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00905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内墙剪力墙和楼板的预制;S2、吊装及安装:吊装定位第一内墙剪力墙,吊装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分别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的两端面,然后吊装第二内墙剪力墙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两端分别压设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顶侧的支撑肋上;楼板与第一内墙剪力墙、第二内墙剪力墙之间形成空腔,同时采用不同方式巧妙设置纵向钢筋、拉筋和锚固件;S3、浇筑连接: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双重叠合后浇连梁或双重锚固水平后浇带,将楼板与内墙剪力墙连接成一体。本连接节点现场施工量少,降低造价,节省工期,极大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剪力墙与楼板之间连接节点的主要形式为:上下剪力墙之间通过灌浆套筒连接,采用叠合楼板搁置在剪力墙顶侧,放置纵向钢筋后浇筑叠合楼板现浇层,将叠合楼板与剪力墙形成整体。现有技术中上述连接节点在施工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当剪力墙起吊时,其底部伸出钢筋容易碰撞弯折,后期需要人工校准调整,施工效率低;2、剪力墙顶侧预留伸出钢筋的精度难以做到精准,施工时切割预留伸出钢筋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钢筋材料的浪费,影响工程质量,且将钢筋与套筒精准对位耗时费工,易发生错位严重导致无法安装的情况,严重影响工期及施工成本;3、套筒灌浆的灌浆质量良莠不齐,灌浆密实度难以统一和严格控制,浆锚连接接头处的灌浆料密实度缺乏有效检测手段,灌浆料成本高,灌浆设备清理费时繁杂;4、剪力墙之间的砂浆砌缝,高度无法精准控制,密实度和强度比剪力墙预制构件大幅度降低,为抗震薄弱带;5、灌浆设备清理费时繁杂;6、浆料质量要求高,成本高;7、人工成本较高、施工时间较长,且施工质量较难把控。因此,现在亟需研发一种剪力墙和楼板的连接节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剪力墙起吊易碰弯伸出钢筋、伸出钢筋难以全部插入套筒内、灌浆质量难以有效检测、难以穿设纵向钢筋等现有技术中剪力墙与楼板连接的上述施工难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内墙为剪力墙,包括第一内墙剪力墙和第二内墙剪力墙,楼板包括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包括如下步骤:S1、内墙剪力墙和楼板的预制:内墙剪力墙的预制步骤为:设置边模、铺设水平分布钢筋和连接钢筋、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成型,其中连接钢筋从内墙剪力墙的顶侧和底侧伸出形成连接钢筋锚固端;楼板的预制步骤为:设置边模、铺设楼板钢筋、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成型,其中楼板的侧面设有支撑肋和灌浆口;S2、吊装及安装:吊装并定位第一内墙剪力墙,吊装第一楼板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一端,吊装第二楼板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另一端,然后吊装第二内墙剪力墙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两端分别压设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顶侧的支撑肋上;楼板与第一内墙剪力墙、第二内墙剪力墙之间形成空腔;S3、浇筑连接: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现浇混凝土构成双重叠合后浇连梁或双重锚固水平后浇带,将第一楼板、第二楼板与第一内墙剪力墙、第二内墙剪力墙四者连接成一体。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预制楼板时,楼板支撑肋的支撑面上设有L型缺口;所述步骤S2中安装第二内墙剪力墙时,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端面分别置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L型缺口上。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预制剪力墙时,内墙剪力墙底侧两边设置有L型缺口;所述步骤S2中安装第二内墙剪力墙时,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两边的L型缺口分别置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顶侧。所述内墙剪力墙为用作装配式建筑内墙的剪力墙。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安装第二内墙剪力墙后,将多根纵向钢筋水平穿入空腔中,且纵向钢筋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和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固定。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内墙剪力墙预制完成后,在连接钢筋锚固端与内墙剪力墙端面交接处的内侧设置纵向钢筋、且与连接钢筋锚固端固定;所述步骤S2中定位第二内墙剪力墙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向上抵住或固定在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端面的纵向钢筋上,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向下抵住或固定在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端面的纵向钢筋上。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内墙剪力墙中设置的连接钢筋为箍筋、竖向矩形钢筋环或竖向受力钢筋中的一种;所述步骤S2中,吊装定位第二剪力墙后,第一剪力墙顶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和第二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交叉叠合在空腔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第一内墙剪力墙设置的连接钢筋为箍筋、竖向矩形钢筋环或竖向受力钢筋中的一种,第二内墙剪力墙设置的连接钢筋为箍筋、竖向矩形钢筋环或竖向受力钢筋中的另一种;所述步骤S2中,吊装定位第二内墙剪力墙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和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交叉叠合在空腔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内墙剪力墙顶侧和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为竖向受力钢筋锚固端;所述步骤S2中,吊装定位第一内墙剪力墙后,吊装楼板并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端面上,然后在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端面上,水平放置纵向钢筋,然后吊装第二内墙剪力墙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再将纵向钢筋设置于两组竖向受力钢筋锚固端与内墙剪力墙上下端面所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角内侧。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内墙剪力墙顶侧和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为竖向受力钢筋锚固端,内墙剪力墙预制完成后,在内墙剪力墙顶侧和底侧的表面均设置一组箍筋帽,两组箍筋帽分别与内墙剪力墙顶侧和底侧伸出的竖向受力钢筋锚固端固定;所述步骤S2中,吊装定位第一内墙剪力墙和楼板后,在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端面的一组箍筋帽上水平放置纵向钢筋,然后吊装定位第二内墙剪力墙,再将纵向钢筋设置于两组箍筋帽与竖向受力钢筋锚固端所形成的四边形的四角内侧。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内墙剪力墙顶侧和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为箍筋锚固端或矩形钢筋锚环,箍筋锚固端或矩形钢筋锚环上垂直固定一排锚杆或锚网或锚板或锚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内墙剪力墙底侧和顶侧伸出的竖向受力钢筋锚固端为直筋、弯钩、锚头、锚杆或锚板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预制楼板时,楼板侧面设有整条水平灌浆槽;所述步骤S2中,通过楼板侧面开设的灌浆口或整条水平灌浆槽向空腔内浇筑现浇混凝土。