结构的长度d1宜设为0.5~4cm。优选地,所述槽体结构外侧至辊体末端的长度d2为1~50mm。该段长度与槽体结构长度的总和即为辊体轴向长度大于传送带宽度的部分,该段长度过短,无法为传送带提供有效的支撑;过长,由于该段上没有传送带,不是物品的有效传送区域,造成浪费,提高传动辊的生产成本,槽体结构外侧至辊体末端的长度d2宜为1~50mm。优选地,所述槽体结构的正下方设有收集槽体结构内墨液的集墨盒。集墨盒用于收集槽体结构内的残留墨液,以免墨液滴至地面或传动装置的机架上,造成污染。优选地,所述槽体结构为凹形槽、V型槽、半圆型槽或倒梯形槽的一种。其中V型槽、半圆型槽和倒梯形槽均有斜面结构,可对传送带上残留的墨液起引流作用,便于残留墨液的快速收集,但斜面上的墨液易沾于传送带的两侧边上,且这些槽体结构较复杂,加工难度较大,加工成本较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槽体结构为凹形槽。凹形槽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加工成本低;当槽体结构的长度和高度相同时,凹形槽比其它槽体结构的墨液容纳空间大;凹形槽没有斜坡结构,凹形槽内的墨液不易沾于传送带的两侧边上。优选地,所述辊体为空心圆柱状,空心圆柱状辊体的端部内壁设有与传动轴连接的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空心圆柱状能节约辊体用材,降低传动辊的成本;支撑结构用于连接并固定辊体和传动轴,并对空心圆柱状的辊体起支撑作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为板状结构或柱状结构。板状结构简单,支撑结构优选为板状结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轴包括分别与空心圆柱状辊体的左端部内壁和右端部内壁连接的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空心圆柱状辊体的左端部内壁和右端部内壁分别设有与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连接的至少一个左支撑结构和至少一个右支撑结构。左支撑结构和右支撑结构分别为空心圆柱状辊体的左端部和右端部提供相同大小支撑力,便于传动辊的平稳转动,传动轴及支撑结构的对称设置,能确保传送带的传动更加平稳。优选地,所述辊体上设有用于增加辊体与传送带间摩擦力的条形纹路。辊体过于光滑,若辊体转动速度过快,则传送带容易打滑,影响正常的工作,所以在辊体表面设置条形纹路,保障正常传送物品的同时,需适当增加辊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力,防止传送带打滑;条形纹路可为沿辊体轴向分布的条形纹路或沿辊体纵向分布的条形纹路或不规则分布的条形纹路;优选为不规则分布的条形纹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辊体的轴向长度大于传送带的宽度,辊体带动传送带传动的同时,为传送带提供支撑作用,确保传送带平稳地传送物品;辊体上的槽体结构能有效收集传送带上残留的墨液,避免传动辊被墨液污染,从而确保整个传动装置及打印物品的干净、整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传动辊的剖视图,其中视角为主视角;图2为本技术所述传送带传动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辊体;2左传动轴;3右传动轴;4左支撑结构;5右支撑结构;6槽体结构;7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的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本技术一种传送带传动辊,如图1-2所示,包括辊体1及与辊体1的端部连接的传动轴,辊体1上设有用于传送物品的传送带7,辊体1的轴向长度大于传送带7的宽度,且辊体1上对应传送带7两侧边的位置对称设有槽体结构6,且传送带7的宽度在两对称的槽体结构6的内侧间距与外侧间距之间。传动辊的传动轴可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轴及与传动轴连接的辊体1转动,辊体1转动的同时带动传送带7传动,从而实现物品的传送;辊体1的轴向长度大于传送带7的宽度,所以辊体1带动传送带7传动的同时,为传送带7提供支撑作用,确保传送带7平稳地传送物品;喷绘打印过程中,残留的墨液从传送带7两侧边进入槽体结构6内,能有效避免残留的墨液进入辊体1和传送带7之间,以免传动辊被墨液污染,从而确保整个传动装置及打印物品的干净、整洁;此外,传送带7的宽度在两对称的槽体结构6的内侧间距与外侧间距之间,即传送带7的宽度大于两对称的槽体结构6的内侧间距,并小于两对称的槽体结构6的外侧间距,以确保传送带7侧边的残留墨液能恰好落入槽体结构6内,避免传动辊被墨液污染;传动辊可为定轴传动辊,且传送带7两端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传动辊,通过传送带7两端的传动辊的定轴转动,带动传送带7传动。其中,所述槽体结构6的长度d1为0.5~4cm。槽体结构6的长度大小与其墨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送带传动辊,包括辊体(1)及与辊体(1)的端部连接的传动轴,辊体(1)上设有用于传送物品的传送带(7),其特征在于,辊体(1)的轴向长度大于传送带(7)的宽度,辊体(1)上对应传送带(7)两侧边的位置对称设有槽体结构(6),且传送带(7)的宽度在两对称的槽体结构(6)的内侧间距与外侧间距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带传动辊,包括辊体(1)及与辊体(1)的端部连接的传动轴,辊体(1)上设有用于传送物品的传送带(7),其特征在于,辊体(1)的轴向长度大于传送带(7)的宽度,辊体(1)上对应传送带(7)两侧边的位置对称设有槽体结构(6),且传送带(7)的宽度在两对称的槽体结构(6)的内侧间距与外侧间距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传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结构(6)的长度d1为0.5~4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传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结构(6)外侧至辊体(1)末端的长度d2为1~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传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结构(6)的正下方设有收集槽体结构(6)内墨液的集墨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传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结构(6)为凹形槽、V型槽、半圆型槽或倒梯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振华王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精陶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