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968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工业加工领域,提供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外侧设置混液池,所述混液池上插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与所述罐体相连接,所述罐体顶部设置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伸出端位于罐体内腔的轴线位置,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置两层叶片,每层叶片上设置多个穿透孔,所述叶片边缘等距设置四个凹槽,所述罐体内壁等距设置四根导向柱,每根导向柱位于所述两层叶片对应的凹槽内。本结构中,电解液在混液池中完成首次混合,通过输液管进入罐体内,罐体内部的叶片对电解液进行二次混合搅拌,设置在罐体底部的风叶转动对电解液进行三次混合搅拌。

An Electrolyte Mix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industrial processing field, and provides an electrolyte m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tank body. The outside side of the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mixing tank, and a transfusion pipe is inserted on the mixing tank. The transfus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ank body. The top of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push rod, and the extension end of the electric push rod is located at the axis position of the cavity of the tank body, and the extension end of the electric push rod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fusion pipe. A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two layers of blades at intervals on the connecting rod, a plurality of perforations are arranged on each layer of blades, four grooves are arranged at the edge of the blades equidistantly, four guiding columns are arranged at equidistant distance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ank body, and each guiding column is located in the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layers of blades. In this structure, the electrolyte is mix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mixing tank, and enters the tank through the transfusion tube. The blades inside the tank mix the electrolyte twice, and the blades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 rotate to mix the electrolyte three ti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工业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制造以及能源行业蓬勃兴起,但随之而来的是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恶化,尤其是化学污染,深入地底,很难一次性清理干净,久而久之,在发展的持续和污染的重复下,环境治理变的刻不容缓,在传统的电解液混合装置中,市场层次不一,大多数混料产品为追求成本节省又为了达到混合的目的,在技术的革新上采用了最原始的单方面搅拌轴的方式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大量有害气体散发出来,不仅对现场的作业人员带来健康的损害,更是对大气环境带来污染,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该装置实现多重过滤的方式,且采用密闭式混合处理,且能随时根据混合程度控制其混合时间以及根据其实时混合反应调整混合状态,达到保护混料作业人员,更达到保护环境的科学混料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电解液混料装置结构简单简单、不能稳定解决电解液空气流失,以及搅拌不充分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电解液混料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外侧设置混液池,所述混液池上插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与所述罐体相连接,所述罐体顶部设置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伸出端位于罐体内腔的轴线位置,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置两层叶片,每层叶片上设置多个穿透孔,所述叶片边缘等距设置四个凹槽,所述罐体内壁等距设置四根导向柱,每根导向柱位于所述两层叶片对应的凹槽内。进一步地,两层叶片的穿透孔竖直对应位置互不重合。进一步地,所述混液池为矩形,所述矩形混液池内插入两块挡板,将混液池分成三个部分,所述输液管包括一个总管以及与所述总管连通的三根支管,所述支管插入混液池的对应部分,且每根支管上设置有水泵和流量表,所述总管上设置有混合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总管存在一段加粗段,所述混合装置为两个位于所述加粗段内的螺旋形叶轮。