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57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器组件,支撑结构包括本体部,本体部用于支撑电器部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本体部用于朝向电器部件的一侧,第一安装槽用于放置电器部件;第一支撑槽,第一支撑槽设置在本体部背离第一安装槽的另一侧,以在本体部上形成用于与支撑基础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装泡沫材料较为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包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家电产品质量、成本和交货期受到各大家电企业高度重视,现有的洗衣机包装设计通常只能做到定性分析,当模型结构较为复杂时,要做到定量的分析计算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存在包装泡沫设计强度不够或者过度使用材料浪费资源等问题。包装部分占产品总成本一定的比例,并且包装部分一般运输完就基本无用了,使用传统的基于经验的设计方法设计的包装,市场反馈其质量不好,产品损坏率较高。现有的洗衣机用包装泡沫设计有以下不足:(1)泡沫设计余量过度浪费。(2)在跌落实验、长途运输过程中,传统型包装泡沫受力区域结构强度不足导致需要增加包装材料以增强结构强度,从而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器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包装泡沫材料较为浪费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本体部,本体部用于支撑电器部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本体部用于朝向电器部件的一侧,第一安装槽用于放置电器部件;第一支撑槽,第一支撑槽设置在本体部背离第一安装槽的另一侧,以在本体部上形成用于与支撑基础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面。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两个槽壁用于与电器部件限位接触。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设置在第一安装槽的中部,第二安装槽用于与电器部件的悬空组件相对设置;其中,第二安装槽的槽底与悬空组件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用于安装支撑悬空组件的承载件。进一步地,支撑部内具有第三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用于安装承载件。进一步地,第三安装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两个槽壁用于与承载件限位接触。进一步地,第三安装槽内设置有分隔部,分隔部与第三安装槽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连接。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壁相连接,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支撑部的外表面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沿第二安装槽的槽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至少包括承载件,承载件用于支撑悬空组件。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槽内设置有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用于与支撑基础相接触。进一步地,第一加强部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槽,第二支撑槽位于第一加强部的中部,第二支撑槽的槽口朝向支撑基础设置,以在第一加强部上形成第一接触面;其中,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为同一个平面。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槽为至少两个,各个第二支撑槽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槽在支撑基础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电器部件的悬空组件在支撑基础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第一投影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投影面相重合。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部,第二加强部设置在第一支撑槽内,第二加强部位于第一支撑槽的槽壁与第一加强部的外表面之间。进一步地,第二加强部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第二加强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加强部的两侧。进一步地,第二加强部的高度小于第一支撑槽的深度。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设置在第一支撑槽内,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第二加强部相连接,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加强部相连接。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设置在第一支撑槽内,第三加强筋的一端与第二加强部相连接,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槽的槽壁相连接。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第四加强筋,第四加强筋设置在第一支撑槽内,第四加强筋的一端与第一加强部相连接,第四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槽的槽壁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器组件,包括支撑结构和电器部件,支撑结构为上述的支撑结构。进一步地,电器部件为洗衣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通过在本体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一支撑槽,从而整体上减少了本体部的制造材料。其中,在具体包装电器部件时,本体部的第二接触面与放置本体部的支撑基础相接触,即第一支撑槽所在一侧为与支撑基础相接触的接触面,然后将电器部件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从而完成了支撑结构对于电器部件的底部包装。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通过在本体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一支撑槽,从而整体上减少了本体部的制造材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装泡沫材料较为浪费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第一个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第二个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第三个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第四个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第一个视角的跌落仿真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第二个视角的跌落仿真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跌落试验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技术路线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本体部;11、第一安装槽;12、第一支撑槽;13、第二安装槽;14、支撑部;141、第三安装槽;15、分隔部;16、第一加强筋;17、第一加强部;171、第一接触面;172、第二支撑槽;18、第二加强部;19、第二加强筋;20、第三加强筋;21、第四加强筋;30、第二接触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7,支撑结构包括本体部10,本体部10用于支撑电器部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槽11,第一安装槽11设置在本体部10用于朝向电器部件的一侧,第一安装槽11用于放置电器部件;第一支撑槽12,第一支撑槽12设置在本体部10背离第一安装槽11的另一侧,以在本体部10上形成用于与支撑基础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面30。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通过在本体部1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和第一支撑槽12,从而整体上减少了本体部10的制造材料。其中,在具体包装电器部件时,本体部10的第二接触面30与放置本体部10的支撑基础相接触,即第一支撑槽12所在一侧为与支撑基础相接触的接触面,然后将电器部件放置在第一安装槽11内,从而完成了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本体部(10),所述本体部(10)用于支撑电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槽(11),所述第一安装槽(11)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用于朝向所述电器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槽(11)用于放置所述电器部件;第一支撑槽(12),所述第一支撑槽(12)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另一侧,以在所述本体部(10)上形成用于与支撑基础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面(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本体部(10),所述本体部(10)用于支撑电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槽(11),所述第一安装槽(11)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用于朝向所述电器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槽(11)用于放置所述电器部件;第一支撑槽(12),所述第一支撑槽(12)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另一侧,以在所述本体部(10)上形成用于与支撑基础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面(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两个所述槽壁用于与所述电器部件限位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槽(13),所述第二安装槽(1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中部,所述第二安装槽(13)用于与所述电器部件的悬空组件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槽(13)的槽底与所述悬空组件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内设置有支撑部(14),所述支撑部(14)用于安装支撑所述悬空组件的承载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4)内具有第三安装槽(141),所述第三安装槽(141)用于安装所述承载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4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两个所述槽壁用于与所述承载件限位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41)内设置有分隔部(15),所述分隔部(15)与所述第三安装槽(14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6),所述第一加强筋(16)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3)内,所述第一加强筋(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3)的槽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16)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4)的外表面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6)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6)沿所述第二安装槽(13)的槽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内设置有支撑部(14),所述支撑部(14)至少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支撑所述悬空组件。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槽(12)内设置有第一加强部(17),所述第一加强部(17)具有第一接触面(171),所述第一接触面(171)用于与所述支撑基础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瑞杨洪永刘佳衣震旭魏晓磊欧土盛蒋必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