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1394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7
本申请涉及一种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中药制剂领域。超微粉碎技术得到的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溶解性等,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能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利于成型,适用面广。经过实验证实了所制备的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具有降低巨噬细胞转化为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滇橄榄制剂用于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制剂用于制备降低泡沫细胞内脂质含量药物的用途。
技术介绍
滇橄榄又名滇橄榄、牛甘果、喉甘子、杨甘、回甘子、油甘、山柚甘、余甘果等,系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滇橄榄(PhyllanthusemblicaL.)的果实,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在我国中草药和民族药等传统中药体系中,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约有16个民族使用该药。滇橄榄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渴的功效,传统用于治疗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滇橄榄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防衰老等保健作用。由于其广泛而重要的药用价值,被收载于多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8年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并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其为世界范围内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滇橄榄是热带亚热带果树,性喜阳光,对温度要求较高,年均气温到20℃左右才有利于其生长,滇橄榄对土壤要求不高,其根系发达,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长,蓄水力强,固土作用好,能防治水土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除南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以外,中国是该资源植物的原产地及主要产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四川及贵州等8省,其中云南和福建分布最多,云南的滇橄榄集中分布于金沙江、南盘江、元江、澜沧江和怒江等五大水系地区,据调查统计,云南省目前成片滇橄榄林达60-70万亩,适生面积达300万亩以上,年产鲜果大约万吨左右,但利用率不足10%,是少数几个可以持续、规模发展的天然资源。研究表明,滇橄榄含有12种维生素,17种氨基酸、蛋白质,16种微量元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类(包括鞣质类等)、有机酸、黄酮类、还原糖、多糖、挥发油、粘酸等多种营养保健成分,主要成分有鞣质及酚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挥发油、微量元素、糖类。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其并发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600万,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以血管内膜下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等为主要特征。因此,阻止脂质在巨噬泡沫细胞中的积累就能对As起到潜在的保护作用。临床上针对抗As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性降脂疗法,国内临床上应用的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及其衍生物类等,其中以他汀类应用最为广泛。这些药物作用靶点相对比较清楚,疗效明确,但由于As发病原因及机制的复杂性,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临床不良反应。例如,汀类和贝特类药物肝毒性、胃肠反应和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同时,目前治疗As的药物类型相对单一,难以满足该类疾病的复杂性和临床需求。然而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草药可通过调节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抗炎症反应等多靶点,来抑制As发生发展,甚至能够使己形成的病变逐步地消退。因此,从更广阔、更深层次的角度筛选和研发更有效、更适应临床需求的抗As药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As发生过程中,动脉内膜可见脂质条纹和纤维样斑块,主要构成是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后形成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的泡沫化被认为是一个促炎反应过程,巨噬细胞在ox-LDL的刺激下会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激素-1(IL-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等促炎细胞因子。促炎细胞因子通过激活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增强和扩大炎症,加速脂质的沉积,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因此,减少MCP-1、IL-1β、IL-6和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可减慢炎症反应的进程,从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所以,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脂质过量堆积,减少炎性因子水平是治疗As相关疾病的重要途径。