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011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学技术领域的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包括包括呼吸面罩,呼吸面罩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鼻塞管,鼻塞管的顶部设置有鼻塞挡板,呼吸面罩的侧壁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连接有工作箱,工作箱的两侧分别通过单向阀连接有进气管,工作箱的内腔纵向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壁延转动轴边缘的一半设置有齿,工作箱的内腔设置有两组齿条板,本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工作筒实现进气的过程,对呼吸面罩进行充气,通过鼻塞挡板的设置,使鼻塞管与患者的鼻腔连通,通过鼻塞管将空气输送进患者鼻腔中,帮助患者呼吸,无需医护人员帮助,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当患者感觉自己呼吸吃力时,避免了晕倒后等待救援所造成的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心内科,常见疾病包括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疾病,心内科疾病具有突发性,护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在住院护理中,对于一些患有心脏病的心内科病人,护理起来更是存在着许多的难度,该类病人会不定时的发作,需要护理人员进行人工呼吸,防止病人因为窒息发生危险,目前,临床上使用挤压充气球囊给病人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医护人员的双手同时进行操作,一只手按住面罩确保面罩与口鼻紧贴,不漏气,另一只手挤压充气球囊,操作繁琐,当病人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大量的氧气时,充气球囊的充气量难免不足,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当医护人员不在的时候,现有的人工呼吸装置并不能实现患者的自救。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临床上使用挤压充气球囊给病人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医护人的双手同时进行操作,一只手按住面罩确保面罩与口鼻紧贴,不漏气,另一只手挤压充气球囊,操作繁琐,当病人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大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包括呼吸面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鼻塞管(2),所述鼻塞管(2)的顶部设置有鼻塞挡板(3),所述呼吸面罩(1)的侧壁连接有出气管(4),所述出气管(4)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连接有工作箱(5),所述工作箱(5)的两侧分别通过单向阀(6)连接有进气管(7),所述工作箱(5)的内腔纵向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转动轴(8)的外壁延转动轴边缘的一半设置有齿(9),所述工作箱(5)的内腔设置有两组齿条板(10),两组所述齿条板(10)与转动轴(8)啮合,两组齿条板(10)之间固定设置有推动板(11),所述工作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包括呼吸面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鼻塞管(2),所述鼻塞管(2)的顶部设置有鼻塞挡板(3),所述呼吸面罩(1)的侧壁连接有出气管(4),所述出气管(4)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连接有工作箱(5),所述工作箱(5)的两侧分别通过单向阀(6)连接有进气管(7),所述工作箱(5)的内腔纵向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转动轴(8)的外壁延转动轴边缘的一半设置有齿(9),所述工作箱(5)的内腔设置有两组齿条板(10),两组所述齿条板(10)与转动轴(8)啮合,两组齿条板(10)之间固定设置有推动板(11),所述工作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转动配合有转动轴(8),所述呼吸面罩(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小轴(13),所述小轴(13)的外壁转动配合有第一松紧带(14),所述第一松紧带(1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Z”型塑料块(15),两组所述“Z”型塑料块(15)之间连接有第二松紧带(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人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塑料块(15)的侧壁固定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祥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