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385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包括多层敷料和连接在多层敷料上提供负压的负压发生装置,多层敷料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黏胶层,用以将多层敷料覆盖到创面上;支撑层,支撑层为三明治结构,上、下层为经纬编织层,中间层由连接上、下层的支撑线组成;吸收层,用于收集创面形成的体液;以及半透膜层,用于多层敷料的防水和透气;其中,半透膜层与黏胶层边缘粘接,中部形成密闭的空腔,将支撑层和吸收层包覆在空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能够提供小型便携调节方便的负压发生装置,并且不需要额外配置引流瓶,能够减少多层敷料和伤口接触处发生黏连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NPWT)是近三十年兴起的一种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的新型方法,并已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不易愈合伤口的治疗,包括急性、慢性、感染性伤口。利用负压治疗技术避免了病人在治疗期间频繁换药的痛苦,同时又能避免开放换药的交叉感染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有效地缩短了创面的治愈时间。该技术在临床上的适用症主要是开放性骨折、各类皮肤和软组织的缺损、难以愈合的慢性创面(压力性溃疡、糖尿病足等)、烧伤创面、植皮后保护、各种烧伤创面等。负压伤口治疗的概念最早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n等在1996年提出,1997年,Morykways等研究发现该装置可以促进伤口创面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肉芽组织生成,减少组织细菌含量,提高皮瓣或游离植皮存活率。后来Moues等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的湿润敷料包扎相比,显著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了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将其理论研究不断改进,2003年德国、奥地利等国将该技术纳入创口治疗指南。1994年裘华德教授率先将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引进中国,并在全球首次应用于普外科,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其他各种腹腔内感染,开创了负压伤口治疗在普外科应用的先河。2002年裘华德教授总结多年在国内的临床经验编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负压伤口治疗技术是将传统的负压引流方法与封闭性敷料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基本组成有负压源(一般是医院中心负压或是负压发生设备)、废液收集瓶、创面接触用多孔海绵、医用贴膜、管路和连接配件等组成,现有的治疗技术中,在采用医院中心负压时,压力不稳而且无法进行调节,负压发生设备治疗成本较高,而且普遍存在管路接口不通用,需要额外配置接口,给临床的使用带来了麻烦;废液收集瓶一般是配合设备或是中心负压使用,需要单独配备,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另外废液也提高了医疗废弃物处置的难度;医用贴膜在使用是普遍存在密封性不够,操作使用复杂;接触用多孔海绵一般是之间与创面接触,治疗时间久之后,容易使得创面组织与海绵发生黏连,导致在更换或取出的时候发生二次损伤,增加病人痛苦,同时也带来了创面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便携式调节方便的负压源,能够减少敷料与创口接触处发生黏连的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包括多层敷料和连接在多层敷料上提供负压的负压发生装置,多层敷料包括:黏胶层,黏胶层的周边具有胶水,用以将多层敷料覆盖到创面上;支撑层,设置在黏胶层上面,支撑层为三明治结构,上、下层为经纬编织层,中间层由连接上、下层的支撑线组成;吸收层,设置在支撑层上面,用于收集创面形成的体液;以及半透膜层,设置在吸收层上面,用于多层敷料的防水和透气;其中,半透膜层与黏胶层边缘粘接,中部形成密闭的空腔,将支撑层和吸收层包覆在空腔内。进一步地,负压发生装置包括:负压发生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负压发生模块提供负压给多层敷料层,负压发生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电源模块提供电源给负压发生模块和控制模块。进一步地,该治疗装置还包括连接装置,具体地,连接装置有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技术方案为,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吸盘和入口快接接头,连接管的一端装有吸盘,另一端装有入口快接接头,半透膜层上设有出气端口,负压发生装置包括电机模块和与隔膜阀,隔膜阀连接有与入口快接接头相匹配的出口快接接头,当该治疗装置工作时,吸盘与出气端口连接,入口快接接头与出口快接接头连接。连接装置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连接管、囊袋和入口快接接头,连接管的一端装有囊袋,另一端装有入口快接接头,囊袋里填充有多孔材料,半透膜层上开设有出气端口,负压发生装置包括电机模块和隔膜阀,隔膜阀连接有与入口快接接头相匹配的出口快接接头,当该治疗装置工作时,囊袋与出气端口连接,入口快接接头与出口快接接头连接。进一步地,出气端口开设在半透膜层的边缘。治疗时,出气端口设在远离创口中心的一侧黏贴黏胶层,目的在于创面体液需要经过支撑层、吸收层弯曲的路径才能到达出气端口,这样吸收层能够更好地吸收体液。进一步地,隔膜阀与出口快接接头之间装有单向阀。为了防止负压发生模块停止时空气中的细菌侵入到多层敷料中,设置了单向阀,从而保证没有空气的回流。