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楼板的预制步骤为浇筑混凝土时,楼板钢筋的下部锚固于混凝土中,上部露出,形成叠合楼板的预制层;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向叠合楼板的预制层表面浇筑叠合现浇层混凝土,叠合现浇层混凝土与双重叠合后浇连梁或双重锚固水平后浇带连接成整体。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内墙剪力墙靠近两侧混凝土表面的内部均设有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受力钢筋,靠近内墙剪力墙顶侧和底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受力钢筋的交叉点上设有拉筋,拉筋的两端分别横向固定在靠近两侧混凝土表面的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受力钢筋的交叉点上。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吊装第二内墙剪力墙后,现场将纵向钢筋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和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固定。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中,加大纵向钢筋直径或加大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和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的直径;所述步骤S2中,纵向钢筋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和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之间不固定或部分固定;在所述步骤S3中,提高向空腔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往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料浆从空腔中溢出时,完成浇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上部剪力墙设置在下部剪力墙与楼板上,剪力墙和楼板之间形成了空腔。施工时只要人工对剪力墙和楼板进行简单的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内墙为剪力墙,包括第一内墙剪力墙和第二内墙剪力墙,楼板包括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内墙剪力墙和楼板的预制:内墙剪力墙的预制步骤为:设置边模、铺设水平分布钢筋和连接钢筋、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成型,其中连接钢筋从内墙剪力墙的顶侧和底侧伸出形成连接钢筋锚固端;楼板的预制步骤为:设置边模、铺设楼板钢筋、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成型,其中楼板的侧面设有支撑肋和灌浆口;S2、吊装及安装:吊装并定位第一内墙剪力墙,吊装第一楼板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一端,吊装第二楼板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另一端,然后吊装第二内墙剪力墙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两端分别压设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顶侧的支撑肋上;楼板与第一内墙剪力墙、第二内墙剪力墙之间形成空腔;S3、浇筑连接: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现浇混凝土构成双重叠合后浇连梁或双重锚固水平后浇带,将第一楼板、第二楼板与第一内墙剪力墙、第二内墙剪力墙四者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内墙为剪力墙,包括第一内墙剪力墙和第二内墙剪力墙,楼板包括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内墙剪力墙和楼板的预制:内墙剪力墙的预制步骤为:设置边模、铺设水平分布钢筋和连接钢筋、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成型,其中连接钢筋从内墙剪力墙的顶侧和底侧伸出形成连接钢筋锚固端;楼板的预制步骤为:设置边模、铺设楼板钢筋、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成型,其中楼板的侧面设有支撑肋和灌浆口;S2、吊装及安装:吊装并定位第一内墙剪力墙,吊装第一楼板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一端,吊装第二楼板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另一端,然后吊装第二内墙剪力墙置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两端分别压设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顶侧的支撑肋上;楼板与第一内墙剪力墙、第二内墙剪力墙之间形成空腔;S3、浇筑连接: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现浇混凝土构成双重叠合后浇连梁或双重锚固水平后浇带,将第一楼板、第二楼板与第一内墙剪力墙、第二内墙剪力墙四者连接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预制楼板时,楼板支撑肋的支撑面上设有L型缺口;所述步骤S2中安装第二内墙剪力墙时,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端面分别置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L型缺口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预制剪力墙时,内墙剪力墙底侧两边设置有L型缺口;所述步骤S2中安装第二内墙剪力墙时,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两边的L型缺口分别置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顶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安装第二内墙剪力墙后,将多根纵向钢筋水平穿入空腔中,且纵向钢筋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和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内墙剪力墙预制完成后,在连接钢筋锚固端与内墙剪力墙端面交接处的内侧设置纵向钢筋、且与连接钢筋锚固端固定;所述步骤S2中定位第二内墙剪力墙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向上抵住或固定在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端面的纵向钢筋上,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向下抵住或固定在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端面的纵向钢筋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内墙剪力墙中设置的连接钢筋为箍筋、竖向矩形钢筋环或竖向受力钢筋中的一种;所述步骤S2中,吊装定位第二剪力墙后,第一剪力墙顶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和第二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交叉叠合在空腔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第一内墙剪力墙设置的连接钢筋为箍筋、竖向矩形钢筋环或竖向受力钢筋中的一种,第二内墙剪力墙设置的连接钢筋为箍筋、竖向矩形钢筋环或竖向受力钢筋中的另一种;所述步骤S2中,吊装定位第二内墙剪力墙后,第一内墙剪力墙顶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和第二内墙剪力墙底侧伸出的连接钢筋锚固端交叉叠合在空腔中。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内墙剪力墙顶侧和底侧伸出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向荣李浩沈鸣谢怀宇谢向阳赵万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晨熙绿色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