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814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国产商用密码算法的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数据交互之前,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2)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进行正常数据通信时,对通信的原始数据进行报文填充,并对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使用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3)收到加密报文后对密文数据基于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解密,对解密后的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进行检查。优点:能够达到抗重放攻击的目的;攻击者无法获取到对称加密密钥,无法对密文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则无法对配电无线终端与主站之间的敏感交互信息进行窃听或篡改,从而实现了敏感交互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

A Secure Access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Wireless Termin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secure access of distribution wireless terminal based on domestic commercial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steps: 1) bidirectional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 bef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stribution wireless terminal and secure access data; 2) original communication when normal data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stribution wireless terminal and secure access gateway is carried out. The data is filled with messages, and the original data and the filled messages are encrypted by the symmetric encryption algorithm made in China. 3) After receiving the encrypted messages, the encrypted data is decrypted based on the symmetric encryption algorithm made in China, and the original data and the filled messages after decryption are checked. Advantages: It can resist replay attack; the attacker can not obtain symmetrical encryption key, decrypt the ciphertext transmission data, and can not eavesdrop or tamper with the sensitive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wireless terminal and the main station, thus realiz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fidentiality and integrity of sensitive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的方法,属于网络接入

技术介绍
配电自动化系统非法终端接入的问题:现场配电无线终端可通过无线网络(3G/4G等)接入配电自动化系统,目前安全防护措施相对薄弱,而攻击者的攻击水平不断增强,导致点多面广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面临来自无线终端的攻击风险。系统中不对终端进行强身份认证,则非法终端接入的可能性加大。非法终端可通过复制SIM卡接入到公司网络,对同网络内配电无线终端发起攻击,甚至威胁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数据被窃取或被破坏的问题:配电无线终端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时,敏感数据在无线网络中传输,并且以明文的方式存在,攻击者可以通过抓取数据包的方式窃取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敏感信息,或者对数据包进行修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敏感数据的完整性则遭到破坏,直接导致配电无线终端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交互出现异常,将影响到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国际商用密码算法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棱镜门"事件、RSA非对称算法存在后门、1024位RSA非对称密码算法和256位的AES对称密码算法面临日益严重的安全威胁等问题的发生,证明采用国际商用密码必然存在着信息安全隐患。并且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采用国外的密码算法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少抗重放攻击机制,容易被攻击者利用,攻击者可进行重放攻击;网关与终端完成身份认证后,未进行加密通信,明文数据易被攻击者窃取的缺陷,提供一种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建立连接之后,数据交互之前,使用国产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2)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进行正常数据通信时,对通信的原始数据进行报文填充,并对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使用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3)收到加密报文后对密文数据基于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解密,对解密后的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进行检查。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11)配电无线终端产生随机数r1,作:A=ECert2(r1)‖ESkey1(H(r1)),将第一数据包序列号、A、第一数据包帧校验码发送到安全接入网关;12)安全接入网关通过第一数据包序列号判断数据包是否被重放,通过第一数据包帧校验码判断数据包是否被篡改,对A解密并验证配电无线终端的签名,产生随机数r2,作:B=ECert1(r2)‖ESkey2(H(r2)),将第二数据包序列号、B、第二数据包帧校验码发送到配电无线终端,以使配电无线终端合成会话密钥:13)配电无线终端通过第二数据包序列号判断数据包是否被重放,通过第二数据包帧校验码判断数据包是否被篡改,对B解密并验证安全接入网关的签名,根据会话密钥:配电无线终端作将第三数据包序列号、C、第三数据包帧校验码发送到安全接入网关;安全接入网关作并比较C与D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此时双方已经验证对方身份,并持有会话密钥:若不同,则安全接入网关给出协商失败告警信息,通知配电无线终端,由配电无线终端重新发起协商,若连续协商失败次数超过预先设置值,则需给出严重告警信息;其中,r1、r2分别为配电无线终端和安全接入网关采用至少两个物理随机源产生,以确保数据的随机性,Cert1和Cert2分别为配电无线终端和安全接入网关的SM2公钥,Skey1和Skey2分别为配电无线终端和安全接入网关的SM2私钥,EX(Y)表示用X对Y作SM2加密运算,H(Y)表示对Y作SM3散列运算,第一数据包序列号、第二数据报序列号和第三数据报序列号分别为配电无线终端预置的序列号、无线终端预置的序列号+1和无线终端预置的序列号+2,第一数据包帧校验码为终端发给网关的数据包帧校验码FCS1,第二数据包帧校验码为网关发给终端的数据包帧校验码FCS2,第三数据包帧校验码为终端发给网关的数据包帧校验码FCS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21)加密侧对原始数据填充1~16字节,使其长度为16的倍数,若原始长度为16的倍数时填充16字节,填充的第一个字节为0x80,后续填充字节内容为0x0,附加加密报文头部信息、初始向量IV及原始数据帧校验码;22)加密侧对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使用步骤1)协商完成的会话密钥,基于国产对称加密算法SM1进行加密;其中加密侧为配电无线终端或安全接入网关。