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琵琶的智能化调音及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乐器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琵琶的智能化调音及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琵琶的弦轴基本上都是木轴,由于木轴容易受温度、湿度影响而发生形变,导致轴孔和弦轴的配合尺寸变化而使得木轴拧不动或拧不紧或拧紧后容易松动,弦不能稳定的固定,导致调弦困难,给初学者练习带来很大麻烦。此外琵琶弦使用时所能承受的应力具有一定的极限,而现有的木轴无法测量作用于琵琶弦上的应力,调音或者使用时一旦应力值超出琵琶弦的承受能力就容易发生断弦伤人事故。受限于木轴本身的结构以及木轴与轴孔摩擦力的受温度、湿度影响而变化,调音时难以精准的调节音准,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利用蜗杆涡轮传动原理制作的弦轴,但是涡轮蜗杆传动过程中本身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涡轮蜗杆传动效率低,使用剩余长度较多的琵琶弦时需要手工缠绕或者转动弦轴缓慢缠绕,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琵琶的智能化调音及固定装置,其结构合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固定紧固、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有效解决现有琵琶弦不容易进行微调的问题。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琵琶的智能化调音及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于琵琶本体(1)上端的微调弦轴(2)、设置于琵琶本体(1)面板(13)上的弹性覆手(3),所述的微调弦轴(2)包括外轴(22)、内轴(25)、智能控制机构(20);所述外轴(22)的一端是锥形结构,外轴(22)的另一端是圆柱形结构,外轴(22)具有圆柱形结构一端的内部设有第一内腔(224),外轴(22)具有圆锥形结构一端的内部设有圆形结构的第二内腔(225);所述的第一内腔(224)、第二内腔(225)相互连通,第一内腔(224)、第二内腔(225)连接处靠近第一内腔(224)一端的内壁上周向设有内齿形(222),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琵琶的智能化调音及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于琵琶本体(1)上端的微调弦轴(2)、设置于琵琶本体(1)面板(13)上的弹性覆手(3),所述的微调弦轴(2)包括外轴(22)、内轴(25)、智能控制机构(20);所述外轴(22)的一端是锥形结构,外轴(22)的另一端是圆柱形结构,外轴(22)具有圆柱形结构一端的内部设有第一内腔(224),外轴(22)具有圆锥形结构一端的内部设有圆形结构的第二内腔(225);所述的第一内腔(224)、第二内腔(225)相互连通,第一内腔(224)、第二内腔(225)连接处靠近第一内腔(224)一端的内壁上周向设有内齿形(222),第一内腔(224)、第二内腔(225)连接处靠近第二内腔(225)一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226);外轴(22)外部壁面上靠近锥形结构的一端设有凸环(24)、旋钮(23),外轴(22)的另一端上设有连通第一内腔(224)的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23);所述的外轴(22)具有圆柱形结构的一端依次穿过弦槽(12)两侧的轴孔(11)并由设置于琵琶本体(1)一侧端面的端盖(21)螺纹锁定,凸环(24)与琵琶本体(1)的另一侧端面相互抵接;所述的内轴(25)一端轴向设有第一滑块(257)、第三通孔(256),内轴(25)的另一端设有挡板(255)、与第一内螺纹(226)相互螺纹连接的外螺纹(254)、卡环(252);所述的卡环(252)外壁面设有与内齿形(222)相互啮合的外齿形(259),卡环(252)上设有与外螺纹(254)相互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258);所述的智能控制机构(20)包括设置于第一内腔(224)中的扭力传感器(26)、控制器(27)、电池(29)、控制按钮(28)、设置于第二通孔(223)内的指示灯(271);所述的内轴(25)一端通过连接器(251)与扭力传感器(26)相互连接,内轴(2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内腔(224)、第二内腔(225)与旋钮(2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的端盖(21)上设有第四通孔(211),控制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