进一步地,负压发生模块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模块、存储模块和警示模块,压力传感器模块用于测量负压发生模块的输出压力值,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控制模块所发生数据,警示模块用于给出该治疗装置的警示信息,压力传感器模块、存储模块、警示模块、电机模块和电源模块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进一步地,负压发生装置外围设有外壳,外壳上设有出口快接接头与负压发生装置相连。将负压发生装置包裹在外壳里,便于携带和安装。进一步地,黏胶层由压敏胶制成,黏胶层开设有若干通孔。压敏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与创面组织之间不会发生相互长入的情况,为了保证体液的流通,在该层表面设置若干通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的有益效果是:1.与创面接触的多层敷料为:黏胶层和半透膜层密闭并将支撑层和吸收层包覆在中间的四层结构组成,中间包含了用于吸收创面液体的吸收层,摒弃了引流瓶,减少了医疗废弃物,支撑层为一种三明治结构,连接上下层的支撑线具有导流的作用,将创面形成的体液往上层导流,支撑线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保证了负压能够在创面表面均布;2.多层敷料上的半透膜层直接贴附在吸收层上,不同与传统的负压治疗方案中以单独的贴膜形式提供,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防止贴膜过程中出现的漏气、相互粘连、操作复杂的情况发生;黏胶层由压敏胶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与创面组织之间不会发生相互长入的情况,为了保证体液的流通,在该层表面设置若干通孔;3.为了更加方便连接多层敷料和负压发生装置,设有连接装置,配对的快接接头可实现快速方便连接,提高了使用的便携性;4.负压发生装置设计成便携式使用,摆脱了医院中心负压和笨重的传统负压源的束缚,方便病人随身携带;负压发生装置设有压力传感器模块检测,压力可调控,能够自动的切换治疗用负压,适应各种伤口的治疗方案,警示模块能够给出该治疗装置的警示和提示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层敷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的工作原理。其中:1.多层敷料;11.黏胶层;12.支撑层;13.吸收层;14.半透膜层;141.出气端口;2.负压发生装置;21.负压发生模块;211.电机模块;212.隔膜阀;213.气源输出接口;214.气源输入接口;22.控制模块;23.电源模块;24.单向阀;25.压力传感器模块;26.存储模块;27.警示模块;3.连接装置;31.连接管;32.吸盘;33.入口快接接头;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包括多层敷料(1)和连接在所述多层敷料(1)上提供负压的负压发生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敷料(1)包括:黏胶层(11),所述黏胶层(11)的周边具有胶水,用以将所述多层敷料(1)覆盖到创面(100)上;支撑层(12),设置在所述黏胶层(11)上面,所述支撑层(12)为三明治结构,上、下层为经纬编织层,中间层由连接上、下层的支撑线组成;吸收层(13),设置在所述支撑层(12)上面,用于收集所述创面(100)形成的体液;以及半透膜层(14),设置在所述吸收层(13)上面,用于所述多层敷料(1)的防水和透气;其中,所述半透膜层(14)与所述黏胶层(11)边缘粘接,中部形成密闭的空腔,将所述支撑层(12)和所述吸收层(13)包覆在所述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包括多层敷料(1)和连接在所述多层敷料(1)上提供负压的负压发生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敷料(1)包括:黏胶层(11),所述黏胶层(11)的周边具有胶水,用以将所述多层敷料(1)覆盖到创面(100)上;支撑层(12),设置在所述黏胶层(11)上面,所述支撑层(12)为三明治结构,上、下层为经纬编织层,中间层由连接上、下层的支撑线组成;吸收层(13),设置在所述支撑层(12)上面,用于收集所述创面(100)形成的体液;以及半透膜层(14),设置在所述吸收层(13)上面,用于所述多层敷料(1)的防水和透气;其中,所述半透膜层(14)与所述黏胶层(11)边缘粘接,中部形成密闭的空腔,将所述支撑层(12)和所述吸收层(13)包覆在所述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装置(2)包括:负压发生模块(21)、控制模块(22)和电源模块(23),所述负压发生模块(21)提供负压给所述多层敷料(1)层,所述负压发生模块(21)与所述控制模块(22)电性相连,所述电源模块(23)提供电源给所述负压发生模块(21)和所述控制模块(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化创面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治疗装置还包括连接装置(3),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连接管(31)、吸盘(32)和入口快接接头(33),所述连接管(31)的一端装有所述吸盘(32),另一端装有所述入口快接接头(33),所述半透膜层(14)上设有出气端口(141),所述负压发生装置(2)包括电机模块(211)和与隔膜阀(212),所述隔膜阀(212)连接有与所述入口快接接头(33)相匹配的出口快接接头(4),当该治疗装置工作时,所述吸盘(32)与所述出气端口(141)连接,所述入口快接接头(33)与所述出口快接接头(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化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忆峰胡晓春杨盛董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正合医疗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