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及置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015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及置入装置,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包括管腔依次连通的头端、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头端上端敞开,下端具有第一通孔;第一管段包括多个以第一管段的轴线为轴均匀分布且向远离第一管段轴线方向凸起的弧形管壁;所述第二管段呈类圆弧状,其圆弧开口朝向头端,第二管段包括依次连通的圆弧管段Ⅰ和圆弧管段Ⅱ,所述圆弧管段Ⅱ的内侧外壁下端设有倒刺;第三管段为单猪尾型管;第二管段上设有胆汁引流孔;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的管腔直径相等且大于第一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管段包括多个弧形管壁,自然释放后整体呈球形,通过对四周胆囊壁产生弹性张力而发挥防移位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及置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管及置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及置入装置。
技术介绍
急性胆囊炎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胆囊结石是其主要诱因。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传统治疗方案,随着内镜设备及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主要方案。随着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也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对全麻手术和长时间手术耐受性差,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局麻胆囊造瘘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CD)、经内镜鼻胆囊引流术(ENGD)、经内镜逆行胆囊内引流术(ERGD)其中ENGD及ERGD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更适合于存在腹水、肝硬化的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与ENGD相比,ERGD舒适性更强,不会导致胆汁的丢失,更适合长时间进行胆囊及胆管胆汁引流者。ERGD作为ERCP操作中的一种常规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也可直接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漏等疾病的治疗;术后留置胆囊内引流管能充分引流胆囊及胆管胆汁,降低胆囊及胆道压力,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腔依次连通的头端、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头端上端敞开,下端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管段包括多个以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为轴均匀分布且向远离所述第一管段轴线方向凸起的弧形管壁,所述弧形管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头端下端和所述第二管段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段呈类圆弧状,其圆弧开口朝向所述头端,所述第二管段包括依次连通的圆弧管段Ⅰ和圆弧管段Ⅱ,所述圆弧管段Ⅰ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圆弧管段Ⅰ以与所述圆弧管段Ⅱ的连接处为轴向所述圆弧管段Ⅱ方向偏移45°~60°,所述圆弧管段Ⅱ的内侧外壁下端设有倒刺;所述第三管段为单猪尾型管;所述第二管段上设有胆汁引流孔;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腔依次连通的头端、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头端上端敞开,下端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管段包括多个以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为轴均匀分布且向远离所述第一管段轴线方向凸起的弧形管壁,所述弧形管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头端下端和所述第二管段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段呈类圆弧状,其圆弧开口朝向所述头端,所述第二管段包括依次连通的圆弧管段Ⅰ和圆弧管段Ⅱ,所述圆弧管段Ⅰ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圆弧管段Ⅰ以与所述圆弧管段Ⅱ的连接处为轴向所述圆弧管段Ⅱ方向偏移45°~60°,所述圆弧管段Ⅱ的内侧外壁下端设有倒刺;所述第三管段为单猪尾型管;所述第二管段上设有胆汁引流孔;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的管腔直径相等且大于所述第一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呈类半椭球形,其上端敞开处设有与所述头端管腔直径相一致的头端开口;所述头端的大端与所述弧形管壁连接;所述头端管腔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管壁外侧的中部区域内设有多条横向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外径为7-10Fr;所述头端管腔直径比所述胆囊胆汁内引流管外径小3Fr,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的管腔直径均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龙张诚胡海赵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