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PACS医用诊断报告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77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PACS医用诊断报告胶片,包括医用胶片本体、MPET薄膜,医用胶片本体的一侧覆盖有MPET薄膜,医用胶片本体远离MPET薄膜的一侧覆盖有聚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上远离医用胶片本体的一侧覆盖有聚氨酯薄膜,第一医用胶片本体与第二医用胶片本体的之间设置有折叠缝,医用胶片本体、聚乙烯薄膜、聚氨酯薄膜与MPET薄膜远离折叠缝的两侧拐角位置开设有弧形倒角结构,通过撕下聚氨酯薄膜的过程中摩擦产生静电,可将医用诊断报告胶片轻轻吸附在墙上,从而使医生与病人及病人家属交流时更加直观,将胶片的上下两端手拿位置进行了圆角的处理,使得在拿放时不会割伤医生及病人的手部,在使用完后科通过折叠缝将其折叠,以达到便于收纳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PACS医用诊断报告胶片
本技术属于医用胶片
,具体涉及一种超声PACS医用诊断报告胶片。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的发展迅速,医院的诊疗越来越多依赖X线、CT、MR、超声、窥镜、血管造影等医学影像的检查。而传统的医学影像管理如胶片、图片等,长年累月地保存,堆积如山,查找和调阅都很不方便,无法适应现代医院对大量和大范围医学影像的管理要求。而PACS可以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通过各种接口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并可实现在各种影像设备间传输数据和组织存储数据。PACS已经成为现代化医疗不可阻挡的潮流。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医用诊断报告胶片在医生进行诊断,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等多人进行交流时时往往不能够很方便的放置在墙上,造成交流时不能直观的让病人及病人家属了解情况;2、现有主流的医用诊断报告纸张大小通常为A4,B5,16K等型号,不便于收纳,且医用诊断报告胶片的构件多为较硬的构件,容易划伤医生及病人的手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声PACS医用诊断报告胶片,具有效果直观、便于折叠、安全性能高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声PACS医用诊断报告胶片,包括医用胶片本体、MPET薄膜,所述医用胶片本体包括第一医用胶片本体和第二医用胶片本体,所述医用胶片本体的一侧覆盖有所述MPET薄膜,所述医用胶片本体远离所述MPET薄膜的一侧覆盖有聚乙烯薄膜,所述聚乙烯薄膜包括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所述聚乙烯薄膜上远离所述医用胶片本体的一侧覆盖有聚氨酯薄膜,所述第一医用胶片本体与所述第二医用胶片本体的之间设置有折叠缝,所述医用胶片本体、所述聚乙烯薄膜、所述聚氨酯薄膜与所述MPET薄膜远离所述折叠缝的两侧拐角位置开设有弧形倒角结构。优选的,所述聚乙烯薄膜为聚乙烯构件,厚度为0.01mm。优选的,所述聚氨酯薄膜为聚氨酯构件,厚度为0.1mm。优选的,所述医用胶片本体与所述MPET薄膜通过胶水连接。优选的,所述医用胶片本体与所述聚乙烯薄膜通过胶水连接。优选的,所述折叠缝的宽度为0.1mm。优选的,所述聚氨酯薄膜两端通过胶水与所述聚乙烯薄膜两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撕下聚氨酯薄膜的过程中摩擦产生静电,可将医用诊断报告胶片轻轻吸附在墙上,从而使医生与病人及病人家属交流时更加直观;2、本技术将胶片的上下两端手拿位置进行了圆角的处理,使得在拿放时不会割伤医生及病人的手部,在使用完后科通过折叠缝将其折叠,以达到便于收纳的作用,节约空间避免胶片的损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折叠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折叠后示意图;图中:1、医用胶片本体;11、第一医用胶片本体;12、第二医用胶片本体;2、聚乙烯薄膜;21、第一聚乙烯薄膜;22、第二聚乙烯薄膜;3、聚氨酯薄膜;4、MPET薄膜;5、折叠缝;6、弧形倒角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声PACS医用诊断报告胶片,包括医用胶片本体1、MPET薄膜4,医用胶片本体1包括第一医用胶片本体11和第二医用胶片本体12,医用胶片本体1的一侧覆盖有MPET薄膜4,医用胶片本体1远离MPET薄膜4的一侧覆盖有聚乙烯薄膜2,聚乙烯薄膜2包括第一聚乙烯薄膜2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22,聚乙烯薄膜2上远离医用胶片本体1的一侧覆盖有聚氨酯薄膜3,第一医用胶片本体11与第二医用胶片本体12的之间设置有折叠缝5,医用胶片本体1、聚乙烯薄膜2、聚氨酯薄膜3与MPET薄膜4远离折叠缝5的两侧拐角位置开设有弧形倒角结构6。