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胥芸菲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医用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616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医用输液器,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具,由三臂支架(1)、万向轮(2)、套杆(3)、支撑杆(4)、前手臂板(7)、后手臂板(7′)和挂药钩(5)构成,三臂支架(1)的中间位置连接套杆(3)的下端,支撑杆(4)的下端由套杆(3)的上端插入其中,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挂药钩(5);套杆(3)外设有套圈(6),套圈(6)的上端设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支棒(8),铰链件(9)将前手臂板(7)和后手臂板(7′)连接在横支棒(8)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医用输液器移动不便,输液手臂无法固定导致患者输液排尿时针管回血或扎穿血管的难题,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可广泛用于医院或诊所。

A Movable Medical Infu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medical infusion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a medical auxiliary device, comprising a tripod bracket (1), a universal wheel (2), a sleeve rod (3), a support rod (4), a forearm plate (7), a rear arm plate (7') and a drug hook (5).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tripod bracket (1) connects the lower end of the sleeve rod (3),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 rod (4) is inserted into the upper end of the sleeve rod (3),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rod (4) is inserted into the lower end.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needle return blood or puncture blood vessel caused by the inconvenience of moving medical infusion device and the failure of fixing the infusion arm, and the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front arm plate (7) and the rear arm plate (7') are connected to the two sides of the transverse arm bar (8),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leeve rod (6)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verse support rod (8) perpendicular to the front arm plate (7) and the rear arm plate (7'). It is reliable, easy to operate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hospitals or clin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医用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医用输液器。
技术介绍
输液是为人体补充水分、能量和输入药物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输液对于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和体液平衡、输入药物进行疾病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输液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每年的流感期,老、中、青、妇、幼患者基本都是输液治疗,其中大部分患者不住医院,而是每天到医院或诊所的输液室输液。输液时,由于患者体内输入大量的药液,尿液增多,需要到卫生间排尿,且输液不中断。现用的输液架有两种,一种由铸铁底座和立杆构成,另一种由输液吊架和导轨构成,导轨设在输液室顶棚,而且自身均无放置输液者的手臂,不能满足输液者行走输液的需求。目前的做法是,由陪床人将药瓶或药袋从输液架上取下来,用手举着维持输液压。