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筒输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00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辊筒输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辊筒输送线。所述辊筒输送线包括辊子和驱动轮,其中,多个所述辊子并排形成所述输送线的输送表面,其中相邻两个所述辊子在轴向上错开,使得所述辊子的一端伸出所述输送表面;驱动轮设置于所述辊子的所述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条输送线之间的产品过渡时,产品为无动力传输,易导致产品堆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筒输送线
本技术涉及辊筒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辊筒输送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两条输送线,如皮带输送线或者链板输送线之间的并没有设置过渡输送线,当产品运动到两条输送线之间时,一般是通过产品在输送线的惯性运动到另外一条与其连接的输送线上,或者是利用后续的产品推挤前面的产品,从而实现产品在两条输送线之间的过渡,上述产品的过渡方式易出现产品堆积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输送线的辊筒结构整体体积比较大,而两条输送线之间的空间比较小,现有技术中输送线结构不能够应用在两条输送线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筒输送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两条输送线之间的产品过渡时,产品为无动力传输,易导致产品堆积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辊筒输送线,包括:辊子,多个所述辊子并排形成所述输送线的输送表面,其中相邻两个所述辊子在轴向上错开,使得所述辊子的一端伸出所述输送表面;驱动轮,设置于所述辊子的所述一端。优选地,还包括支撑座,每个所述辊子的所述一端伸出所述支撑座。优选地,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辊子之间。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端板和侧板,所述侧板的两侧分别于其两端设有避让槽,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避让槽中。优选地,所述辊子为阶梯轴,所述辊子包括第一部,与所述第一部连接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部的第二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部依次连接且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三部和第四部,所述第四部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部的直径;所述第四部穿过所述支撑座伸出于所述端板,所述轴承分别支撑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四部。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辊子之间间隔第二预设距离。优选地,所述辊子由不锈钢制成。优选地,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优选地,所述驱动轮为同步带轮或者链轮。优选地,所述辊子的直径为1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在支撑座上设置交错排布的辊子,通过在辊子上设置驱动轮,外部提供动力带动驱动轮转动,进而带动辊子转动。将上述辊筒输送线应用在两条主输送线之间,其为产品在过渡阶段进行动力输送,避免了现有的产品在两条主运输线过渡阶段的传递,主要是通过后续产品推挤过渡阶段的产品运动,易出现产品堆积的问题。同时,上述辊筒输送线还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辊筒输送线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的A-A向剖视图。图中:1、支撑座;111、端板;112、侧板;113、避让槽;2、辊子;21、第一部;22、第二部;23、第三部;24、第四部;3、驱动轮;4、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产品的在连续的两个主输送线上传递时,主输送线的输送端部呈圆弧形,产品在相邻的两个主输送线之间传递时,两个主输送线之间的过渡区域不是平面,因此,产品不能够平滑过渡。同时,产品在两个主输送线之间过渡时,主要依靠在输送线上的后面的产品推挤前面的产品,从而使产品通过过渡区域,从一个主输送线传递到另一个主输送线上。上述产品在两条主输送线的输送是无动力传输,因此,容易导致产品在过渡区域积料,从而影响整体输送线的输送。这样,就需要人工对产品进行疏散传递,从而保证输送线的持续输送。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辊筒输送线,其主要应用在现有的两条相邻的主输送线之间的过渡区域,作为辅助输送线实现产品在过渡区域的动力输送。