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志校专利>正文

一种密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41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码锁,包括锁体和锁梁,锁体内设有相互配合的过渡环和密码轮,过渡环底部与锁体之间设有伸缩装置,过渡环穿接在锁梁上,锁梁上设有限位凸起,锁体内设有与限位凸起对应的限位凹槽,过渡环外环壁中部设有传动凸起Ⅰ,密码轮内环壁顶部设有与传动凸起Ⅰ对应的传动凸起Ⅱ,传动凸起Ⅰ嵌入传动凸起Ⅱ形成的间隙中进行传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更换新密码时轻松便捷,压下锁梁使锁梁上的限位凸起进入锁体上的限位凹槽区域后,任意转动锁梁,即可使限位凸起抵住限位凹槽,此时过渡环已脱离密码轮,因此无需再用手压住锁梁,两只手可以轻松转动密码轮来更换新密码,避免了密码轮的错转,保证了更换后的实际新密码正确无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密码锁
技术介绍
密码锁的安全性高于一般的弹子锁,可以随时更换密码锁的密码,且携带方便,应用十分广泛。现有密码锁的结构通常包括锁体和锁梁,锁梁上设有限位凸起并穿接有过渡环和密码轮,锁梁底部穿入锁体内的弹簧,锁梁可带动过渡环压缩该弹簧;锁体上还设有一通槽用于更换密码,限位凸起可通过该通槽,一般通槽与密码锁锁止时的锁梁成90度角。采用上述结构的密码锁更换密码的过程为:先将密码轮转动至原先正确密码解除锁止,一只手将锁梁转动90度后使限位凸起与通槽对应,向下压锁梁并始终用力使锁梁保持在下压状态,此时锁梁带动过渡环压缩弹簧,并且过渡环脱离密码轮,另一只手转动密码轮至所需的新密码,然后松手使锁梁和过渡环在弹簧回复力下上移,过渡环重新配合连接密码轮,密码更换完成。上述密码更换过程,由于锁梁被压下后无法对限位凸起进行限位,因此需要一只手始终向下压住锁梁,克服较大的弹簧弹力,操作费力;且有可能因为双手的协调问题,另一只手在调节密码轮时不慎多转或少转,致使实际新密码与所需新密码不符,一旦将密码锁锁上后,由于不知道实际新密码而导致无法再开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密码锁,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密码锁在更换新密码时,需要克服弹簧弹力始终向下压住锁梁,操作费力和容易错转密码轮而导致实际新密码与所需新密码不符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码锁,包括锁体和锁梁,锁体内设有相互配合的过渡环和密码轮,过渡环底部与锁体之间设有伸缩装置,过渡环穿接在锁梁上,锁梁上设有限位凸起,其特征在于:锁体-->内设有与限位凸起对应的限位凹槽。进一步的,过渡环外环壁中部设有传动凸起I,密码轮内环壁顶部设有与传动凸起I对应的传动凸起II,传动凸起I嵌入传动凸起II形成的间隙中进行传动。进一步的,伸缩装置包括弹簧和垫片,弹簧底部抵住锁体,弹簧顶部通过垫片抵住过渡环,过渡环和弹簧通过垫片进行相互作用。更进一步的,过渡环内环壁设有环状锁定层,锁定层上设有一开口,锁梁上设有与开口对应的锁定凸起。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新密码时轻松便捷,压下锁梁使锁梁上的限位凸起进入锁体上的限位凹槽区域后,任意转动锁梁,即可使限位凸起抵住限位凹槽,此时过渡环已脱离密码轮,因此无需再用手压住锁梁,两只手可以轻松转动密码轮来更换新密码,避免了密码轮的错转,保证了更换后的实际新密码正确无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密码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过渡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过渡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密码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密码轮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锁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密码锁,包括锁体1和锁梁2,锁体1内设有三对相互配合的过渡环3和密码轮4,过渡环3外环壁中部设有传动凸起I31,密码轮4内环壁顶部设有与传动凸起I31对应的传动凸起II41,传动凸起I31嵌入传动凸起II41形成的间隙中进行传动。最底部的过渡环3底面与锁体1之间设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弹簧5和垫片6,弹簧5底部抵住锁体1,弹簧5顶部通过垫片6抵住过渡环3,过渡环3和弹簧5通过垫片6进行相互作-->用,锁梁2穿入弹簧5空心内环中。