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飞军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38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电动推杆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与第一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皮带位于固定板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从动轮的内表面卡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该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通过双轴电机、活动板、连接杆、挤压块、第二电机、第一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第一转轴、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第二螺纹帽、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转轴和载物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

An Inner Wall Grinding Robot for Automotive Bearin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ner wall grinding robot for automobile bearings,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 by an electric push rod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xed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xed plate is fixed by a first fixed rod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rst driving device. The first driving device is driven by a belt and the driven wheel. The belt is located under the fixed plate.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driven wheel is clamp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n the through hole opened on the surfac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sleeved with the first bearing. The inner wall grinding robot for automobile bearings not only reduces the work of staff members, but also improve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axis motor, movable plate, connecting rod, extrusion block, second motor, first motor, driving wheel, driven wheel, first rotating shaft, first threaded column, second threaded column, second threaded cap, first gear, second gear, third rotating shaft and load plat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he staff is improved, thus facilitating the work of the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
技术介绍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汽车轴承在生产后,通常需要对内壁进行打磨,通常都是工作人员拿着打磨棒手动对轴承内壁进行打磨,非常的麻烦,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解决了汽车轴承在生产后,通常需要对内壁进行打磨,通常都是工作人员拿着打磨棒手动对轴承内壁进行打磨,非常的麻烦,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电动推杆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与第一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皮带位于固定板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所述从动轮的内表面卡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第一挡板的右侧面,所述第一挡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通过第一螺纹柱与第二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第二挡板的左侧面,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帽,所述第一螺纹帽卡接在支撑板的左侧面,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固定板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打磨棒,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杆,且两个第二固定杆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二驱动装置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内表面卡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三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三固定杆与双轴电机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帽,所述第二螺纹帽卡接在活动板的右侧面,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载物板的上表面,所述活动板的左侧面通过连接杆与挤压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载物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搭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机身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机身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固定杆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优选的,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轮分别位于第三转轴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形状一致,且第一挡板的厚度与固定板的厚度一致。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蓄电池和开关,所述蓄电池的下表面与开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双轴电机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通过双轴电机、活动板、连接杆、挤压块、第二电机、第一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第一转轴、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第二螺纹帽、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转轴和载物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双轴电机工作带动两个第二螺纹柱转动,使得第二螺纹帽在与第二螺纹柱的螺纹连接作用下通过活动板带动连接杆和挤压块向内侧移动,从而将需要打磨的轴承固定在两个挤压块之间,再使得电动推杆缩短带动固定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板通过第一螺纹柱带动打磨棒下降到轴承内,再使得第一电机工作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螺纹柱转动,使得第一螺纹帽在与第一螺纹柱的螺纹连接作用下带动支撑板和打磨棒移动,从而使得打磨棒与轴承内壁接触,再使得第二电机工作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三转轴带动载物板转动,从而使得载物板带动轴承转动,从而使得打磨棒对轴承内壁进行打磨,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2)、该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通过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和支撑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左右移动时更加平稳,从而使得支撑板通过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槽左右移动时更加平稳。(3)、该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通过第一转轴、第一轴承和第一螺纹柱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转轴在第一轴承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螺纹柱转动的更加平稳。(4)、该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通过第三转轴、第三轴承、载物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三转轴在第三轴承内转动的更加平稳,从而使得第三转轴带动载物板转动的更加平稳。(5)、该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一电机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电机的固定更加稳定,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机工作时机身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电机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电动推杆、3固定板、4第一固定杆、5第一驱动装置、51第一电机、52主动轮、6皮带、7通孔、8从动轮、9第一转轴、10第一轴承、11第一挡板、12第一螺纹柱、13第二转轴、14第二轴承、15第二挡板、16第一螺纹帽、17第一滑块、18第一滑槽、19打磨棒、20第二固定杆、21第二驱动装置、211第二电机、212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第三转轴、24第三轴承、25载物板、26第三固定杆、27双轴电机、28第二螺纹柱、29第二螺纹帽、30活动板、31第二滑块、32第二滑槽、33连接杆、34挤压块、35滑轮、36开关、37蓄电池、38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电动推杆2与固定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3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4与第一驱动装置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杆4和第一电机51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电机51的固定更加稳定,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机51工作时机身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电机51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第一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电动推杆(2)与固定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4)与第一驱动装置(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通过皮带(6)与从动轮(8)传动连接,所述皮带(6)位于固定板(3)下表面开设的通孔(7)内,所述从动轮(8)的内表面卡接有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10),所述第一轴承(10)卡接在第一挡板(11)的右侧面,所述第一挡板(11)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的右端通过第一螺纹柱(12)与第二转轴(1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4),所述第二轴承(14)卡接在第二挡板(15)的左侧面,所述第二挡板(15)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1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帽(16),所述第一螺纹帽(16)卡接在支撑板(38)的左侧面,所述支撑板(3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7),所述第一滑块(17)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8)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电动推杆(2)与固定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固定杆(4)与第一驱动装置(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通过皮带(6)与从动轮(8)传动连接,所述皮带(6)位于固定板(3)下表面开设的通孔(7)内,所述从动轮(8)的内表面卡接有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10),所述第一轴承(10)卡接在第一挡板(11)的右侧面,所述第一挡板(11)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的右端通过第一螺纹柱(12)与第二转轴(1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4),所述第二轴承(14)卡接在第二挡板(15)的左侧面,所述第二挡板(15)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1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帽(16),所述第一螺纹帽(16)卡接在支撑板(38)的左侧面,所述支撑板(3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7),所述第一滑块(17)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包括第一电机(51),所述第一电机(51)机身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轮(52),所述主动轮(52)通过皮带(6)与从动轮(8)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1)包括第二电机(211),所述第二电机(211)机身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固定杆(20)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12),所述第一齿轮(212)与第二齿轮(22)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3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轮(35)分别位于第三转轴(23)的左右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1)与第二挡板(15)的形状一致,且第一挡板(11)的厚度与固定板(3)的厚度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固定板(3)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蓄电池(37)和开关(36),所述蓄电池(37)的下表面与开关(3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汽车轴承用内壁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8)开设在固定板(3)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板(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飞军
申请(专利权)人:朱飞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