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辊筒输送线,包括支撑座1、辊子2、轴承4和驱动轮3。其中,多个辊子2并排形成输送线的输送表面,其中,相邻两个辊子2在轴向上错开,使得辊子2的一端伸出输送表面。具体地,上述辊子2能够相对于支撑座1沿自身中心轴线转动,每个辊子2的一端伸出支撑座1,相邻两个辊子2伸出于支撑座1的相对两侧,驱动轮3设置在辊子伸出支撑座1的一端。轴承4设置于支撑座1与辊子2之间,具体地,轴承4安装在支撑座1上,辊子2穿过轴承4且能够相对于支撑座4转动。具体地,如图2所示,支撑座1包括两个端板111和两个侧板112,侧板112的两侧分别于其两端设有避让槽113,轴承4设置于避让槽113中。上述在同一侧板112上的开设有阶梯孔,相邻两个阶梯孔的中心轴线间隔预设距离。上述避让槽113为阶梯孔的大径孔,同一侧板12的相邻的两个避让槽113的方向相反。上述端板111封堵于侧板112的外侧,轴承4设置于大径孔内,在上述端板111上辊子2伸出侧板112的一端设置有通孔。上述其中一个端板111和一个侧板112安装完成后,与另外一对端板111和侧板112相对设置,上述辊子1的一端与侧板112内安装的轴承4配合,另一端穿过另外一个侧板112内的轴承4伸出端板111。上述预设距离是指相邻两个轴承4之间的间隔距离,此距离根据辊子2的直径尺寸确定,在选用的轴承4需要保证辊子2与轴承4配合安装后,辊子2在负载产品的情况下,选择的轴承4的尺寸保证支撑辊子2能够稳定的转动,同时,辊子2上安装轴承4的位置的直径需要保证辊子2的整体结构强度要求,因此,辊子2安装轴承4处的直径即确定,根据标准选择合适的轴承4的型号,确定轴承4的外径,同时根据输送线位置的辊子2的直径尺寸,确定预设距离。上述辊子2为阶梯轴,辊子2包括第一部21,与第一部21连接且直径大于第一部21的第二部22,以及与第二部22依次连接且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三部23和第四部24,第四部24的直径等于第一部21的直径。第四部24穿过支撑座1伸出于端板111,具体地,上述第四部24穿过侧板112伸出于端板111,轴承4分别安装在第一部21和第四部24,且位于两个端板111的内侧。轴承4的内圈与第一部21和第四部24过盈配合,轴承4的外圈与上述避让槽113过盈配合,从而使辊子2和支撑架1能够相对转动。优选地,辊子2由不锈钢制成,轴承4为深沟球轴承,驱动轮3为同步带轮或者链轮。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轮3为链轮,链轮的动力由现有的连接输送产品的两条主输送线中的任何一条主输送线中的链轮提供动力均可,从而保证上述辊筒输送线和主输送线的运输速度相匹配。上述相邻两个辊子2之间也间隔预设距离,上述辊子2的直径均相同。优选地,辊子2的直径为15mm。上述两个辊子2之间间隔的距离是由辊子2的直径决定。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辊筒输送线,也可以根据辊子2和驱动轮3的布置位置关系,应用于设计微型辊筒输送线中,用于输送体积较小的工件,采用上述辊子2和驱动轮3的排布方式,使微型辊筒输送线的整体结构紧凑,能够减小整体结构体积,从而减小占地面积。若将上述辊子2和驱动轮3的排布方式应用于微型辊筒输送线中,可以克服传统的动力辊筒因直径太大,相邻两个辊筒之间的间隔距离太大,导致较小的工件会从辊筒之间的间隙中掉漏,从而无法运输体积较小的工件的问题。一般辊筒输送线的辊筒之间最大的可以为50mm,本申请中的辊子的直径为15mm。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筒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子(2),多个所述辊子(2)并排形成所述输送线的输送表面,其中相邻两个所述辊子(2)在轴向上错开,使得所述辊子(2)的一端伸出所述输送表面;驱动轮(3),设置于所述辊子(2)的所述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筒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子(2),多个所述辊子(2)并排形成所述输送线的输送表面,其中相邻两个所述辊子(2)在轴向上错开,使得所述辊子(2)的一端伸出所述输送表面;驱动轮(3),设置于所述辊子(2)的所述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1),每个所述辊子(2)的所述一端伸出所述支撑座(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筒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4),所述轴承(4)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与所述辊子(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筒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包括端板(111)和侧板(112),所述侧板(112)的两侧分别于其两端设有避让槽(113),所述轴承(4)设置于所述避让槽(113)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筒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2)为阶梯轴,所述辊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子龙汪伟魏杰周同沈国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