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Richardson)隶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鲂鳊亚科、鲂属,俗称“三角鳊”、“钱塘江塔鳊”等;是钱塘江、长江等流域重要的野生土著经济鱼类。因其具有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强、体大肉厚、骨刺较少、肉质嫩滑、蛋白质含量丰富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随着三角鲂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及商品鱼养殖技术的突破,已经形成规模化养殖,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养殖密度和产量不断提高。但同时养殖病害逐步严重,瓶颈制约因素逐步显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养殖水源污染、养殖池塘内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微生态失衡等,导致三角鲂池塘养殖水体水质劣化。养殖池塘良好水质环境是保证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三角鲂池塘养殖水体调控方法,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大灌大排”,即通过引入新水源同时排出老化水体的方式,更换养殖池塘中的水,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解决养殖水体水质劣化的问题。但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排出的老化水将污染外部水环境,另一方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对养殖池中放养的鱼类投喂饲料后向所述养殖池内外加碳源以提升水体内的C/N;所述饲料的蛋白含量为30%~40%,投喂量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1%~10%,所述碳源投喂量为每日饲料使用量的20wt%~40wt%;所述鱼类包括三角鲂,放养密度为170~230尾/亩;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增氧装置及水体搅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对养殖池中放养的鱼类投喂饲料后向所述养殖池内外加碳源以提升水体内的C/N;所述饲料的蛋白含量为30%~40%,投喂量为吃食性鱼类放养总重量的1%~10%,所述碳源投喂量为每日饲料使用量的20wt%~40wt%;所述鱼类包括三角鲂,放养密度为170~230尾/亩;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增氧装置及水体搅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蔗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分早晚两次投喂。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三角鲂养殖水质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还包括滤食性和/或杂食性鱼类;可选的,所述滤食性鱼类选自鲢鱼,放养密度为40~60尾/亩;可选的,所述杂食性鱼类选自罗非鱼,放养密度为80~120尾/亩。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希,戴杨鑫,林启存,冯晓宇,谢楠,马恒甲,黄辉,许宝青,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