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31)在解密侧收到加密报文后进行解密,解密过程为加密过程的逆过程,使用步骤1)协商完成的会话密钥及事先提取到的报文中的初始向量IV,对密文数据基于国产对称加密算法SM1进行解密;32)解密侧判断解密后的填充报文是否符合填充的第一个字节为0x80,后续填充字节内容为0x0的条件;解密侧对解密后的原始数据进行校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原始数据帧校验码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解密后的填充报文符合条件的同时原始数据帧校验码比对也一致,则确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否则确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攻击者篡改,数据被拒绝接收;其中,若配电无线终端为加密侧,则安全接入网关为解密侧,若配电无线终端为解密侧,则安全接入网关为加密侧。进一步的,所述初始向量IV为16字节随机数,由加密侧采用至少两个物理随机源产生。一种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装置,包括配电无线终端和安全接入网关,其特征是,所述配电无线终端设有第一加密模块,所述安全接入网关设有第二加密模块,第一加密模块和第二加密模块之间数据互通;所述第一加密模块和第二加密模块均设有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模块,用于在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建立连接之后,数据交互之前,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及秘钥协商;所述第一加密模块和第二加密模块还均设有国产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及解密模块,且第一加密模块和第二加密模块均能够作为加密侧或解密侧,在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进行正常数据通信时,加密侧通过国产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及解密模块对通信的原始数据进行报文填充,并对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使用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解密侧通过国产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及解密模块对收到的加密报文基于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解密,对解密后的数据进行检查,检查填充报文是否正确。进一步的,所述配电无线终端采用SPI接口通信,安全接入网关采用PCI-E接口通信。进一步的,所述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模块支持SM2/SM3。进一步的,所述国产对称密码算法加密及解密模块支持SM1。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之间进行加密通信之前需完成双向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采用国产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能够实现抗重放攻击的目的;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之间完成双向身份认证后,采用国产商用硬件密码算法对两者之间的传输数据进行高强度加密,且对称加密密钥具有时效性,定期更换,攻击者通过密文传输数据无法获取到对称加密密钥,无法对密文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则无法对配电无线终端与主站之间的敏感交互信息进行窃听或篡改,从而实现了敏感交互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通信流程图;图2是密钥协商过程图;图3是数据加密过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建立连接之后,数据交互之前,使用国产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2)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进行正常数据通信时,对通信的原始数据进行报文填充,并对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使用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3)收到加密报文后对密文数据基于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解密,对解密后的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进行检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建立连接之后,数据交互之前,使用国产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2)配电无线终端与安全接入网关进行正常数据通信时,对通信的原始数据进行报文填充,并对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使用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3)收到加密报文后对密文数据基于国产对称加密算法进行解密,对解密后的原始数据及填充报文进行检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11)配电无线终端产生随机数r1,作:A=ECert2(r1)‖ESkey1(H(r1)),将第一数据包序列号、A、第一数据包帧校验码发送到安全接入网关;12)安全接入网关通过第一数据包序列号判断数据包是否被重放,通过第一数据包帧校验码判断数据包是否被篡改,对A解密并验证配电无线终端的签名,产生随机数r2,作:B=ECert1(r2)‖ESkey2(H(r2)),将第二数据包序列号、B、第二数据包帧校验码发送到配电无线终端,以使配电无线终端合成会话密钥:13)配电无线终端通过第二数据包序列号判断数据包是否被重放,通过第二数据包帧校验码判断数据包是否被篡改,对B解密并验证安全接入网关的签名,根据会话密钥:配电无线终端作将第三数据包序列号、C、第三数据包帧校验码发送到安全接入网关;安全接入网关作并比较C与D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此时双方已经验证对方身份,并持有会话密钥:若不同,则安全接入网关给出协商失败告警信息,通知配电无线终端,由配电无线终端重新发起协商,若连续协商失败次数超过预先设置值,则需给出严重告警信息;其中,r1、r2分别为配电无线终端和安全接入网关采用至少两个物理随机源产生,以确保数据的随机性,Cert1和Cert2分别为配电无线终端和安全接入网关的SM2公钥,Skey1和Skey2分别为配电无线终端和安全接入网关的SM2私钥,EX(Y)表示用X对Y作SM2加密运算,H(Y)表示对Y作SM3散列运算,第一数据包序列号、第二数据报序列号和第三数据报序列号分别为配电无线终端预置的序列号、无线终端预置的序列号+1和无线终端预置的序列号+2,第一数据包帧校验码为终端发给网关的数据包帧校验码FCS1,第二数据包帧校验码为网关发给终端的数据包帧校验码FCS2,第三数据包帧校验码为终端发给网关的数据包帧校验码FCS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无线终端安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21)加密侧对原始数据填充1~16字节,使其长度为16的倍数,若原始长度为16的倍数时填充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小刚黄益彬邵志敏陈玉峰郭靓邓进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