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35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包括前面板、压板、把手和转动件和扭簧;所述转动件和扭簧设置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压板内,所述转动件穿过所述前面板与所述把手相连;所述前面板内侧设置有限位槽、上螺柱和下螺柱;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分居所述限位槽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槽内容纳所述转动件和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伸出柱分别被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限位,两所述伸出柱位于所述上螺柱和所述下螺柱的连接线的同一侧;所述转动件被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限位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螺柱实现限位,即可不在压板上设置卡块,零部件更少,对比现有结构,更简单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锁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门锁把手换向装置结构可参照专利号为201520012256.4的专利申请,其在压板上设置限位块以达到对门锁把手换向的限位作用,但是压板上的限位块迫使门锁面板增大内部空间,并使门锁的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在面板上设置额外的限位块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包括前面板、压板、把手和转动件和扭簧;所述转动件和扭簧设置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压板内,所述转动件穿过前面板与把手相连;所述前面板内侧设置有限位槽、上螺柱和下螺柱;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分居所述限位槽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槽内容纳所述转动件和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伸出柱分别被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限位,两所述伸出柱位于所述上螺柱和所述下螺柱的连接线的同一侧;所述转动件被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限位转动;所述转动件在所述把手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扭簧的伸出柱可在所述转动件的带动下转动。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动件包括一组对称设置的圆弧凸起和一组对称设置的凸块;所述圆弧凸起在所述转动件的边缘垂直延伸出所述转动件平面,所述圆弧凸起在所述限位槽内运动;所述凸块在所述转动件的边缘平行延伸出所述转动件平面。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凸块的两端与所述转动件的连接部位均为向内凹陷的平滑的圆弧段。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与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的截面半径一致。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圆弧凸起的外侧面与所述转动件的边缘平齐。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动件的中心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转动件平面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侧面开有凹槽,用于与所述把手相连。更进一步的说明,当把手不受外力作用时,两所述凸块沿水平方向设置,两所述圆弧凸起沿竖直方向设置。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连接柱的截面为矩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两个螺柱实现限位,即可不在压板上设置卡块,零部件更少,对比现有结构,更简单紧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转动件1、圆弧凸起2、凸块3、连接柱4、上螺柱5、下螺柱6、扭簧7、伸出柱71、限位槽8、把手9、前面板10和压板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包括前面板10、压板11、把手9和转动件1和扭簧7;所述转动件1和扭簧7设置于所述前面板10和所述压板11内,所述转动件1穿过所述前面板10与所述把手9相连;所述前面板10内侧设置有限位槽8、上螺柱5和下螺柱6;所述上螺柱5和下螺柱6分居所述限位槽8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槽8内容纳所述转动件1和扭簧7,所述扭簧7的两个伸出柱71分别被所述上螺柱5和下螺柱6限位;所述转动件1被所述上螺柱5和下螺柱6限位在半个圆周内转动;所述转动件1在所述把手9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扭簧7的伸出柱71可在所述转动件1的带动下转动。转动把手9时,把手9带动转动件1转动,转动件1再带动扭簧伸出柱71转动,扭簧7受力,松开把手9后把手9在扭簧7的带动下复位。由于上螺柱5和下螺柱6的限位,转动件1不管是上提把手或下压把手运动范围都不会超过半个圆周,当需要左右换向门锁把手9时,将上螺柱5或下螺柱6拆开,转动把手9至180°到另一向,转动件1和扭簧7随把手9一起换向,然后将上螺柱5或下螺柱6装上,转动件1就可以在另一半圆周内运动,从而实现了把手9换向。在换向过程中只需要拆装上螺柱5或下螺柱6,并转动把手9、转动件1和扭簧7即可,操作简单,实现把手9转向的零部件较少,避免了复杂的拆卸步骤。上螺柱5和下螺柱6可以轻松的固定到前面板10上,避免在前面板10上设置一体成型的卡块,节省生产成本。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动件1包括一组对称设置的圆弧凸起2和一组对称设置的凸块3;所述圆弧凸起2在所述转动件1的边缘垂直延伸出所述转动件1平面,所述圆弧凸起2在所述限位槽8内运动;所述凸块3在所述转动件1的边缘平行延伸出所述转动件1平面。对称水平设置的凸块3在转动件1转动到位后,可以同时通过上螺柱5和下螺柱6对转动件1进行限位,使转动件1的受力均匀,限位效果更高。圆弧凸起2在所述转动件1的边缘垂直延伸出所述转动件1平面,在下拉把手9转动时可以带动扭簧7下方的伸出柱71转动,在上拉把手9转动时可以带动扭簧7上方的伸出柱71转动,灵活实现了把手9上拉下拉都可以带动转动件1及扭簧7转动的功能。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凸块3的两端与所述转动件1的连接部位均为向内凹陷的平滑的圆弧段。在转动件1接触到上螺柱5和下螺柱6进行限位时,向内凹陷的平滑的圆弧段可以稳定的接触到上螺柱5和下螺柱6的侧壁,避免转动件1出现被上螺柱5和下螺柱6锁死或脱开的意外情况。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与所述上螺柱5和下螺柱6的截面半径一致。有助于圆弧段更好的和上螺柱5和下螺柱6贴合。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圆弧凸起2的外侧面与所述转动件1的边缘平齐。可以确保圆弧凸起2在限位槽8中滑动顺畅,不会被限位槽8卡死。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动件1的中心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转动件1平面的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侧面开有凹槽,用于与所述把手9相连。有助于连接把手9和连接柱4,避免在转动把手9时把手9和连接柱4脱开。更进一步的说明,当把手9不受外力作用时,两所述凸块3沿水平方向设置,两所述圆弧凸起2沿竖直方向设置。这样能够保证不管是上拉把手9还是下拉把手9,把手9都是转动相同的角度后才被上螺柱5和下螺柱6进行限位,使用户在使用时的手感保持一致。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连接柱4的截面为矩形。方形的连接柱4可以避免与把手9的固定不牢出现的空转把手9而转动件1不随之转动的情形。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板、压板、把手和转动件和扭簧;所述转动件和扭簧设置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压板内,所述转动件穿过所述前面板与所述把手相连;所述前面板内侧设置有限位槽、上螺柱和下螺柱;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分居所述限位槽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槽内容纳所述转动件和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伸出柱分别被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限位,两所述伸出柱位于所述上螺柱和所述下螺柱的连接线的同一侧;所述转动件被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限位转动;所述转动件在所述把手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扭簧的伸出柱可在所述转动件的带动下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板、压板、把手和转动件和扭簧;所述转动件和扭簧设置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压板内,所述转动件穿过所述前面板与所述把手相连;所述前面板内侧设置有限位槽、上螺柱和下螺柱;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分居所述限位槽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槽内容纳所述转动件和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伸出柱分别被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限位,两所述伸出柱位于所述上螺柱和所述下螺柱的连接线的同一侧;所述转动件被所述上螺柱和下螺柱限位转动;所述转动件在所述把手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扭簧的伸出柱可在所述转动件的带动下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左右换向的门锁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一组对称设置的圆弧凸起和一组对称设置的凸块;所述圆弧凸起在所述转动件的边缘垂直延伸出所述转动件平面,所述圆弧凸起在所述限位槽内运动;所述凸块在所述转动件的边缘平行延伸出所述转动件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炳森吴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汇泰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