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am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ing material manufacturing. A system (300) for adding material to an object (102) includes a source (302) of a raw material line (106); a rigid mechanism (112), which receives the raw material line (106) from the source (302) and converts resin (110) from the first or at least part of the uncured state to the rigid or at least part of the uncured state; a delivery guide plate (116), which deposits the raw material line (106) along a printing path (114); and a feeding mechanism (126), which feeds. The raw material line (106) transforms the resin (110) from the rigid at least partially uncured state to the second at least partially uncured state through the delivery guide plate (116) and the de-rigid mechanism (118); and the curing mechanism (120), which transforms the resin (110) from the second at least partially uncured state to the least partially cured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材制造的系统和方法
本公开内容涉及增材制造。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工艺可以包括从打印头或喷嘴分配或挤出原料材料,该打印头或喷嘴能够在计算机控制下在三维中移动以制造零件。取决于原料材料的特性,其前进通过打印头可能是困难的或导致不期望的作用。例如,当原料材料是粘性材料或包括粘性材料时,原料材料可能胶着、阻塞或以其它方式污染打印头。作为另一个实例,当原料材料包括细长碳纤维或其它纤维时,纤维可能扭结、断裂或以其它方式扭曲并且变得损坏或阻塞打印头。作为又另一个实例,当原料材料是未固化或部分固化的可固化树脂或包括未固化或部分固化的可固化树脂时,树脂可能不期望地在打印头内部逐步地固化以逐渐地阻塞打印头,并且部分地或完全地阻碍原料材料通过打印头的操作性前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旨在解决至少上述问题的装置和方法将发现效用。下述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实例的非穷尽性列举,其可以要求保护或可以不要求保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一个实例涉及用于增材制造物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原料线的来源、刚性化机构、递送导板(deliveryguide)、进料机构、去刚性化机构和固化机构。起源于来源的原料线包括至少部分地包封在处于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的树脂中的细长纤维。刚性化机构用于从来源接收原料线,其中原料线的树脂处于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刚性化机构配置为将原料线的树脂从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转化为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与当树脂处于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时相比,当树脂处于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时原料线和树脂更加刚性。递送导板用于从刚性化机构接收原料线,其中树脂处于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递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物体(102)的系统(300),所述系统(300)包括:原料线(106)的来源(302),其中起源于所述来源(302)的所述原料线(106)包括至少部分地包封在树脂(110)中的细长纤维(108),所述树脂(110)处于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刚性化机构(112),其从所述来源(302)接收所述原料线(106),其中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处于所述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其中所述刚性化机构(112)配置为将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从所述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转化为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并且其中与当所述树脂(110)处于所述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时相比,当所述树脂(110)处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时所述原料线(106)和所述树脂(110)更加刚性;递送导板(116),其从所述刚性化机构(112)接收所述原料线(106),其中所述树脂(110)处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其中所述递送导板(116)配置为沿着打印路径(114)沉积所述原料线(106);进料机构(126),其配置为进给所述原料线(106)通过所述递送导板(116);去刚性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06 US 15/642,7051.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物体(102)的系统(300),所述系统(300)包括:原料线(106)的来源(302),其中起源于所述来源(302)的所述原料线(106)包括至少部分地包封在树脂(110)中的细长纤维(108),所述树脂(110)处于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刚性化机构(112),其从所述来源(302)接收所述原料线(106),其中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处于所述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其中所述刚性化机构(112)配置为将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从所述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转化为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并且其中与当所述树脂(110)处于所述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时相比,当所述树脂(110)处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时所述原料线(106)和所述树脂(110)更加刚性;递送导板(116),其从所述刚性化机构(112)接收所述原料线(106),其中所述树脂(110)处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其中所述递送导板(116)配置为沿着打印路径(114)沉积所述原料线(106);进料机构(126),其配置为进给所述原料线(106)通过所述递送导板(116);去刚性化机构(118),其配置为随着所述原料线(106)穿过所述递送导板(116)或随着所述原料线(106)离开所述递送导板(116),将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转化为第二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从而,在所述原料线(106)通过所述递送导板(116)沿着所述打印路径(114)沉积之前,离开所述递送导板(116)的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处于所述第二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其中与当所述树脂(110)处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时相比,当所述树脂(110)处于所述第二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时所述原料线(106)和所述树脂(110)刚性较低;和固化机构(120),其配置为将通过所述递送导板(116)沿着所述打印路径(114)沉积的原料线(106)的树脂(110)从所述第二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转化为至少部分固化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300),其中:处于所述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的所述原料线(106)具有大于0.08GPa且小于或等于0.1GPa的剪切模量;处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的所述原料线(106)具有大于0.1GPa的剪切模量;和处于所述第二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的所述原料线(106)具有小于或等于0.1GPa的剪切模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300),其中:所述刚性化机构(112)配置为从处于所述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的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收回热量以将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从所述第一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转化为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和所述去刚性化机构(118)配置为加热处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的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以将所述原料线(106)的树脂(110)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转化为所述第二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300),进一步包括控制系统(130),其中:所述控制系统(130)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132),所述传感器(132)配置为感测与所述原料线(106)相关联的至少一种物理特征;和所述控制系统(130)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原料线(106)相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种物理特征主动地控制所述刚性化机构(112)、所述进料机构(126)、所述去刚性化机构(118)或所述固化机构(120)中的至少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300),其中所述控制系统(130)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原料线(106)相关联的至少一种物理特征主动地控制所述刚性化机构(112),以控制处于所述刚性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的树脂(110)的刚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300),其中所述控制系统(130)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与原料线(106)相关联的至少一种物理特征主动地控制所述进料机构(126),以控制所述原料线(106)的进料速率。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300),其中所述控制系统(130)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与原料线(106)相关联的至少一种物理特征主动地控制所述去刚性化机构(118),以控制处于所述第二至少部分未固化状态的树脂(110)的刚度。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300),其中所述控制系统(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S·威伦斯基,S·F·哈里森,N·S·埃文斯,F·托里斯,
申请(专利权)人:波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