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29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遇到静止土压力增大可能出现支撑结构变形的现象,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坑侧壁上的围护墙,所述围护墙底部两相对侧设有底梁,所述围护墙底部设有垂直于底梁的支护装置,所述支护装置包括可活动梁,所述可活动梁相对围护墙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同轴设置且螺纹连接,并且远离可活动梁一侧的围护墙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驱使第二支撑梁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以克服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中安全性低、结构不稳定、造价高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基坑和基槽都是用来建筑建筑物的基础的,只是平面形状不同而已。现有公告号为CN20267215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简易紧固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可活动梁、可活动支座、前副支撑梁、后副支撑梁、前支撑铁楔块组、后支撑铁楔块组;可活动梁是由钢管构成;可活动支座由底板、副支撑梁、加强筋板组成;底板呈方形,底板的边长与钢管式可活动梁的直径相当,副支撑梁是由直径为可活动梁直径的三分之一的钢管构成,多块加强筋板均布焊接在副支撑梁的钢管圆周和底板上;前副支撑梁和后副支撑梁均为直径为可活动梁直径的三分之一的钢管,前副支撑梁和后副支撑梁的两端头均由方形钢板封堵,前支撑铁楔块组和后支撑铁楔块组由厚钢板加工而成。但是这种支撑方式如果遇到静止土压力增大、超过了结构允许荷载,可能出现支撑结构变形的现象,而这一过程通常又是突然性的,因此容易发生灾难性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以克服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中安全性低、结构不稳定、造价高的难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侧壁上的围护墙,所述围护墙底部两相对侧设有底梁,所述围护墙底部设有垂直于底梁的支护装置,所述支护装置包括可活动梁,所述可活动梁相对围护墙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同轴设置且螺纹连接,并且远离可活动梁一侧的围护墙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驱使第二支撑梁转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围护墙底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底梁和垂直于底梁的支护装置,来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以克服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中安全性低、结构不稳定、造价高的难题;具体地,因此根据基坑的具体大小及其静止土压力等因素来转动第二支撑梁,驱使可活动梁沿着底梁方向位移以抵接支撑在围护墙上,有效地避免因基坑围护墙位置尺寸差,导致可调节式支护装置的支护不紧固的情况出现。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上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垂直于第二支撑梁,所述传动轴与第二支撑梁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锥齿轮的传动方式,配合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的螺纹结构,使整体具备自锁能力的同时,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易于实施,保证基坑支护结构不会变形。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远离锥齿轮一端设有伺服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伺服电机时,使传动轴保持同轴转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以确保第二支撑梁转动,紧接着通过螺纹带动第一支撑梁沿底梁方向位移,使得可活动梁抵接支撑在围护墙上,提高围护墙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底梁相对侧均开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可活动梁两侧设有与导向槽滑动连接的限位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柱置于导向槽内活动,一方面起到了限制第一支撑梁径向位移的效果,另一方面辅助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通过螺纹转动时沿底梁方向位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有限制第一支撑梁位移的加强箍,所述加强箍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梁固定的锁紧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可活动梁抵接支撑在围护墙上的时候,能够旋转加强箍抵接在第一支撑梁的末端,并利用锁紧螺栓将加强箍与第二支撑梁固定住,从而限制第一支撑梁在静止土压力作用下松动位移,以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保障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箍与第一支撑梁之间保持10-12cm的压缩位移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箍与第一支撑梁之间预留出10-12cm的压缩位移量,当作用在围护墙上的静止土压力过大时,可通过支护装置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压缩量以卸掉部分过载力,降低作用在围护墙上的荷载,此时,加强箍就能起到保险的作用,避免支撑结构超过极限承载力后突然失效引起安全事故。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箍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有设置在基坑外的警报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梁受长时间挤压抵接到加强箍上时,其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物理压力信息,再传输到远程控制端经过对比判断后,将警报信息发送给警报器,实现预警功能。进一步地,所述围护墙顶部设有冠梁,所述围护墙中部设有腰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冠梁、腰梁用来配合支撑围护墙,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并且可通过冠梁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进行安全监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支护装置,有效地避免因基坑围护墙位置尺寸差,导致可调节式支护装置的支护不紧固的情况出现,并防止基坑支护结构变形;2、通过设置加强箍,并预留出一定的压缩位移量,可起到保险的作用,避免支撑结构超过极限承载力后突然失效引起安全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中除去冠梁、腰梁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的部分结构爆炸图。图中,1、基坑;11、围护墙;12、底梁;13、冠梁;14、腰梁;2、支护装置;21、可活动梁;22、第一支撑梁;23、第二支撑梁;24、固定座;25、第一锥齿轮;26、第二锥齿轮;3、驱动机构;31、传动轴;32、伺服电机;33、导向槽;34、限位柱;4、加强箍;41、锁紧螺栓;42、压力传感器;43、警报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适用于面积小深度大的基坑,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基坑1侧壁上的围护墙11,该围护墙11底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底梁12和垂直于底梁12的支护装置2,其中围护墙11起到挡土、止水、止淤的效果,而底梁12与支护装置2相配合,来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以克服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中安全性低、结构不稳定、造价高的难题。具体地参考图2和图3,支护装置2包括可活动梁21,可活动梁21相对围护墙11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梁22,第一支撑梁22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梁23,限定第一支撑梁22与第二支撑梁23同轴设置且螺纹连接,从而通过转动第二支撑梁23可驱使可活动梁21沿着底梁12方向位移以抵接支撑在围护墙11上。并且如图3所示,远离可活动梁21一侧的围护墙11上设置有固定座24,在固定座24上设置可使第二支撑梁23转动的驱动机构3,因此根据基坑1的具体大小及其静止土压力等因素来控制支护装置2,有效地避免因基坑围护墙位置尺寸差,导致可调节式支护装置的支护不紧固的情况出现。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座24上的传动轴31,传动轴31与第二支撑梁23相垂直,进而在传动轴31与第二支撑梁23上分别设置第一锥齿轮25和第二锥齿轮26,且第一锥齿轮25和第二锥齿轮26相啮合连接。利用锥齿轮的传动方式,配合第一支撑梁22与第二支撑梁23的螺纹结构,使整体具备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坑(1)侧壁上的围护墙(11),所述围护墙(11)底部两相对侧设有底梁(12),所述围护墙(11)底部设有垂直于底梁(12)的支护装置(2),所述支护装置(2)包括可活动梁(21),所述可活动梁(21)相对围护墙(11)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梁(22),所述第一支撑梁(22)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梁(23),所述第一支撑梁(22)与第二支撑梁(23)同轴设置且螺纹连接,并且远离可活动梁(21)一侧的围护墙(11)上设有固定座(24),所述固定座(24)上设有驱使第二支撑梁(23)转动的驱动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坑(1)侧壁上的围护墙(11),所述围护墙(11)底部两相对侧设有底梁(12),所述围护墙(11)底部设有垂直于底梁(12)的支护装置(2),所述支护装置(2)包括可活动梁(21),所述可活动梁(21)相对围护墙(11)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梁(22),所述第一支撑梁(22)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梁(23),所述第一支撑梁(22)与第二支撑梁(23)同轴设置且螺纹连接,并且远离可活动梁(21)一侧的围护墙(11)上设有固定座(24),所述固定座(24)上设有驱使第二支撑梁(23)转动的驱动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座(24)上的传动轴(31),所述传动轴(31)垂直于第二支撑梁(23),所述传动轴(31)与第二支撑梁(23)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31)远离锥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乌镇内利仿古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