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通讯电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181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噪通讯电台,包括主麦克、副麦克、连接接口、左喇叭、右喇叭、锂电池、语音编码模块、射频收发模块、语音降噪模块、中央处理模块、电源管理单元及音频功放,语音编码模块与语音降噪模块及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射频收发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及天线连接,语音降噪模块与主麦克、副麦克、音频功放及中央处理模块连接,中央处理模块与按钮、连接接口及电源管理单元连接,电源管理单元与连接接口及锂电池连接,音频功放与左喇叭及右喇叭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降噪通讯电台采用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增强受话清晰度,提高通信质量,满足外场工作人员在强噪声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A Noise Reduction Communication St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ise reduction communication radio station, which comprises a main microphone, an auxiliary microphone, a connection interface, a left speaker, a right speaker, a lithium battery, a voice coding module, a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module, a voice noise reduction module, a central processing module, a power management unit and an audio power amplifier, a voice coding module connected with a voice noise reduction module and a central processing module, and a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module connected with a central processing module. Modules and antennas are connected, voice noise reduction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main microphone, auxiliary microphone, audio power amplifier and central processing module, central processing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buttons, connection interface and power management unit, power management unit is connected with connection interface and lithium battery, audio power amplifier is connected with left and right speakers. The noise reduction communication radio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a design method combining passive noise reduction and active noise reduc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noise, enhance the clarity of the receiver,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meet the communication needs of field workers in strong noise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通讯电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电台
,具体涉及一种降噪通讯电台。
技术介绍
在训练场、试验场等外场场所,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强噪声环境,极容易出现听力下降、疲劳、工作效率降低等现象,外场工作的人员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消除噪声损害和干扰的通信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降噪通讯电台,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噪通讯电台,包括主麦克、副麦克、连接接口、左喇叭、右喇叭、锂电池、语音编码模块、射频收发模块、语音降噪模块、中央处理模块、电源管理单元及音频功放,所述语音编码模块与所述语音降噪模块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射频收发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及所述天线连接,所述语音降噪模块与所述主麦克、所述副麦克、所述音频功放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按钮、所述连接接口及电源管理单元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所述连接接口及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音频功放与所述左喇叭及所述右喇叭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降噪通讯电台采用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增强受话清晰度,提高通信质量,满足外场工作人员在强噪声环境下的通信需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通讯电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通讯电台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通讯电台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降噪通讯电台中语音编码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5所示为降噪通讯电台中射频收发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6所示为降噪通讯电台中语音降噪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7所示为降噪通讯电台中中央处理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降噪通讯电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降噪通讯电台,其包括左耳装置1、右耳装置2及头戴梁3,所述头戴梁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耳装置1及所述右耳装置2转动连接。所述左耳装置1包括左耳机外壳11、左连接杆12、主控板13、左喇叭14、天线15、左耳机底壳16及通话拾音结构17,所述左连接杆12的两端与所述左耳机外壳11转动连接,所述主控板13、所述左喇叭14设置在所述左耳机外壳11及所述左耳机底壳16之间,所述左耳机外壳11与所述左耳机底壳16固定,所述左喇叭14设置在所述主控板13上,所述天线15穿设于所述左耳机外壳11且与所述主控板13电连接,所述通话拾音结构17固定在所述左耳机外壳11上且与所述主控板13连接。所述左耳机外壳11的表面凸起形成一遮挡台111,所述左耳机外壳11位于所述遮挡台111下方的部分设有若干按钮112,所述按钮112与所述主控板13电连接。所述左耳机外壳11的侧面上开设有副麦克孔113。所述左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耳机外壳11的两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左连接杆12的中部弯折形成左连接部121,所述左连接部121与所述头戴梁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天线15呈L型,一端穿设于所述左耳机外壳11并与所述主控板13电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上。所述左耳机底壳16一面与所述左耳机外壳11固定,远离所述左耳机外壳11的一面上设有一左耳隔音罩161。所述通话拾音结构17包括主麦克171、副麦克172及主麦克固定杆173,所述主麦克171设置在所述主麦克固定杆173上,所述副麦克172嵌设在所述副麦克孔113内。所述右耳装置2包括右耳机外壳21、右连接杆22、电源板23、右喇叭24、锂电池25、右耳机底壳26,所述右连接杆22的两端与所述右耳机外壳21转动连接,所述电源板23、所述右喇叭24及所述锂电池25设置在所述右耳机外壳21及所述右耳机底壳26之间,所述右耳机外壳21与所述右耳机底壳26固定,所述锂电池25设置在所述电源板23上。所述右耳机外壳21上设有一连接接口211,所述连接接口211与所述电源板23电连接。所述右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耳机外壳21的两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杆22的中部弯折形成右连接部221,所述右连接部221与所述头戴梁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源板23上设有一电池固定罩231,所述锂电池25卡合在所述电池固定罩231上,所述电池固定罩231与所述电源板23固定。所述电源板23与所述锂电池25及所述主控板13电连接。所述头戴梁3呈U型,所述头戴梁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连接部121及所述右连接部221转动连接。所述头戴梁3还包括电连接线,所述电连接线穿设于所述头戴梁3,所述电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板23及所述主控板13。所述降噪通讯电台还包括语音编码模块4、射频收发模块5、语音降噪模块6、中央处理模块7、电源管理单元8及音频功放9,所述语音编码模块4与所述语音降噪模块6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7连接,所述射频收发模块5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7及所述天线15连接,所述语音降噪模块6与所述主麦克171、所述副麦克172、所述音频功放9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7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7与所述按钮112、所述连接接口211及所述电源管理单元8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8与所述连接接口211及所述锂电池25连接,所述音频功放9与所述左喇叭14及所述右喇叭24连接。所述语音编码模块4、射频收发模块5、语音降噪模块6、中央处理模块7及所述音频功放9设置在所述主控板13上,所述电源管理单元8设置在所述电源板23上。