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基型驱杀马蝇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3503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基型替代油基型更新换代驱杀马蝇剂及其制备方法,活性成分为除虫菊酯或拟除虫菊酯;还包括增效剂、溶剂、添加剂和乳化剂,溶剂为脂肪酸甲酯或脂肪酸乙酯,添加剂包括食品级或天然抗氧化剂;有效成份乳化微小颗粒径达到5‑10nm纳米级,能够分散均匀稳定在药液中,透明温度范围‑10℃~+65℃;通过杀虫原药种子组合互配效果,卫生毒理学毒理等级降低至微毒级,有效杀虫效果增强,药理发生化学结构变化,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在各种低温热贮环境温度中保持药液性能良好的稳定性,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节能减排,有效防止职业病、使用方便、人畜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基型驱杀马蝇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基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水基型替代油基型驱杀马蝇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马胃蝇属双翅目胃蝇科,其幼虫生活在寄主的胃里,两个或多个聚集一处,胃蝇属发育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雌虫在炎热的白天飞近马体,产卵与被毛上,卵经5~10天或更久,孵化成第一期幼虫,并逸出卵壳在皮肤上爬行,引起痒感,马啃咬时被食入,移入胃内,在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寄生,约五周后,再次蜕变为第三期幼虫,继续在胃内寄生,到翌年春季发育成熟,自动脱离胃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土中化蛹成蝇,故称“胃蝇”,幼虫经常寄生于马、驴、骡等家畜的消化道内,但也有寄生于犬、兔及人的胃内,有时幼虫侵入人的皮下,幼虫在皮下造成曲折的隧道,在外表可以见到隆起的条纹,马胃蝇寄生于马、驴、骡的胃中,产卵于马的前腿、肩部、胸部及腹部等处的毛上,马胃蝇在整个寄生阶段均有致病作用,成虫产卵时,骚扰马令其不能安心采食和休息,寄生初期在口腔、舌部、咽喉部,引起局部水肿、炎症或溃疡,幼虫移行到胃、十二指肠,以其口前钩深刺入粘膜,形成火山口状损伤,引起慢性胃肠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基型驱杀马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基型驱杀马蝇剂的活性成分为除虫菊酯或拟除虫菊酯;还包括增效剂、溶剂、添加剂、毛发光亮剂、稳定剂、酸度调节剂、乳化剂和添加剂,添加剂包括食品级或天然抗氧化剂;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除虫菊酯或拟除虫菊酯 0.01~4%增效剂 0.1~3%溶剂 0.01~100%抗氧化剂 0.05~0.5%乳化剂 0.01~4%毛发光亮剂 0.01~1%稳定剂 0.01~1%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至PH5~7其中,所述的除虫菊酯或拟除虫菊酯为胺菊酯与氯菊酯的组合、或胺菊酯与右旋苯醚菊酯的组合、或胺菊酯、丙炔菊酯与氯菊酯的组合;所述的增效剂为氧化胡椒基丁醚Si或胡椒丁基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基型驱杀马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基型驱杀马蝇剂的活性成分为除虫菊酯或拟除虫菊酯;还包括增效剂、溶剂、添加剂、毛发光亮剂、稳定剂、酸度调节剂、乳化剂和添加剂,添加剂包括食品级或天然抗氧化剂;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除虫菊酯或拟除虫菊酯0.01~4%增效剂0.1~3%溶剂0.01~100%抗氧化剂0.05~0.5%乳化剂0.01~4%毛发光亮剂0.01~1%稳定剂0.01~1%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至PH5~7其中,所述的除虫菊酯或拟除虫菊酯为胺菊酯与氯菊酯的组合、或胺菊酯与右旋苯醚菊酯的组合、或胺菊酯、丙炔菊酯与氯菊酯的组合;所述的增效剂为氧化胡椒基丁醚Si或胡椒丁基醚S1;所述的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抗氧化剂为二叔丁基-4或甲基苯酚;所述的乳化剂为水包油乳化剂或油包水反乳化剂;所述的毛发光亮剂为水解蛋白或羊毛脂;所述的酸度调节剂为氯化钠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基型驱杀马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包油乳化剂为二烃基磺酸钠、直链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磺酸钠,脂肪醇乙氧基化合物、植物油乙氧基化物、山梨醇聚氧乙烯醚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基型驱杀马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包水反乳化剂为山梨醇脂肪酸酯、不饱和脂肪酸烷醇酰胺、植物油乙氧基化物、聚甘油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基型驱杀马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吐温80或\和斯盘80。5.一种水基型驱杀马蝇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杀虫原药胺菊脂、丙炔菊酯和氯菊酯按等分放入调制釜中,再按质量百分比,依次加入增效剂胡椒丁基醚S1,以及作为表面活性乳化剂的聚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佳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