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发热元件和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674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发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片状发热体,发热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体;发热体具有若干阵列设置的发热单元;发热体包括若干沿阵列的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发热部、以及若干沿阵列的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二发热部,第二发热部用于依次连接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一发热部;第一发热部与第二发热部在整个阵列中接合在一起,形成阵列设置的发热单元;第一发热部两端对应连接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雾化器发热元件,通过发热单元的阵列式排布,使相邻发热单元两两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电流在整个阵列中同级发热单元的连接处发生多向分流和汇流,能提升电流的流动路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器发热元件和雾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发热丝
,尤其是一种雾化器发热元件和雾化器。
技术介绍
电子烟通过设置于雾化器内部的发热丝对烟油快速加热实现发热雾化,因此发热丝的发热性能是直接影响烟油雾化效果的关键部件。雾化器中常用的发热丝有好两种,一类是螺旋缠绕方式安装在导油件上的发热线圈,另一类是片式发热丝。以上两种发热丝在实施中,发热线圈具有更好的发热效果,但雾化不均匀且品质不好控制,因为发热丝与电子烟的导油件接触面积有限,且线圈螺旋装配之后仅雾化发热丝接触部位及附近一点范围内的烟油,在工作过程中瞬间高温、温度比较集中,导致导油件与发热丝直接接触的部分因温度过高而容易烧糊。而片式发热丝整体设计成片状,与烟油有更大的接触面,且整体热量分布相对均匀,烟油雾化效果比线圈均匀,从而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但是由于本身导体材质,且电阻远远低于线圈,不利于发热量的稳定和控制;因此,为了提升片式发热丝的电阻,通常采用降低片式发热丝的电流截面积和增加电流路径长度,在片式发热丝上开孔。但是打孔设计大大减少了材料,片式发热丝变得容易变形,并且温度会变得不均匀(尤其是孔交接的位置温度会偏高);一方面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器发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片状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具有若干阵列设置的发热单元;所述发热体包括若干沿阵列的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两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第一发热部、以及若干沿阵列的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二发热部,所述第二发热部用于依次连接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一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与第二发热部在整个阵列中接合在一起,形成阵列设置的所述发热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发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片状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具有若干阵列设置的发热单元;所述发热体包括若干沿阵列的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两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第一发热部、以及若干沿阵列的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二发热部,所述第二发热部用于依次连接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一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与第二发热部在整个阵列中接合在一起,形成阵列设置的所述发热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呈迂回弯折状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发热部连接于两相邻所述第一发热部的弯折位置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为沿阵列的第二方向延伸的锯齿状设置;或,所述第一发热部为沿阵列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波形设置;所述第二发热部沿着阵列的第一方向延伸的平直状设置;且沿阵列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发热部顺次与并列的第一发热部相交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发热部呈锯齿状设置时,第一发热部与第二发热部交接部位为锯齿端部;或,当所述第一发热部呈波形设置时,第一发热部与第二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强刘永强徐中立李永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