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139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耳机装置,包括壳体、连接于壳体内部的喇叭盘架以及安装在喇叭盘架上的喇叭,壳体通过喇叭盘架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在喇叭盘架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的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令耳机的设计结构简单,在生产和操作上方便,在耳机塞入耳朵时,能降低前腔内的压力,降低喇叭音膜变形的风险;也同时能更有效控制耳机中低频频响。

Earphon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ar-entry headphon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horn disc rack connected 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and a horn mounted on the horn disc rack. The shell is separated into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through the horn disc rack, and a ventilation hole connecting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is arranged on the horn disc rack.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design, convenient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When the earphone is plugged into the ear, the pressure in the front chamber can be reduced, and the risk of distortion of the horn sound film can be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edium and low frequency sound of the earphone can be controlled more eff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入耳式耳机装置
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耳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而入耳式耳机是其中主流的产品。大家对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都着力于提升声音效果,一般耳机都会利用耳机的前腔体和后腔体透气的设计,和透过不同腔体容积和透气配置,来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传统的头戴式耳机如需要前后壳互通,需要在喇叭档板上开设调音孔和需要黏贴合适的调音纸来调音,由于它的体积比较大,较容易找到空位在前后腔之间联通形成互连透气的设计。但是入耳式耳机由于它体积比较小,较难在前后腔之间找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联通,大大影响到耳机在中低频的调节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入耳式耳机装置,旨在解决因入耳式耳机的结构局限性而产生的中低频频响难以控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入耳式耳机装置,所述入耳式耳机装置包括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喇叭盘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喇叭盘架上的喇叭,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喇叭盘架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喇叭盘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透气孔。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喇叭盘架围成所述第一腔,所述后壳与所述喇叭盘架围成所述第二腔。优选地,所述喇叭盘架包括环形凸起部,所述环形凸起部之间设置有音膜,所述音膜连接于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内圈面一周,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外圈面外侧。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优选地,所述透气孔位于喇叭盘架边缘一侧。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或扇形。优选地,所述喇叭盘架在所述透气孔的一侧设置有调音网布。优选地,所述透气孔中设置有阻尼物料层。优选地,所述阻尼物料层为不织布、纤维纸或金属网。优选地,所述喇叭盘架的直径在5mm至16mm之间本技术在喇叭盘架环形凸起部的外圈面外侧开设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的透气孔。令耳机的设计结构更加简单,在生产和操作上更加方便,在耳机塞入耳朵时,能降低前腔内的压力,降低喇叭音膜变形的风险;也同时能更有效控制耳机中低频频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喇叭盘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入耳式耳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入耳式耳机装置102喇叭盘架10a第一腔103透气孔10b第二腔104音膜101壳体105喇叭101a前壳106调音网布101b后壳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耳机装置。该装置的设计也可以应用在头戴式耳机上。或应用在有前腔和后腔,利用喇叭盘架作为前后腔之间的排气/连通的通道的耳机上。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入耳式耳机装置10包括:壳体101、喇叭盘架102以及喇叭105,壳体101通过喇叭盘架102分隔为第一腔10a和第二腔10b,在喇叭盘架102上设有连通第一腔10a和第二腔10b的透气孔。可以理解的是,传统的头戴式耳机如需要前后壳互通,需要在喇叭档板上开设调音孔和需要黏贴合适的调音纸来调音。在头戴式耳机上,可以通过调整档板上的调音孔大小和调音纸的透气量调整声音效果。但是在入耳式耳机上,由于体积和面积的局限,近乎没有挡板,也没有可以开透气孔的位置,要实现前后腔透气非常困难。通过在喇叭盘架上开设透气孔调音,使调音过程更加简单,还能够取消贴调音纸以调节发声装置的声音效果的过程,提高了发声装置的研发调试效率和生产效率,并避免了通过粘贴调音纸对发声装置进行调音时操作不方便,或者在粘贴调音纸的过程中操作失误的问题。另外,由于调音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调音纸,因此降低了发声装置的生产成本。如图1所示,壳体101分为前壳101a和后壳101b,并且,前壳101a和喇叭盘架102围合形成第一腔10a,后壳101b和喇叭盘架102围合形成第二腔10b。其中,前壳101a和后壳101b可以通过焊接、粘贴、螺钉、卡扣等方式连接形成封闭状态,其具体连接的形式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如图1所示,喇叭盘架102包括环形凸起部,环形凸起部包括内圈与外圈,喇叭105固定在环形凸起部内圈内,且环形凸起部之间设置有音膜104,音膜104连接于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内圈面一周,透气孔103位于环形凸起部的外圈面外侧。当喇叭正常工作时,与音膜104连接的音圈带动音膜104振动,从而产生振音。如图2至3所示,本实施例在喇叭盘架102上开设了一个透气孔103。当然,本技术不限于在喇叭盘架102上开一个透气孔103,也可以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气孔103。当然,也可以使多个透气孔103在喇叭盘架102一侧上集中分布,以减小彼此之间的间距,从而使透气孔加工装置在加工完一个透气孔103后,能够迅速的加工另一个,提高了加工效率。其中,可以使集中分布的多个透气孔103有规律的排列,以进一步方便透气孔加工装置的加工。上述透气孔103的尺寸可以根据发声装置的结构而定,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透气孔103的数量为多个时,各透气孔103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然,当各透气孔103的尺寸相同时,透气孔103的加工更加方便。如图2至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耳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装置包括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喇叭盘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喇叭盘架上的喇叭,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喇叭盘架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喇叭盘架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透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式耳机装置包括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喇叭盘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喇叭盘架上的喇叭,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喇叭盘架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喇叭盘架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透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喇叭盘架围成所述第一腔,所述后壳与所述喇叭盘架围成所述第二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盘架包括环形凸起部,所述环形凸起部之间设置有音膜,所述音膜连接于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内圈面一周,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外圈面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振雄李永连
申请(专利权)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