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76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大豆榨油机大多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目前市场上现有大豆榨油机存在的缺陷,包括工作效率低、结构复杂、维修不便,而且缺少消毒杀菌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其中:榨油室两侧内壁中部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旋轴,螺旋轴外部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榨油室内部依次间隔固定设置有挤压动环、挤压定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装置采用螺旋挤压出油的方式,榨油效率高,同时装置在原料入口设置有消毒灭菌装置,保证原料的质量,装置还设有加热装置,使得榨油过程的出油率更高,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
本技术涉及榨油机设备
,尤其是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
技术介绍
目前,大豆榨油机大多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可分为家用榨油机、水压机制油机、螺旋制油机、新型液压榨油机、高效精滤榨油机、全自动榨油机。目前市场上现有大豆榨油机存在的缺陷,包括工作效率低、结构复杂、维修不便,而且缺少消毒杀菌功能,缺少一种生产压榨效率高,结构简单的大豆榨油机,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为克服上述的不足,装置采用螺旋挤压出油的方式,榨油效率高,同时装置在原料入口设置有消毒灭菌装置,保证原料的质量,装置还设有加热装置,使得榨油过程的出油率更高,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包括:底板底脚、固定支板、鼓风机、加热电阻丝、电阻丝固定网槽、出风管、连接管、微型臭氧发生器、出气管、喷头、进料口盖板、进料口、进料消毒管、螺旋轴、螺旋叶片、挤压动环、挤压定环、电机、电机调节器、背压板、滤渣出口、过滤膜、储油槽、出油口、榨油室、出风隔网、壳体;其中:底板底脚顶部与壳体底部两侧固定连接,进料口底部与进料消毒管顶部固定连接,进料消毒管底部固定于壳体顶部一侧,进料口盖板固定安装于进料口顶部,微型臭氧发生器固定安装于进料消毒管两侧外壁中部,进料消毒管两侧内壁固定设置有喷头,微型臭氧发生器与喷头之间通过出气管连接,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有榨油室,壳体底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滤渣出口,榨油室两侧内壁中部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旋轴,螺旋轴一端固定安装于榨油室一侧内壁,螺旋轴另一端与电机调节器一侧固定连接,电机调节器与电机固定连接,螺旋轴外部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榨油室内部依次间隔固定设置有挤压动环、挤压定环,榨油室底部与储油槽固定连接,储油槽顶部固定设置有过滤膜,储油槽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油口,固定支板一端与底板底脚外壁顶部固定连接,鼓风机固定于固定支板上,鼓风机通过出风管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与榨油室一侧固定连接并连通,连接管与榨油室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出风隔网,电阻丝固定网槽两端固定安装于出风管内壁两侧,电阻丝固定网槽内固定安装有加热电阻丝,螺旋轴与榨油室一侧之间固定设置有背压板。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其中:进料消毒管两侧内壁喷头的数量均为8个。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其中:螺旋轴上相邻螺旋叶片的间距沿滤渣出口方向逐渐减小。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其中:过滤膜、出风隔网均采用网格结构设计。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装置采用螺旋挤压出油的方式,榨油效率高,同时装置在原料入口设置有消毒灭菌装置,保证原料的质量,装置还设有加热装置,使得榨油过程的出油率更高,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附图标记:底板底脚1、固定支板2、鼓风机3、加热电阻丝4、电阻丝固定网槽5、出风管6、连接管7、微型臭氧发生器8、出气管9、喷头10、进料口盖板11、进料口12、进料消毒管13、螺旋轴14、螺旋叶片15、挤压动环16、挤压定环17、电机18、电机调节器19、背压板20、滤渣出口21、过滤膜22、储油槽23、出油口24、榨油室25、出风隔网26、壳体27。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包括:底板底脚1、固定支板2、鼓风机3、加热电阻丝4、电阻丝固定网槽5、出风管6、连接管7、微型臭氧发生器8、出气管9、喷头10、进料口盖板11、进料口12、进料消毒管13、螺旋轴14、螺旋叶片15、挤压动环16、挤压定环17、电机18、电机调节器19、背压板20、滤渣出口21、过滤膜22、储油槽23、出油口24、榨油室25、出风隔网26、壳体27;其中:底板底脚1顶部与壳体27底部两侧固定连接,进料口12底部与进料消毒管13顶部固定连接,进料消毒管13底部固定于壳体27顶部一侧,进料口盖板11固定安装于进料口12顶部,微型臭氧发生器8固定安装于进料消毒管13两侧外壁中部,进料消毒管13两侧内壁固定设置有喷头10,微型臭氧发生器8与喷头10之间通过出气管9连接,壳体27内部固定设置有榨油室25,壳体27底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滤渣出口21,榨油室25两侧内壁中部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旋轴14,螺旋轴14一端固定安装于榨油室25一侧内壁,螺旋轴14另一端与电机调节器19一侧固定连接,电机调节器19与电机18固定连接,螺旋轴14外部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15,榨油室25内部依次间隔固定设置有挤压动环16、挤压定环17,榨油室25底部与储油槽23固定连接,储油槽23顶部固定设置有过滤膜22,储油槽23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油口24,固定支板2一端与底板底脚1外壁顶部固定连接,鼓风机3固定于固定支板2上,鼓风机3通过出风管6与连接管7连接,连接管7与榨油室25一侧固定连接并连通,连接管7与榨油室25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出风隔网26,电阻丝固定网槽5两端固定安装于出风管6内壁两侧,电阻丝固定网槽5内固定安装有加热电阻丝4,螺旋轴14与榨油室25一侧之间固定设置有背压板20。