过渡环3内环壁设有环状锁定层32,锁定层32包括锁定底面322和锁定顶面323,锁定层32上设有一开口321,锁梁2上设有与开口321对应的三个锁定凸起22,三个锁定凸起22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过渡环3穿接在锁梁2上;当密码锁锁止时,锁定凸起22抵住锁定底面322,锁梁2无法脱离锁体1的锁孔;当每个过渡环3中的开口321均与锁梁2上的锁定凸起22对应时,密码锁才被解除锁止,此时过渡环3处于开锁状态;当密码锁开锁后,锁定凸起22位于锁定顶面323上,锁梁2脱离锁体1锁孔可以自由转动。锁体1上设有一通槽用于更换密码,通槽与密码锁锁止时的锁梁2成90度角,锁梁2上设有限位凸起21,限位凸起21可通过该通槽,限位凸起21位于锁定凸起22的上方,锁体1内设有与限位凸起21对应的限位凹槽11,限位凸起21抵住限位凹槽11后实现对锁梁2的限位。锁体1内还设有与限位凸起21配合的横向的中间杆8和中间弹簧7,限位凸起21可推动中间杆8横向右移并压缩中间弹簧7。本专利技术更换新密码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密码轮4转动至原先正确密码,开启密码锁。密码锁锁止时,锁梁2上的锁定凸起22抵住过渡环3中锁定层32的锁定底面322,锁梁2无法向上运动而无法脱离锁体1。密码轮4转动到正确密码时,三个过渡环3上的开口321排成一列并朝向锁孔,刚好与锁梁2上的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锁定凸起22对应,锁定凸起22可以向上运动穿过开口321,使锁梁2脱离锁体1,密码锁开锁。2、锁梁2转动90度角使限位凸起21与锁体1上的通槽对应,向下压锁梁2使限位凸起21穿过通槽后进入锁体1内的限位凹槽11区域,再任意旋转锁梁2,使限位凹槽11挡住限位凸起21。向下压锁梁2时,锁梁2上的锁定凸起22抵住过渡环3中锁定层32的锁定顶面323,从而推动三个过渡环3一起向下运动,同时过渡环3通过垫片6压缩弹簧5,弹簧5对锁片、过渡环3和锁梁2均产生向上的弹力。锁梁2上的限位凸起21穿过通槽进入限位凹槽11区域后,再任意旋转锁梁2,从而使被压缩的弹簧5推动锁梁2上的限位凸起21抵住限位凹槽11。同时由于过渡环3向下运动,使得过渡环3上的传动凸起I31与密码轮4上的传动凸起II41脱离,即当转动密码轮4时,密码轮4将无法再对过渡环3进行传动。-->3、转动密码轮4至所需新密码。由于锁梁2被限位凹槽11限位,无法向上运动使过渡环3上的传动凸起I31与密码轮4上的传动凸起II41结合,因此空出的双手可以轻松地转动密码轮4进行新密码设置。此时只有密码轮4转动,三个过渡环3和锁梁2均静止,且各过渡环3仍然处于开锁时,其上三个开口321排成竖直一列并朝向锁孔的开锁状态。对锁梁2起实质限定作用的为过渡环3,密码轮4仅起便于人们标识的标记作用,只要过渡环3处于开锁状态,密码轮4单独转动停止后标记的代码即为新密码。4、转动锁梁2使限位凸起21重新与锁体1上的通槽对应,弹簧5恢复形变,锁梁2弹起,新密码更换完成。锁梁2上的限位凸起21与通槽对应后,限位凹槽11不在对锁梁2起限位作用,在弹簧5回复力的作用下,弹簧5推动垫片6、垫片6推动过渡环3、过渡环3中锁定层32的锁定顶面323推动锁梁2上的锁定凸起22向上运动直至弹簧5恢复形变。此时过渡环3上的传动凸起I31与密码轮4上的传动凸起II41重新结合,即当转动密码轮4时,密码轮4将对过渡环3进行传动。任意转动密码轮4,密码轮4都会带动过渡环3转动,改变过渡环3的开口321方向,此时锁梁2上的锁定凸起22抵住过渡环3中锁定层32的锁定底面322,无法向上运动脱离锁体1,密码锁锁止;只有当密码轮4转动到上述第3步骤所述的新密码时,密码轮4才会带动过渡环3上的开口321重新排成一列并朝向锁孔处于开锁位置。新密码更换完成后,锁梁2转动至锁体1上锁孔对应处。向下压锁梁2,限位凸起21推动中间杆8横向右移并压缩中间弹簧7;进一步下压锁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码锁,包括锁体(1)和锁梁(2),所述锁体(1)内设有相互配合的过渡环(3)和密码轮(4),过渡环(3)底部与锁体(1)之间设有伸缩装置,过渡环(3)穿接在所述锁梁(2)上,锁梁(2)上设有限位凸起(2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1)内设有与限位凸起(21)对应的限位凹槽(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码锁,包括锁体(1)和锁梁(2),所述锁体(1)内设有相互配合的过渡环(3)和密码轮(4),过渡环(3)底部与锁体(1)之间设有伸缩装置,过渡环(3)穿接在所述锁梁(2)上,锁梁(2)上设有限位凸起(2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1)内设有与限位凸起(21)对应的限位凹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环(3)外环壁中部设有传动凸起I(31),所述密码轮(4)内环壁顶部设有与所述传动凸起I(31)对应的传动凸起II(41),所述传动凸起I(31)嵌入传动凸起II(41)形成的间隙中进行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密码锁,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陈志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