这种做法的缺点是:一、输液压不稳定:因为举药瓶或药袋的人胳膊受累,坚持不住,时间稍长举药瓶或药袋的手回缩,导致输液压降低,使得输液不能正常进行,甚至从输液针回血;二、患者输着液的手没处放,容易活动输液针扎穿血管,重新扎针,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患者也要多承受一次扎针之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有手臂固定设施,能随患者的行走移动,且输液正常进行,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的一种可移动医用输液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可移动医用输液器由三臂支架、万向轮、套杆、支撑杆、前手臂板、后手臂板和挂药钩构成。其特征在于:三臂支架上设有万向轮,三臂支架的中间位置连接套杆的下端,套杆高为120-130厘米,套杆的上端敞口,支撑杆的下端由套杆的上端插入其中,套杆的上部设有上固定螺栓,用其调节支撑杆的高度并固定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挂药钩;套杆外设有套圈,套圈高25-30厘米,套圈上部设有下固定螺栓,下固定螺栓调节套圈的高度并对套圈固定,套圈的上端设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支棒,铰链件将前手臂板和后手臂板连接在横支棒的两侧,前手臂板和后手臂板为大小相等的长方形板,其宽与横支棒的长相同,其长为20-25厘米,前、后手臂板上均设有捆绑带;三角支架的一个直角边连接在横支棒的下面,三角支架的另一个直角边连接在套圈上,并与套圈齐平;另外,套杆的上部还设有把手。为了使前手臂板和后手臂板在使用时坚固,在不使用时不占据较大空间,本技术还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在前、后手臂板的下面设有挂钩,挂钩设在离前、后手臂板外端的距离为其总长的1/3处;在三角支架两侧套圈的下沿处设有挂环;在前、后手臂板的外侧均包埋磁铁;在使用本技术时,先将套圈的位置调好,将挂钩勾住挂环,这时前、后手臂板的方向与输液架垂直,然后将患者输液手臂放在其上,并用捆绑带固定,陪床人员只需用手抓住输液架上的把手随着患者的脚步移动输液架即可,使用完毕,将患者的输液手臂解开,将挂钩从挂环中取出,前、后手臂板自然下垂与输液架平行,在磁力的作用下,前、后手臂板的端部靠在一起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医用输液器,解决了目前医用输液器因移动不便,输液手臂无法固定导致患者去卫生间时针管回血或扎穿血管的难题,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患者也免受重复扎针之苦;可广泛用于医院或诊所。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附图2制作本技术。该一种可移动医用输液器由三臂支架1、万向轮2、套杆3、支撑杆4、前手臂板7、后手臂板7′和挂药钩5构成,三臂支架1上设有万向轮2,三臂支架1的中间位置连接套杆3的下端,套杆3高为125厘米,套杆3的上端敞口,支撑杆4的下端由套杆3的上端插入其中,套杆3的上部设有上固定螺栓31,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挂药钩5;套杆3外设有套圈6,套圈6高30厘米,套圈6上部设有下固定螺栓61,套圈6的上端设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支棒8,铰链件9将前手臂板7和后手臂板7′连接在横支棒8的两侧,前手臂板7和后手臂板7′为大小相等的长方形板,其宽与横支棒8的长相同,其长为25厘米,前、后手臂板7、7′上均设有捆绑带71;三角支架10的一个直角边连接在横支棒8的下面,三角支架10的另一个直角边连接在套圈6上,并与套圈6齐平;另外,套杆3的上部还设有把手32。在前、后手臂板7、7′的下面设有挂钩11,挂钩11设在离前、后手臂板7、7′外端的距离为其总长的1/3处;在三角支架10两侧套圈6的下沿处设有挂环62;在前、后手臂板7、7′的外侧均包埋磁铁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医用输液器,由三臂支架(1)、万向轮(2)、套杆(3)、支撑杆(4)、前手臂板(7)、后手臂板(7′)和挂药钩(5)构成,其特征在于:三臂支架(1)上设有万向轮(2),三臂支架(1)的中间位置连接套杆(3)的下端,套杆(3)高为120‑130厘米,套杆(3)的上端敞口,支撑杆(4)的下端由套杆(3)的上端插入其中,套杆(3)的上部设有上固定螺栓(31),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挂药钩(5);套杆(3)外设有套圈(6),套圈(6)高25‑30厘米,套圈(6)上部设有下固定螺栓(61),套圈(6)的上端设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支棒(8),铰链件(9)将前手臂板(7)和后手臂板(7′)连接在横支棒(8)的两侧,前手臂板(7)和后手臂板(7′)为大小相等的长方形板,其宽与横支棒(8)的长相同,其长为20‑25厘米,前、后手臂板(7、7′)上均设有捆绑带(71);三角支架(10)的一个直角边连接在横支棒(8)的下面,三角支架(10)的另一个直角边连接在套圈(6)上,并与套圈(6)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医用输液器,由三臂支架(1)、万向轮(2)、套杆(3)、支撑杆(4)、前手臂板(7)、后手臂板(7′)和挂药钩(5)构成,其特征在于:三臂支架(1)上设有万向轮(2),三臂支架(1)的中间位置连接套杆(3)的下端,套杆(3)高为120-130厘米,套杆(3)的上端敞口,支撑杆(4)的下端由套杆(3)的上端插入其中,套杆(3)的上部设有上固定螺栓(31),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挂药钩(5);套杆(3)外设有套圈(6),套圈(6)高25-30厘米,套圈(6)上部设有下固定螺栓(61),套圈(6)的上端设有与其相垂直的横支棒(8),铰链件(9)将前手臂板(7)和后手臂板(7′)连接在横支棒(8)的两侧,前手臂板(7)和后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芸菲
申请(专利权)人:胥芸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