真空冷冻干燥是基于升华现象的一种重要的干燥方法,相比于传统干燥方法,冷冻干燥在低温、低压下进行,而且水分直接升华,因此赋予产品许多特殊的性能,可保持物料原有的形状、复水性极好、含水量极少,且可保留物料的生物活性成分。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技术,经超微粉碎技术得到的超细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溶解性等,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并且粉末分布均匀,有利于成型,适用面广。滇橄榄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目前市场上的滇橄榄产品的生产多采用滇橄榄果榨汁法、榨汁后干燥浓缩法、溶剂提取法等,这些方法仅使用了滇橄榄果的果汁成分,果肉中大量有益成分被废弃,另外这些方法还会破坏滇橄榄中的热敏性或结构不稳定的有益,导致营养成分不能被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保证滇橄榄制剂中最大限度的保留滇橄榄中的活性成分,并且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释放,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专利技术了一种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以含片为剂型,可通过含服使片剂溶化,片剂吸收面积增大,可促进功效成分在体内的扩散和吸收。部分功效成分进行舌下吸收,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消除效应,以达到高效,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作用。片剂剂量准确,含量均匀;化学稳定性较好,受外界空气、光线、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少;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目前片剂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工艺简便、产量大、成本较低,因此选择把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做成含片。并通过细胞实验动物实验证明了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制剂的活性。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涉及一种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1.滇橄榄冻干超微粉的制备(1)将成熟、完整、无腐烂、无霉变的滇橄榄用过氧化氢水溶液浸泡,清水冲洗,去核,切片。(2)切片后的滇橄榄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器预冷冻,然后冻干,得到干燥品。(3)将所得干燥品置于低温超微粉碎机中超微粉碎,过筛,得到黄绿色的滇橄榄粉末。2.辅料的制备把蔗糖、木糖醇、微晶纤维素(MCC)、乳糖、异麦芽糖醇、甘露醇、三氯蔗糖等辅料用粉碎机粉碎后过100目筛,备用。3.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的制备将20~60%重量百分比滇橄榄冻干超微粉与40~80%辅料混合均匀,直接压片,制得滇橄榄超微粉含片。过氧化氢水溶液优选0.01-0.09wt%,更优选0.04-0.06wt%;过氧化氢水溶液浸泡时间优选10-20min,更优选15min;预冷冻条件优选-30℃至-50℃预冷冻10-20min,更优选-40℃预冷冻15min;冻干条件优选-10℃至-40℃、30-70Pa条件下冻干,更优选在-25℃、50Pa条件下冻干;冻干粉含水量优选7-9wt%,更优选8wt%;低温超微粉碎条件优选0℃至-20℃温度下粉碎,过300-500目筛,更优选在-10℃温度下粉碎,过400目筛;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优选将40%重量百分比滇橄榄冻干超微粉与60%辅料混合均匀,直接压片,制得滇橄榄超微粉含片。本专利技术中滇橄榄采用超低温冷冻干燥、低温超微粉碎等现代高新技术加工而成,未经高温、溶剂提取处理,极好的保留了天然有效成分,并且能促进有效成分的释放,提高生物利用度。滇橄榄超微粉含片由滇橄榄、蔗糖、异麦芽糖醇等辅料直接压片而成,此配方中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滇橄榄冻干超微粉或其含片在抑制巨噬细胞转化为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滇橄榄冻干超微粉或其含片在抑制巨噬细胞转化为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所述滇橄榄冻干超微粉的制备方法为:(1)将滇橄榄消毒,清水冲洗,去核,切片;(2)切片后的滇橄榄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器于-80~-40℃下预冷冻8~20min,然后于-10~-40℃、30~150Pa下冻干,得到含水量5~15wt%的干燥品;(3)将所得干燥品置于低温超微粉碎机中,于-10~-20℃下超微粉碎,过400目筛,得到黄绿色的滇橄榄粉末。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所述的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的制备方法为将20~60%重量百分比滇橄榄冻干超微粉与40~80%辅料混合均匀,直接压片,制得滇橄榄超微粉含片,优选将40%重量百分比滇橄榄冻干超微粉与60%辅料混合均匀,直接压片,制得滇橄榄超微粉含片,所述辅料优选蔗糖、木糖醇、微晶纤维素(MCC)、乳糖、异麦芽糖醇、甘露醇、三氯蔗糖之一或其组合。4.滇橄榄冻干超微粉或其含片在降低炎症因子的应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所述滇橄榄冻干超微粉的制备方法为:(1)将滇橄榄消毒,清水冲洗,去核,切片;(2)切片后的滇橄榄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器于-80~-40℃下预冷冻8-20min,然后于-10~-40℃、30-150Pa下冻干,得到含水量5-15wt%的干燥品;(3)将所得干燥品置于低温超微粉碎机中,于-10~-20℃下超微粉碎,过400目筛,得到黄绿色的滇橄榄粉末。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所述的滇橄榄冻干超微粉含片的制备方法为将20~60%重量百分比滇橄榄冻干超微粉与40~80%辅料混合均匀,直接压片,制得滇橄榄超微粉含片,优选将40%重量百分比滇橄榄冻干超微粉与60%辅料混合均匀,直接压片,制得滇橄榄超微粉含片,所述辅料优选蔗糖、木糖醇、微晶纤维素(MCC)、乳糖、异麦芽糖醇、甘露醇、三氯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毅车彦云朱智芸黄丰陈柏君王进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