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19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外壳和第二支撑槽,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并且水泵的尾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尾端设置有连接螺纹,且连接螺纹与第一支撑槽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槽的内侧设置有吸附件,所述第二支撑槽与软管连接,所述吸附件的右侧设置有防漏块,且防漏块的尾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扣,所述第二支撑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该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方便了使用者去收集滤除物,从而不会影响装置的过滤吸附效率,让该装置一直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吸附和过滤效果。

A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Device for Easy Collection of Filte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device for collecting filter materials,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second support groove.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pump, and the top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pipe, and the tail end of the pump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pipe. The tail end of the out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thread, and the connecting thr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 groov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first support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thread. Th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n adsorbent, the second support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a hose, the right side of the adsorbent is provided with a leak-proof block, and the tail end of the leak-proof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lat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upport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 bol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ond support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outlet, and the bottom part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rod. The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device facilitates the collection of filtrate, facilitates the user to collect filtrate, thus does not affect the filtration and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so that the device has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good adsorption and filtr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活性炭吸附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由煤通过粉碎,成型或用均匀的煤粒经炭化、活化生产,活性炭可分为椰壳活性炭、果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活性炭主要成分为碳,并含少量氧、氢、硫、氮、氯等元素,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为用途极广的一种工业吸附剂,所以现在很多的吸附装置都会用到活性炭,但是现有的吸附装置也还有着诸多缺点,比如不方便收集滤除物,影响吸附过滤效率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方便收集滤除物,影响吸附过滤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外壳和第二支撑槽,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并且水泵的尾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尾端设置有连接螺纹,且连接螺纹与第一支撑槽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槽的内侧设置有吸附件,且第一支撑槽的底部设置有软管,所述第二支撑槽与软管连接,且第二支撑槽的尾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吸附件的右侧设置有防漏块,且防漏块的尾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扣,且插扣与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口,且第二出水口的正下方设置有水桶,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与固定杆连接,并且固定杆的底部设置有垫板。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部的第二出水口为漏斗状结构,且外壳在垫板上为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槽与第二支撑槽均呈“凹”字型结构,且第一支撑槽与出水管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吸附件关于软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吸附件在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的内部均为拆卸结构,并且吸附件的宽度等于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内部的宽度。优选的,所述吸附件包括铁丝网、棉纺布、过滤棉和活性炭,且铁丝网的内侧设置有棉纺布,棉纺布的内侧设置有过滤棉,过滤棉的内侧设置有活性炭。优选的,所述防漏块的宽度等于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内部的宽度,且防漏块尾端的支撑板与外壳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方便了使用者去收集滤除物,从而不会影响装置的过滤吸附效率,让该装置可以一直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吸附和过滤效果;1.设置有第二出水口,该第二出水口的漏斗状结构可以让过滤后的水全部流入水桶中,快速且有效率;2.设置有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的“凹”字型结构可以让使用者很方便的塞入过滤件;3.