实施例2、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其中:进料消毒管13两侧内壁喷头10的数量均为8个。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其中:螺旋轴14上相邻螺旋叶片15的间距沿滤渣出口21方向逐渐减小。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4、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其中:过滤膜22、出风隔网26均采用网格结构设计。其余同实施例1。工作原理:首先,开启鼓风机3、微型臭氧发生器8、电机18以及加热电阻丝4电源,打开进料口盖板11、将大豆原料投入至进料口12内,然后大豆原料进入至进料消毒管13内,此时微型臭氧发生器8工作并通过出气管9、喷头10对大豆原料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消毒后的大豆原料进入至榨油室25,鼓风机3通过出风管6、连接管7将加热电阻丝4加热产生的热量吹向榨油室25内,榨油室25与连接管7之间固定设置有出风隔网26,防止大豆原料进入到连接管7中;电机18在电机调节器19的控制下将进入至榨油室25的大豆原料向滤渣出口21方向运输,由于螺旋轴14上相邻螺旋叶片15的间距沿滤渣出口21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大豆原料在榨油室25内不断被压缩挤压,同时榨油室25内固定依次交替设置有挤压动环16、挤压定环17,可对大豆原料进行进一步挤压作业,大豆原料挤压后出油通过过滤膜22进入至储油槽23中,可通过出油口24流出;装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通过电机调节器19控制电机18,从而调整螺旋轴14的旋转速率,根据不同大豆品种和数量进行合理的设置,装置采用螺旋挤压出油的方式,榨油效率高,同时在原料入口设置有消毒灭菌装置,保证原料的质量,装置还设有加热装置,使得榨油过程的出油率更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包括:底板底脚(1)、固定支板(2)、鼓风机(3)、加热电阻丝(4)、电阻丝固定网槽(5)、出风管(6)、连接管(7)、微型臭氧发生器(8)、出气管(9)、喷头(10)、进料口盖板(11)、进料口(12)、进料消毒管(13)、螺旋轴(14)、螺旋叶片(15)、挤压动环(16)、挤压定环(17)、电机(18)、电机调节器(19)、背压板(20)、滤渣出口(21)、过滤膜(22)、储油槽(23)、出油口(24)、榨油室(25)、出风隔网(26)、壳体(27);其特征在于:底板底脚(1)顶部与壳体(27)底部两侧固定连接,进料口(12)底部与进料消毒管(13)顶部固定连接,进料消毒管(13)底部固定于壳体(27)顶部一侧,进料口盖板(11)固定安装于进料口(12)顶部,微型臭氧发生器(8)固定安装于进料消毒管(13)两侧外壁中部,进料消毒管(13)两侧内壁固定设置有喷头(10),微型臭氧发生器(8)与喷头(10)之间通过出气管(9)连接,壳体(27)内部固定设置有榨油室(25),壳体(27)底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滤渣出口(21),榨油室(25)两侧内壁中部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旋轴(14),螺旋轴(14)一端固定安装于榨油室(25)一侧内壁,螺旋轴(14)另一端与电机调节器(19)一侧固定连接,电机调节器(19)与电机(18)固定连接,螺旋轴(14)外部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15),榨油室(25)内部依次间隔固定设置有挤压动环(16)、挤压定环(17),榨油室(25)底部与储油槽(23)固定连接,储油槽(23)顶部固定设置有过滤膜(22),储油槽(23)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油口(24),固定支板(2)一端与底板底脚(1)外壁顶部固定连接,鼓风机(3)固定于固定支板(2)上,鼓风机(3)通过出风管(6)与连接管(7)连接,连接管(7)与榨油室(25)一侧固定连接并连通,连接管(7)与榨油室(25)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出风隔网(26),电阻丝固定网槽(5)两端固定安装于出风管(6)内壁两侧,电阻丝固定网槽(5)内固定安装有加热电阻丝(4),螺旋轴(14)与榨油室(25)一侧之间固定设置有背压板(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大豆榨油机,包括:底板底脚(1)、固定支板(2)、鼓风机(3)、加热电阻丝(4)、电阻丝固定网槽(5)、出风管(6)、连接管(7)、微型臭氧发生器(8)、出气管(9)、喷头(10)、进料口盖板(11)、进料口(12)、进料消毒管(13)、螺旋轴(14)、螺旋叶片(15)、挤压动环(16)、挤压定环(17)、电机(18)、电机调节器(19)、背压板(20)、滤渣出口(21)、过滤膜(22)、储油槽(23)、出油口(24)、榨油室(25)、出风隔网(26)、壳体(27);其特征在于:底板底脚(1)顶部与壳体(27)底部两侧固定连接,进料口(12)底部与进料消毒管(13)顶部固定连接,进料消毒管(13)底部固定于壳体(27)顶部一侧,进料口盖板(11)固定安装于进料口(12)顶部,微型臭氧发生器(8)固定安装于进料消毒管(13)两侧外壁中部,进料消毒管(13)两侧内壁固定设置有喷头(10),微型臭氧发生器(8)与喷头(10)之间通过出气管(9)连接,壳体(27)内部固定设置有榨油室(25),壳体(27)底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滤渣出口(21),榨油室(25)两侧内壁中部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旋轴(14),螺旋轴(14)一端固定安装于榨油室(25)一侧内壁,螺旋轴(14)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冬明吴国强李桥妹涂瑾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