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8681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首先对高营养盐含量水体、藻类富集区域、或受污染水域进行生态隔离,然后清除可起水体扰动的土著鱼类,再对围隔内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喷洒锁磷剂以保障水体透明度、减少底质中的磷酸盐内源释放,再重建以水生植物群落为核心的水生态系统,依托沉水、挺水、浮叶植物的强吸收能力,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控制藻类和悬浮颗粒物水平,防止“藻华”爆发。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在修复后稳定性极高,能够长期维持水体的高透明度,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底质中内源营养盐被封锁,使水生态系统处于完善的自主循环状态,达到富藻区氮磷营养盐攫取与水质改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大量的营养物质不断地流入湖泊,致使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利用大型水生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型水生植物具有极强的的富集氮磷的能力;并有利于利用富营养化水体体中的有限光能,也可为水体增加溶解氧;同时也可为复杂食物链的形成提供食源、栖息地和其他必需条件,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近10年来,国内外对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恢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试图将以藻类为优势的浊水态水体转为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优势的清水态水体。包括生物调控的开拓者Shapiro也认为生物调控必须以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为主,才能维持清水态湖泊生态系统。许多研究表明水生高等植物可维持水体长期稳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不透水材料对待修复区水体进行生态隔离,使围隔内的水体和围隔外的水体隔离;S2.对围隔内的鱼类进行彻底清理;S3.对待修复区水体和底质进行消毒,并向水体中播撒锁磷剂,将磷酸盐截留于底质中;S4.在待修复区构建以水生植物为核心的生态群落;其中,岸坡种植挺水植物,敞水区种植沉水植物,沿岸带种植浮叶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不透水材料对待修复区水体进行生态隔离,使围隔内的水体和围隔外的水体隔离;S2.对围隔内的鱼类进行彻底清理;S3.对待修复区水体和底质进行消毒,并向水体中播撒锁磷剂,将磷酸盐截留于底质中;S4.在待修复区构建以水生植物为核心的生态群落;其中,岸坡种植挺水植物,敞水区种植沉水植物,沿岸带种植浮叶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制作围隔:选用具备耐磨损、耐日照、耐腐蚀、不透水的橡胶围隔,每段长10m,上有浮阀,下有配重捆绑绳,围隔两端有钢缆连接处,便于将分段围隔连接成整体;S12.制作石笼:将聚乙烯网缝制成直径10cm的长圆柱袋,袋长10m,灌入碎石子并缝合网口,放于围隔底端以作下拉配重,每条围隔配2条石笼;S13.放置围隔:由多人将围隔抬至指定位置,采用人工踩压和堆砌沙袋的方式将配有石笼的围隔底端连部分不透水布一起压入泥中,确保无大量明显渗水;S14.固定围隔:在围隔两端岸上距水面各5m处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扬王赛李凤王林龙胜兴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