设置有吸附件,该吸附件可以从装置中拿出来,方便使用者更换和去除滤除物,有着很高的便利性;4.设置有吸附件,该吸附件大部分由活性炭构成,有着很好的过滤吸附效率,非常的方便实用;5.设置有防漏块,该防漏块可以很好的堵住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的开口,防止其漏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B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水泵,3、出水管,4、第一支撑槽,5、第二支撑槽,6、第一出水口,7、吸附件,701、铁丝网,702、棉纺布,703、过滤棉,704、活性炭,8、软管,9、进水管,10、固定杆,11、水桶,12、垫板,13、第二出水口,14、防漏块,15、支撑板,16、支撑杆,17、连接螺纹,18、固定块,19、插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外壳1、水泵2、出水管3、第一支撑槽4、第二支撑槽5、第一出水口6、吸附件7、铁丝网701、棉纺布702、过滤棉703、活性炭704、软管8、进水管9、固定杆10、水桶11、垫板12、第二出水口13、防漏块14、支撑板15、支撑杆16、连接螺纹17、固定块18和插扣19,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2,且水泵2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9,并且水泵2的尾端设置有出水管3,出水管3的尾端设置有连接螺纹17,且连接螺纹17与第一支撑槽4连接,第一支撑槽4的内侧设置有吸附件7,吸附件7包括铁丝网701、棉纺布702、过滤棉703和活性炭704,且铁丝网701的内侧设置有棉纺布702,棉纺布702的内侧设置有过滤棉703,过滤棉703的内侧设置有活性炭704,这几种材料可以很好的吸附过滤掉水中的杂物,有着很好的过滤吸附效率,有着很好的实用性,吸附件7关于软管8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吸附件7在第一支撑槽4和第二支撑槽5的内部均为拆卸结构,并且吸附件7的宽度等于第一支撑槽4和第二支撑槽5内部的宽度,这样既可以保证水能够全部被过滤掉,提高过滤效率,也方便使用者去更换,收集滤除物,且第一支撑槽4的底部设置有软管8,第二支撑槽5与软管8连接,且第二支撑槽5的尾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6,第一支撑槽4与第二支撑槽5均呈“凹”字型结构,且第一支撑槽4与出水管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这样水泵2可以从该装置拆卸下来,方便使用者去更换或者清洗,从而使该装置被使用更久,吸附件7的右侧设置有防漏块14,防漏块14的宽度等于第一支撑槽4和第二支撑槽5内部的宽度,且防漏块14尾端的支撑板15与外壳1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这样既不妨碍该装置过滤吸附水,也不妨碍使用者将吸附件7拿出来进行更换和收集滤除物,且防漏块14的尾端设置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扣19,且插扣19与固定块18连接,第二支撑槽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3,外壳1底部的第二出水口13为漏斗状结构,且外壳1在垫板12上为升降结构,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或者自己的需求来调整该装置的高度,非常的方便,且第二出水口13的正下方设置有水桶11,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16,且支撑杆16与固定杆10连接,并且固定杆10的底部设置有垫板1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时,首先需要调节该装置的高度,将支撑杆16从固定杆10中抽出来,可以抽到自己需要的高度即可,固定好之后,将水桶11放在垫板12上,放在第二出水口13的正下方即可,然后将出水管3通过连接螺纹17固定在第一支撑槽4上,然后可以通过进水管9和水泵2将水抽进去,通过出水管3流入吸附件7中进行第一次吸附和过滤,然后流入软管8中,流进第二支撑槽5中的吸附件7中,这样二次过滤可以大大增强过滤的效率,过滤后的水通过第一出水口6流出,再通过漏斗型的第二出水口13流出,流入正下方的水桶11中,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吸附件7进行更换,先将支撑板15左右两侧的插扣19从固定块18上拔下,然后将支撑板15顶部的防漏块14从第一支撑槽4和第二支撑槽5中抽出来,再将吸附件7拿出来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外壳(1)和第二支撑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2),且水泵(2)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9),并且水泵(2)的尾端设置有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的尾端设置有连接螺纹(17),且连接螺纹(17)与第一支撑槽(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槽(4)的内侧设置有吸附件(7),且第一支撑槽(4)的底部设置有软管(8),所述第二支撑槽(5)与软管(8)连接,且第二支撑槽(5)的尾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6),所述吸附件(7)的右侧设置有防漏块(14),且防漏块(14)的尾端设置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扣(19),且插扣(19)与固定块(18)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槽(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3),且第二出水口(13)的正下方设置有水桶(11),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16),且支撑杆(16)与固定杆(10)连接,并且固定杆(10)的底部设置有垫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外壳(1)和第二支撑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2),且水泵(2)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9),并且水泵(2)的尾端设置有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的尾端设置有连接螺纹(17),且连接螺纹(17)与第一支撑槽(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槽(4)的内侧设置有吸附件(7),且第一支撑槽(4)的底部设置有软管(8),所述第二支撑槽(5)与软管(8)连接,且第二支撑槽(5)的尾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6),所述吸附件(7)的右侧设置有防漏块(14),且防漏块(14)的尾端设置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扣(19),且插扣(19)与固定块(18)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槽(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3),且第二出水口(13)的正下方设置有水桶(11),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16),且支撑杆(16)与固定杆(10)连接,并且固定杆(10)的底部设置有垫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集滤除物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部的第二出水口(13)为漏斗状结构,且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澄杨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蓝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