进一步地,所述罐体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电动推杆相邻设置,所述进料口左侧设置探照灯,所述电动推杆右侧设置探测人孔,所述罐体两侧包覆一层保护套,所述右侧保护套上设置温度检测器,所述罐体底部设置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与所述温度检测器之间安设出料口,所述变频电机位于罐体底端的轴线位置,且变频电机输出端位于罐体内部,所述变频电机输出端安装有搅拌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罐体外侧设置混液池,使预先设置的混合液体得以在混液池中按照比例混合、静置,所述混液池上插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与所述罐体相连接,通过输液管将混液池里的电解液输入到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电动推杆,电动杆推动叶片,使叶片边缘的凹槽沿着导向柱上下移动,当叶片下压,罐体内的液体会随着叶片向上,且叶片上设置多个穿透孔,电解液从孔洞内升起、再下降,形成充分的混合环境,达到更理想的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液混料装置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液混料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液混料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外侧设置混液池2,所述混液池2上插有输液管3,所述输液管3与所述罐体1相连接,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电动推杆4,且电动推杆4伸出端位于罐体内1腔的轴线位置,所述电动推杆4的伸出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置两层叶片5,所述叶片5上等距设置四个凹槽,所述罐体内壁等距设置四个导向柱,每根导向柱位于所述两层叶片5对应的凹槽内。在实际操作中,在罐体1外侧设置混液池2,将电解液倒入混液池2内,进行初步混合、静置,混液池上插有输液管3,所述输液管3与所述罐体1相连接,通过输液管3将罐体1外侧的混液池2内的电解液输送到罐体1内,在输送过程中,可以充分检测电解液的实时状态,并且在输入的过程中完成初步的混合,为之后的混合步骤打好基础,罐体1顶部设置电动推杆4,且电动推杆4伸出端位于罐体1内腔的轴线位置,电动推杆4的伸出端设置有连接杆,电动推杆内置活动的传动轴,传动轴分为滑动部件和固定部件,电动推杆开始作业时,滑动部件伸出,推动连接在电动推杆4伸出端的连接杆,连接杆上间隔设置两层叶片,所述叶片上等距设置四个凹槽,所述罐体内壁等距设置四个导向柱,每根导向柱位于所述两层叶片对应的凹槽内。当叶片下压时,会压迫罐内的电解液向上,从叶片上分布的穿透孔中溢出,达到混合搅拌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两片叶片上设置多个穿透孔,且两叶片5的穿透孔竖直对应位置互不重合,如此设计,当叶片5下降,压迫罐体1内的电解液,当电解液首次与靠近液面的液体接触时,液体从第一片叶片的穿透孔中溢出,到达位于第一片与第二片叶片之间的空间内,且两叶5片上的穿透孔不相重合,形成短暂的液面与页面实体的冲击,从而压迫电解液从第二片叶片5的穿透孔中溢出,在电解液从第一片至第二片叶片中的转换中完成了一次混合作业。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混液池2为矩形,矩形混液池2内插入两块挡板,将混液池分成三个部分,该设置方式使得混合前可以做更充分的混合准备,可将混合原料预先投入各部分混料池2中静置,所述混液池2的三个部分都分别对应插入一根分液管,且每根分液管上设置有水泵9,设置水泵9能更好的将混液池2的水抽出投入罐体1内,避免了传统的人工通过容器将电解液导入搅拌罐中,造成的泼洒和挥发的浪费现象,所述每个水泵9上面设置流量表8,可实时监测水泵9内的液体流量,所述流量表8安装位置将三根所述分液管聚合成一根输液管3,该输液管3的宽度大于混液池2中的三个分液管,且三种液体进入到同一根管子中进行首次混合,且输液管3的输液端靠近所述罐体1的位置设置混合装置,使电解液在加入罐体1前完成首次搅拌。所述安装在输液管3上的混合装置为加粗的输液管3,所述加粗的输液管3内设置两个螺旋形叶轮,当电解液冲过螺旋叶轮时带动螺旋叶轮转动,使电解液完成搅拌。现有的技术电解液混合装置设计中忽略了,在混合中对搅拌中的电解液实时监测的问题,未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罐体1顶端设置有进料口10,所述进料口10与所述电动推杆4相邻设置,所述进料口10左侧设置探照灯14,通过探照灯照明,将罐体1内部的实时搅拌情况进行探照,所述电动推杆4右侧设置探测人孔17,该探测人孔17为双侧玻璃钢材质,可根据玻璃透明的特质,利用探照灯的灯光对罐体1内部的搅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所述罐体1两侧包覆一层保护套16,防止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设置保护套对罐体1的外部结构进行保护,所述右侧保护套上设置温度检测器13,可随时监控罐体内电解液的温度,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变频电机7,所述变频电机7与所述温度检测器13之间安设出料口11,所述变频电机7位于罐体1底端的轴线位置,且变频电机7输出端位于罐体1内部,所述变频电机7输出端连接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安装有两片风叶6,当液体随输液管3进入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外侧设置混液池,所述混液池上插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与所述罐体相连接,所述罐体顶部设置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伸出端位于罐体内腔的轴线位置,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置两层叶片,每层叶片上设置多个穿透孔,所述叶片边缘等距设置四个凹槽,所述罐体内壁等距设置四根导向柱,每根导向柱位于所述两层叶片对应的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外侧设置混液池,所述混液池上插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与所述罐体相连接,所述罐体顶部设置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伸出端位于罐体内腔的轴线位置,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置两层叶片,每层叶片上设置多个穿透孔,所述叶片边缘等距设置四个凹槽,所述罐体内壁等距设置四根导向柱,每根导向柱位于所述两层叶片对应的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属的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层叶片的穿透孔竖直对应位置互不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液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池为矩形,所述矩形混液池内插入两块挡板,将混液池分成三个部分,所述输液管包括一个总管以及与所述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