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886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包括靠背,所述靠背上设置有推手,所述靠背一侧设置有遮阳罩,所述靠背一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坐垫,所述坐垫与底板之间通过若干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脚垫,所述脚垫下方设置有前轮,所述前轮与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设置有后轮,所述后轮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器,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底柜;该种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好,安全性与舒适性高,降低了婴儿在婴儿推车受到的震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
本技术涉及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具体属于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婴儿推车是婴儿的“交通工具”,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婴儿推车一般由遮阳蓬、座垫、睡篮以及防霾罩组成,使用年限一般为三到五年。选购时要考虑到婴儿的年龄,而如今婴儿推车的功能已经升级到可以睡觉、吃饭、玩耍游玩等婴儿手推车,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超过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在中国的出现只有十几年时间,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童车制造国,一些国外安全不合标准而被禁用的车型,却充斥着国内市场,随时威胁着宝宝的安全。现有的婴儿推车具有减震结构,但其仅设置在前后轮处,减震效果一般,遇到相对颠簸路面时,震动强度依旧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好,安全性与舒适性高,降低了婴儿在婴儿推车受到的震动强度。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包括靠背,所述靠背上设置有推手,所述靠背一侧设置有遮阳罩,所述靠背一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坐垫,所述坐垫与底板之间通过若干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脚垫,所述脚垫下方设置有前轮,所述前轮与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设置有后轮,所述后轮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器,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底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弹簧与坐垫、底板之间通过螺丝螺母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弹簧在底板表面铺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震器与前轮、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螺丝螺母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减震器与后轮、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螺丝螺母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水平夹角呈六十度,且通过螺丝螺母与底板、扶手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水平夹角呈一百二十度,且通过螺丝螺母与底板、扶手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轮与所述后轮均采用橡胶轮。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好,第一减震器与第二减震器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因为婴儿推车在推动过程中,前轮撞到路障时,受到的力首先来源于前轮的前方,而不是前轮的正下方,第一减震器就能有效的减缓前轮受到的冲击力,而后轮与前轮同理,当婴儿推车在向后移动的时,后轮受到的力来源于后轮的后方,第二减震器就能有效的减弱后轮受到的冲击力,从而保证婴儿推车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与舒适性,降低了婴儿在婴儿推车受到的震动强度。在婴儿的坐垫处采用垂直减震的设计,底板与坐垫之间铺设有减震弹簧,在前轮与后轮的第一减震器与第二减震器减缓震动强度后,减震弹簧再次将竖直方向上剩余的震动进行减弱,从而起到二次减震的作用,让婴儿推车推动过程中更加稳定。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主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坐垫结构示意图;图中:1、推手;2、遮阳罩;3、靠背;4、扶手;5、第一支撑杆;6、底板;7、底柜;8、坐垫;9、减震弹簧;10、第二支撑杆;11、脚垫;12、第一减震器;13、第二减震器;14、后轮;15、前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括靠背3,所述靠背3上设置有推手1,所述靠背3一侧设置有遮阳罩2,所述靠背3一侧设置有扶手4,所述扶手4下方设置有底板6,所述底板6上设置有坐垫8,所述坐垫8与底板6之间通过若干减震弹簧9连接,所述底板6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5上设置有脚垫11,所述脚垫11下方设置有前轮15,所述前轮15与第一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12,所述第一支撑杆5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下方设置有后轮14,所述后轮14与第二支撑杆10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器13,所述底板6下方设置有底柜7。为了使该种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使用方便,所述减震弹簧9与坐垫8、底板6之间通过螺丝螺母固定,所述减震弹簧9在底板6表面铺满,所述第一减震器12与前轮15、第一支撑杆5之间通过螺丝螺母固定,所述第二减震器13与后轮14、第二支撑杆10之间通过螺丝螺母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5与水平夹角呈六十度,且通过螺丝螺母与底板6、扶手4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与水平夹角呈一百二十度,且通过螺丝螺母与底板6、扶手4固定,所述前轮15与所述后轮14均采用橡胶轮。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在前轮15与后轮14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器12与第二减震器13,能够有效的起到减震作用,并且第一减震器12与第二减震器13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因为婴儿推车在推动过程中,前轮15撞到路障时,受到的力首先来源于前轮的前方,而不是前轮15的正下方,第一减震器12就能有效的减缓前轮受到的冲击力,而后轮14与前轮同理,当婴儿推车在向后移动的时,后轮14受到的力来源于后轮14的后方,第二减震器13就能有效的减弱后轮受到的冲击力,从而保证婴儿推车的稳定性。而且该种婴儿推车的前轮15与后轮14采用橡胶轮,橡胶轮与地面之间会有较大的摩擦力,橡胶质地柔软,也能起到减震的作用,推动过程更加平稳。在婴儿的坐垫8处采用垂直减震的设计,底板6与坐垫8之间铺设有减震弹簧9,在前轮15与后轮14的第一减震器12与第二减震器13减缓震动强度后,减震弹簧9再次将竖直方向上剩余的震动进行减弱,从而起到二次减震的作用,让婴儿推车推动过程中更加稳定。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包括靠背(3),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3)上设置有推手(1),所述靠背(3)一侧设置有遮阳罩(2),所述靠背(3)一侧设置有扶手(4),所述扶手(4)下方设置有底板(6),所述底板(6)上设置有坐垫(8),所述坐垫(8)与底板(6)之间通过若干减震弹簧(9)连接,所述底板(6)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5)上设置有脚垫(11),所述脚垫(11)下方设置有前轮(15),所述前轮(15)与第一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12),所述第一支撑杆(5)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下方设置有后轮(14),所述后轮(14)与第二支撑杆(10)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器(13),所述底板(6)下方设置有底柜(7)。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包括靠背(3),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3)上设置有推手(1),所述靠背(3)一侧设置有遮阳罩(2),所述靠背(3)一侧设置有扶手(4),所述扶手(4)下方设置有底板(6),所述底板(6)上设置有坐垫(8),所述坐垫(8)与底板(6)之间通过若干减震弹簧(9)连接,所述底板(6)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5)上设置有脚垫(11),所述脚垫(11)下方设置有前轮(15),所述前轮(15)与第一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12),所述第一支撑杆(5)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下方设置有后轮(14),所述后轮(14)与第二支撑杆(10)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器(13),所述底板(6)下方设置有底柜(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减震结构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9)与坐垫(8)、底板(6)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岚
申请(专利权)人:连江县维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