所述语音编码模块4包括一音频编解码器IC2、第一编码电阻R30、第二编码电阻R31、第三编码电阻R93、第四编码电阻R94、第五编码电阻R95、第六编码电阻R138、第七编码电阻R139、第八编码电阻R140、第九编码电阻R141、第一编码电容C52、第二编码电容C53、第三编码电容C54、第四编码电容C55、第五编码电容C56、第六编码电容C57、第七编码电容C58、第八编码电容C59、第九编码电容C60、第十编码电容C61、第十一编码电容C62、第十二编码电容C63、第十三编码电容C64、第十四编码电容C65,所述第八编码电阻R140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器IC2的一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编解码器IC2的四号引脚、十号引脚、二十一号引脚、二十二号引脚、二十七号引脚、三十号引脚、三十八号引脚、四十三号引脚、四十七号引脚、四十八号引脚及六十五号引脚接地,所述音频编解码器IC2的五号引脚及四十五号引脚与所述第三编码电阻R93、所述第二编码电容C53的一端、所述第四编码电容C55的一端、所述第六编码电容C57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编码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编码电容C53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编码电容C55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六编码电容C5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编码电阻R30的另一端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器IC2的五十七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编解码器IC2的七号引脚与所述第十三编码电容C64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编码电阻R31连接,所述第十三编码电容C6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音频编解码器IC2的十二号引脚及三十七号引脚与所述第七编码电容C58的一端、所述第八编码电容C59的一端及所述第九编码电容C6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编码电容C58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编码电容C59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九编码电容C6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音频编解码器IC2的十三号引脚与所述第十编码电容C61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编码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通讯电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麦克、副麦克、连接接口、左喇叭、右喇叭、锂电池、语音编码模块、射频收发模块、语音降噪模块、中央处理模块、电源管理单元及音频功放,所述语音编码模块与所述语音降噪模块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射频收发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及所述天线连接,所述语音降噪模块与所述主麦克、所述副麦克、所述音频功放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按钮、所述连接接口及电源管理单元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所述连接接口及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音频功放与所述左喇叭及所述右喇叭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通讯电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麦克、副麦克、连接接口、左喇叭、右喇叭、锂电池、语音编码模块、射频收发模块、语音降噪模块、中央处理模块、电源管理单元及音频功放,所述语音编码模块与所述语音降噪模块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射频收发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及所述天线连接,所述语音降噪模块与所述主麦克、所述副麦克、所述音频功放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按钮、所述连接接口及电源管理单元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所述连接接口及所述锂电池连接,所述音频功放与所述左喇叭及所述右喇叭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通讯电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编码模块包括一音频编解码器、第一编码电阻、第二编码电阻、第三编码电阻、第四编码电阻、第五编码电阻、第六编码电阻、第七编码电阻、第八编码电阻、第九编码电阻、第一编码电容、第二编码电容、第三编码电容、第四编码电容、第五编码电容、第六编码电容、第七编码电容、第八编码电容、第九编码电容、第十编码电容、第十一编码电容、第十二编码电容、第十三编码电容、第十四编码电容,所述第八编码电阻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一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四号引脚、十号引脚、二十一号引脚、二十二号引脚、二十七号引脚、三十号引脚、三十八号引脚、四十三号引脚、四十七号引脚、四十八号引脚及六十五号引脚接地,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五号引脚及四十五号引脚与所述第三编码电阻、所述第二编码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四编码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编码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编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编码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编码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六编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编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五十七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七号引脚与所述第十三编码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编码电阻连接,所述第十三编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十二号引脚及三十七号引脚与所述第七编码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八编码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九编码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编码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编码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九编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十三号引脚与所述第十编码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编码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编码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编码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编码电阻及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十六号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四编码电容一端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二十七号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编码电阻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五十九号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编码电阻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六十一号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编码电阻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六十四号引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通讯电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模块包括射频收发器、晶振、第一射频电阻、第二射频电阻、第三射频电阻、第四射频电阻、第五射频电阻、第六射频电阻、第七射频电阻、第八射频电阻、第九射频电阻、第一射频电容、第二射频电容、第三射频电容、第四射频电容、第五射频电容、第六射频电容、第七射频电容、第八射频电容、第九射频电容、第十射频电容、第十一射频电容、第十二射频电容、第十三射频电容、第十四射频电容、第十五射频电容、第十六射频电容,第一射频电感、第二射频电感、第三射频电感、第四射频电感、第一射频二极管及第二射频二极管,所述射频收发器的一号引脚与所述第二射频电感的一端及所述第一射频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射频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射频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第一射频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射频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一射频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射频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四射频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射频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连接,所述第二射频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一射频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射频电感的一端及所述第四射频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射频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射频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的二十七号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射频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的二十五号引脚、所述第十二射频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三射频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射频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十三射频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射频收发器的二十四号引脚与所述第十五射频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六射频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九射频电阻连接,所述第十五射频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十六射频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射频收发器的二号引脚与所述第九射频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射频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射频收发器的三号引脚与所述第七射频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七射频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射频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射频收发器的四号引脚与所述第八射频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射频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射频收发器的五号引脚与所述第五射频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射频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晶振连接,所述第一射频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晶振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美刘秀玲袁锐李淼张豪兵谢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元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