为了使聚乙烯薄膜2与聚氨酯薄膜3在摩擦后,聚乙烯薄膜2能带有负电,进一步地,聚乙烯薄膜2为聚乙烯构件,厚度为0.01mm。为了使聚乙烯薄膜2与聚氨酯薄膜3在摩擦后聚氨酯薄膜3能带有正电,进一步地,聚氨酯薄膜3为聚氨酯构件,厚度为0.1mm。为了使医用胶片本体1与MPET薄膜4能够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地,医用胶片本体1与MPET薄膜4通过胶水连接。为了使医用胶片本体1与聚乙烯薄膜2能够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地,医用胶片本体1与聚乙烯薄膜2通过胶水连接。为了使胶片能够折叠,进一步地,折叠缝5的宽度为0.1mm。为了使聚氨酯薄膜3与聚乙烯薄膜2能够连接固定,进一步地,聚氨酯薄膜3两端通过胶水与聚乙烯薄膜2两端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本技术主要由医用胶片本体1、聚乙烯薄膜2、聚氨酯薄膜3、MPET薄膜4等结构组成,本技术在使用时轻轻撕下聚氨酯薄膜3,在撕下的过程中,聚氨酯薄膜3与聚乙烯薄膜2摩擦产生静电,此时即可将医用诊断报告胶片轻轻吸附在墙上,从而使医生与病人及病人家属交流时更加直观,本技术将胶片的上下两端手拿位置进行了圆角的处理,使得在拿放时不会割伤医生及病人的手部,在使用完后科通过折叠缝5将其折叠,以达到便于收纳的作用,节约空间避免胶片的损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PACS医用诊断报告胶片,包括医用胶片本体(1)、MPET薄膜(4),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包括第一医用胶片本体(11)和第二医用胶片本体(12),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的一侧覆盖有所述MPET薄膜(4),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远离所述MPET薄膜(4)的一侧覆盖有聚乙烯薄膜(2),所述聚乙烯薄膜(2)包括第一聚乙烯薄膜(2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22),所述聚乙烯薄膜(2)上远离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的一侧覆盖有聚氨酯薄膜(3),所述第一医用胶片本体(11)与所述第二医用胶片本体(12)的之间设置有折叠缝(5),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所述聚乙烯薄膜(2)、所述聚氨酯薄膜(3)与所述MPET薄膜(4)远离所述折叠缝(5)的两侧拐角位置开设有弧形倒角结构(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PACS医用诊断报告胶片,包括医用胶片本体(1)、MPET薄膜(4),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包括第一医用胶片本体(11)和第二医用胶片本体(12),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的一侧覆盖有所述MPET薄膜(4),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远离所述MPET薄膜(4)的一侧覆盖有聚乙烯薄膜(2),所述聚乙烯薄膜(2)包括第一聚乙烯薄膜(2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22),所述聚乙烯薄膜(2)上远离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的一侧覆盖有聚氨酯薄膜(3),所述第一医用胶片本体(11)与所述第二医用胶片本体(12)的之间设置有折叠缝(5),所述医用胶片本体(1)、所述聚乙烯薄膜(2)、所述聚氨酯薄膜(3)与所述MPET薄膜(4)远离所述折叠缝(5)的两侧拐角位置开设有弧形倒角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荆璞陆卫华彭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智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