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胶原支架的缓释体系与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3993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胶原支架的缓释体系及其构建方法。所述的构建方法包括:将胶原支架于包含一种以上融合有胶原特异性结合肽的生物活性因子溶液中浸渍后清洗,除去未结合在所述胶原支架上的生物活性因子;以及,将胶原支架置入高分子溶液中并反应;对胶原支架进行清洗后,再置入胶原溶液中浸渍,之后再进行清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胶原支架的缓释体系生物相容性良好,可实现生物活性因子的长期缓慢并可控的释放,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稳定可控,可杜绝“突释”现象,同时其构建方法简单,可控性好,反应条件温和,在生物组织损伤修复、药物的缓控释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胶原支架的缓释体系与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胶原支架的缓释体系、其构建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脊髓损伤的修复目前为止仍是全球性的医学难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证明,损伤部位神经营养因子的匮乏是阻碍损伤修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损伤部位神经营因子的补充就成为脊髓损伤治疗的突破口之一。目前,发现的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因子主要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NT-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具有保护神经元,促进感觉和运动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功能。然而,神经营养因子释放入培养液后,很短时间内就会失活,只有很少部分因子能发挥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缓释策略使蛋白因子在治疗期间在损伤部位都能形成有效治疗浓度十分必要。传统的缓释策略大多采用微囊微球包裹蛋白因子再负载于支架材料上,依靠包裹材料的降解缓慢释放蛋白因子,而这种方法的一个重大缺陷是负载的粒子不稳定,容易从支架上滑脱。另外,也有研究者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胶原支架的缓释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胶原支架于包含一种以上融合有胶原特异性结合肽的生物活性因子溶液中浸渍;(2)清洗除去未结合在所述胶原支架上的生物活性因子;(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胶原支架置入至少含有能与胶原结合的可降解的高分子的溶液中并反应;(4)对经步骤(3)处理后的胶原支架进行清洗;(5)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胶原支架于胶原溶液中浸渍;(6)对经步骤(5)处理后的胶原支架进行清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生物活性因子的胶原支架的缓释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胶原支架于包含一种以上融合有胶原特异性结合肽的生物活性因子溶液中浸渍;(2)清洗除去未结合在所述胶原支架上的生物活性因子;(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胶原支架置入至少含有能与胶原结合的可降解的高分子的溶液中并反应;(4)对经步骤(3)处理后的胶原支架进行清洗;(5)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胶原支架于胶原溶液中浸渍;(6)对经步骤(5)处理后的胶原支架进行清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支架包括胶原海绵支架、胶原束或胶原膜,优选为胶原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有胶原特异性结合肽的生物活性因子至少选自CBD-BDNF,CBD-bFGF和CBD-VEGF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生物活性因子选自CBD-BDNF,CBD-bFGF和CBD-VEGF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生物活性因子溶液中生物活性因子的浓度在1ug/ml以上,优选为10ug/ml~100ug/ml,尤其优选为20ug/ml~50ug/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包括PEG、海藻酸钠、肝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高分子的溶液所含PEG的浓度为0.1mg/ml~10mg/ml,优选为1mg/ml~5mg/ml,尤其优选为1mg/ml~3mg/ml;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高分子的溶液所含海藻酸钠的浓度为0.1mg/ml~10mg/ml,优选为1mg/ml~5mg/ml,尤其优选为1mg/ml~3mg/ml;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高分子的溶液所含肝素的浓度为0.1mg/ml~10mg/ml,优选为1mg/ml~5mg/ml,尤其优选为1mg/ml~3mg/m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所述的构建方法还包括步骤(7):重复步骤(1)~步骤(6)的操作n次,n为自然数,优选的2≤n≤50;优选的,所述的构建方法还包括步骤(8):重复步骤(1)~步骤(2)的操作或重复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武陈艳艳韩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