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压模的五金用圆管零件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42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压模的五金用圆管零件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底部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焊接有升降垫,所述下模板的顶部靠近升降垫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下模限位座,且下模板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外壁上靠近下模限位座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限位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安装有第三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有效快速的将上模上的工件脱落,提高压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脱模时工件与上模的摩擦力,避免上模摩擦受损影响后续压制工件质量的问题。

A Stamping Die for Hardware Tube Parts Easy to Demould and Press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mping die for metal pipe part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demoulding and pressing die, including a lower template. The inner bottom of the lower template is welded with springs, the top of the spring is welded with connecting rods,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welded with lifting pads, and the top of the lower template is located near one side of the lifting pad, and a lower die limit seat is installed outside one side of the lower template. A third support plate is fixed and connected on the wall by bolts. The lower die is connected by rotating shaft at one side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third support plate near the lower die limit seat. The top of the lower die limit seat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frame by bolts. The inner part of the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screw rod. On the one hand, the workpiece on the upper die is effectively and quickly remov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die, on the other hand, reduc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workpiece and the upper die during demoulding, and avoid the problem that the friction damage of the upper die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subsequent pressing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压模的五金用圆管零件冲压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脱模压模的五金用圆管零件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但是,目前市场现有五金管形零件在压制完成后,工件套在上模上,一方面难以高效的将工件脱模,另一方面脱模时容易造成工件与上模摩擦受损,影响产品品质的同时造成上模受损,另一方面在压制时,工件缺少横向固定装置,容易发生位置上的横向位移,造成较多的残次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脱模压模的五金用圆管零件冲压模具,以解决现有的五金管形零件在压制完成后脱模效率低、上模和工件易摩擦受损和工件容易横向移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脱模压模的五金用圆管零件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底部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焊接有升降垫,所述下模板的顶部靠近升降垫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下模限位座,且下模板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外壁上靠近下模限位座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限位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安装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的一端焊接有手轮,另一端焊接有第二丝杠,且第三丝杆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二丝杠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下模板的上方设置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压块,且上模板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焊接有管套,所述第一支撑板相邻于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上模,所述上模贯穿通过管套,所述电机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丝杠与第三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优选的,所述下模限位座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下模限位座对称安装在下模板的顶部。优选的,所述下模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撑板对称焊接在第一支撑板的外壁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了电机、第二支撑板、第一丝杠、移动杆和管套,在使用时,电机通过转轴带动第一丝杠转动,通过移动杆与第一丝杠的旋合连接,移动杆在第一丝杠上水平移动,移动杆带动管套在上模上移动,管套将压制好的工件推出上模,完成工件的脱模,电机反转,管套回到初始的位置,继续下一个工件的压制,一方面有效快速的将上模上的工件脱落,提高压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脱模时工件与上模的摩擦力,避免上模摩擦受损影响后续压制工件质量的问题。(2)本技术设置了支撑架、手轮、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二丝杠和第三丝杠,在使用时,将工件板放在支撑架上,转动手轮,通过第二丝杠和第三丝杠的螺纹旋向相反,在转动手轮时可以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向移动夹紧工件板,有效的将工件横向固定,避免压制时工件发生横向位移导致管套成型扭曲的问题,保证了工件的成型质量,减少次品率,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架俯视图;图中:1-压块、2-上模板、3-第一支撑板、4-管套、5-第二支撑板、6-第一丝杠、7-移动杆、8-下模、9-下模板、10-升降垫、11-弹簧、12-连接杆、13-下模限位座、14-手轮、15-支撑架、16-第一夹板、17-上模、18-第三支撑板、19-第二夹板、20-电机、21-第二丝杠、21-第三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脱模压模的五金用圆管零件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板9,下模板9的内部底部焊接有弹簧11,起到升降垫10回位的作用,弹簧11的顶端焊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顶端焊接有升降垫10,下模板9的顶部靠近升降垫10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下模限位座13,且下模板9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8,第三支撑板18的一侧外壁上靠近下模限位座13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下模8,下模限位座1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的内部安装有第三丝杆22,第三丝杆22的一端焊接有手轮14,另一端焊接有第二丝杠21,且第三丝杆22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第一夹板16,第二丝杠21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第二夹板19,通过第二丝杠21和第三丝杠22的螺纹旋向相反,在转动手轮14时可以使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19相向移动夹紧工件,下模板9的上方设置有上模板2,上模板2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压块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上模17下压时的稳定牢固,且上模板2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3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第二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5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20,电机20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杠6,第一丝杠6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杆7,移动杆7的一端焊接有管套4,起到将压制的工件从上模17上脱落,第一支撑板3相邻于第二支撑板5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上模17,上模17贯穿通过管套4,电机20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电机20为Y180M-2三相驱动电机。为了保证在转动手轮14时可以使第一夹板16和夹板19相向移动夹紧工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丝杠21与第三丝杆22的螺纹旋向相反。为了保证下模8支撑的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模限位座13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下模限位座13对称安装在下模板9的顶部。为了便于压出管形工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模8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为了保证管套4横向移动的平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支撑板5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撑板5对称焊接在第一支撑板3的外壁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工件板放在支撑架15上,转动手轮14,通过第二丝杠21和第三丝杠22的螺纹旋向相反,在转动手轮14时可以使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19相向移动夹紧工件板,液压装置带动上模板下降,当上模17接触工件板并将工件板向下,当工件板弯曲并接触下模8的底部时,升降垫10受到挤压力挤压弹簧11,弹簧收缩,下模8随着不断的下压开设转动,两个下模8的顶部将工件板挤成管状,液压装置带动上模板2上升,电机20通过转轴带动第一丝杠6转动,通过移动杆7与第一丝杠6的旋合连接,移动杆7在第一丝杠6上水平移动,移动杆7带动管套4在上模17上移动,管套4将压制好的工件推出上模17,完成工件的脱模,电机20反转,管套4回到初始的位置,继续下一个工件的压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脱模压模的五金用圆管零件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9)的内部底部焊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顶端焊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顶端焊接有升降垫(10),所述下模板(9)的顶部靠近升降垫(10)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下模限位座(13),且下模板(9)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8),所述第三支撑板(18)的一侧外壁上靠近下模限位座(13)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下模(8),所述下模限位座(1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的内部安装有第三丝杆(22),所述第三丝杆(22)的一端焊接有手轮(14),另一端焊接有第二丝杠(21),且第三丝杆(22)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第一夹板(16),所述第二丝杠(21)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第二夹板(19),所述下模板(9)的上方设置有上模板(2),所述上模板(2)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压块(1),且上模板(2)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第二支撑板(5),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杠(6),所述第一丝杠(6)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杆(7),所述移动杆(7)的一端焊接有管套(4),所述第一支撑板(3)相邻于第二支撑板(5)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上模(17),所述上模(17)贯穿通过管套(4),所述电机(20)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压模的五金用圆管零件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9)的内部底部焊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顶端焊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顶端焊接有升降垫(10),所述下模板(9)的顶部靠近升降垫(10)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下模限位座(13),且下模板(9)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8),所述第三支撑板(18)的一侧外壁上靠近下模限位座(13)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下模(8),所述下模限位座(1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的内部安装有第三丝杆(22),所述第三丝杆(22)的一端焊接有手轮(14),另一端焊接有第二丝杠(21),且第三丝杆(22)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第一夹板(16),所述第二丝杠(21)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第二夹板(19),所述下模板(9)的上方设置有上模板(2),所述上模板(2)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压块(1),且上模板(2)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第二支撑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挺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同正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