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119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流电路。在现有的整流电路的基础上,增加采用PWM信号调制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通过采集电感的电流电压值来控制PWM信号的输出,使得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变化,使得整流电路实现升压或者降压输出,可以输出大范围电压值。

A Rectifier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circuits, in particular to a rectifying circuit.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ctifier circuit, the first switch and the second switch using PWM signal modulation are added to control the output of the PWM signal by collecting the current and voltage value of inductance, so that the input current changes with the input voltage, so that the rectifier circuit can realize boost or buck output, and can output a wide range of voltage valu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流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流电路。
技术介绍
由于电力公司的供电是交流电,而现行的电子设备需要直流供电,所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电路被广泛使用,以整流桥接BOOST电路的方式最为常用,技术也最成熟,但此方法输出电压必须高于输入交流电的最大值,无法实现输出低于输入电压的直流电压,在需要大范围输出电压的场合,尤其是需要低压输出的场合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输出宽范围电压的整流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BUS电容和第二BUS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交流电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感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一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第二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第二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BUS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通过第四二极管与第一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一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BUS电容和第二BUS电容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集电感的电流及输入交流电值来控制PWM信号的输出,使得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变化,使得整流电路实现升压或者降压输出,可以输出大范围电压值。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整流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整流电路的过零点附近节点的波形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整流电路的交流电的输入电流校正前后的对比图;标号说明: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L、电感;T1、第一开关管;T2、第二开关管;T3、第三开关管;T4、第四开关管;BUS+、第一BUS电容;BUS-、第二BUS电容;C5、滤波电容;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采用开关管、二极管、电感等器件组成图1所示的可实现升降压的整流电路图,在传统PWM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对电感电流采样进行校正,实现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功率因数校正)的功能。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BUS电容和第二BUS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交流电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感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一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第二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第二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BUS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通过第四二极管与第一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一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BUS电容和第二BUS电容相连。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集电感的电流值及输入交流的电压值来控制PWM信号的输出,使得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变化,使得整流电路实现升压或者降压输出,可以输出大范围电压值。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与交流电并联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滤波电容可以对交流电滤除杂波,增加抗干扰性。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依次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并联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可以为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自身寄生的电容,增加抗干扰性。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分别依次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分别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并联,通过适当的开关信号控制,达到控制能量流向的目的,具体地说,当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时,防止输入电压不通过电感而直接向输出端提供能量,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防止输出电压向输入端释放能量。请参照图1-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电感L、第一开关管T1、第二开关管T2、第三开关管T3、第四开关管T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滤波电容C5、第一BUS电容BUS+和第二BUS电容BUS-;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交流电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感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一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第二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第二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BUS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通过第四二极管与第一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一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BUS电容和第二BUS电容相连;所述滤波电容与交流电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依次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分别依次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相连。D3和D4分别与T3和T4串联,通过适当的开关信号控制,达到控制能量流向的目的,具体地说,当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时,防止输入电压不通过电感而直接向输出端提供能量,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防止输出电压向输入端释放能量。D5D6为寄生在T3T4上的二极管,没有实际用途,可有可无。多数开关器件均有内部寄生二极管。注意D1D2是有实际用途的,不能去掉。传统的PFC电路是通过整流桥加BOOST实现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变化,同时实现整流,但其输出直流电压仅能升压不能降压。本技术通过PWM的控制时序是与PFC电路配套设计,电流校正部分即涉及PWM计算的部分是在传统PFC电路控制方法基础上优化的。如图2为整流电路的过零点附近节点的波形图,其中Uac为交流电的输入电压,IL为电感的电流,DR-T1至DR-T4为第一开关管至第四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当交流电的输入电压为正时,T3一直处于闭合状态,T1和T4处于断开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BUS电容和第二BUS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交流电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感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一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第二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第二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BUS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通过第四二极管与第一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一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BUS电容和第二BUS电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BUS电容和第二BUS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交流电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感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一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第二开关管并联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第二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BUS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管通过第四二极管与第一BUS电容相连,所述第一BUS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勇志王善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