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博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716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包括撑开体、握持杆、柱状气囊和充气泵,撑开体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椭圆锥台和椭圆柱体,将撑开体等分为上半体a和下半体b,上半体a和下半体b上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半椭圆锥台c和半椭圆柱体d;握持杆一端与下半体b连接;在上半体a和下半体b上分别设置有上孔和下孔;气囊通过支路气管接入充气泵的充气管路中,气囊的底部插入插入下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椎间撑开器,操作方便,提高了椎间撑开器使用的便利性。

An Intervertebral Spreader for Lumbar Vertebral Therap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rvertebral distractor for lumbar vertebral treatment, which comprises a distractor, a grip rod, a cylindrical airbag and an inflatable pump. The distractor comprises an elliptical cone and an elliptical cylinder connected and coaxial in turn. The distractor is divided into upper half a and lower half B. Both upper half a and lower half B include a semi-elliptical cone C and a semi-elliptical cylinder D connected in turn. The upper and lower hol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half a and the lower half B. The air bag is connected to the inflatable pipeline of the inflatable pump through the branch trachea, and the bottom of the air bag is inserted into the lower hole. The designed intervertebral distractor of the invention has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improves the convenience of the us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tr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
技术介绍
腰椎滑脱、退行性腰椎侧弯是常见的腰椎疾病。而严重腰椎滑脱、退行性腰椎侧弯等病常伴有一侧或双侧椎间隙极度狭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狭窄椎间隙撑大。目前,医疗行业内缺乏椎间撑开装置,从而造成狭窄锥间隙的撑开操作非常困难。因而,有必要为人们提供一种可方便地实现狭窄椎间隙撑开的椎间撑开器套件。现有技术CN204169915U公开了一种椎间撑开器套件,其需嵌入身体到位后,撑开高度不可调。现有技术CN206761749U公开了一种椎间撑开器,其撑开高度虽然可调,但是需要先开设具有一定高度的缺口,再将其放入缺口中,然后不断转动螺纹套,由于通过旋转来撑开的方式,徒手转动时,需要极大地扭力,无法顺利实现螺纹套扭转,而采用钳子等外用工具时,由于在人体上开的伤口不易过大,因此也无法使用钳子等工具进行螺纹套扭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解决了现有的椎间撑开器的上述中一个或多个缺陷,提高椎间撑开器使用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包括撑开体、握持杆、柱状气囊和充气泵,其中,所述撑开体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椭圆锥台和椭圆柱体,所述椭圆锥台的大端面与椭圆柱体的端面连接,沿着过撑开体轴线的平面将撑开体等分为上半体a和下半体b,所述上半体a和下半体b上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半椭圆锥台c和半椭圆柱体d;所述握持杆的轴线平行于撑开体的轴线,其一端与下半体b上的半椭圆柱体d连接;在所述上半体a和下半体b的彼此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上孔和若干个下孔,所述上孔分别各与一个下孔同轴;所述气囊的数量与上孔的数量一致,其分别各通过一个支路气管接入充气泵的充气管路中,且气囊的底部分别各插入插入一个下孔中,气囊的轴向长度尺寸大于上半体a和下半体b互相接触时,上孔孔底与对应下孔孔底之间的距离;充气泵依次通过充气管路和支路气管给气囊充气,以使气囊的顶部与对应的上孔的孔底接触,并将上半体a顶在下半体b上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步骤A:根据现有操作方法:先用骨刀在椎间盘开一小口,再用铰刀把椎间盘内壁物掏空;步骤B:顺着开设小口产生的通道,把本专利技术中撑开体的椭圆锥台的小径端放入椎间盘,且使椭圆锥台的横截面中的短轴半径平行于脊椎;步骤C:启动充气泵,以使充气泵依次通过充气管路和支路气管给气囊充气,继而使气囊的顶部与对应的上孔的孔底接触,并将上半体a顶在下半体b上方,撑开体的上半体a沿着气囊的轴线远离下半体b,达到所需的支撑高度,整个操作过程完成。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椎间撑开器,不仅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外部充气即实现了高度调整,提高了椎间撑开器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医疗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利于手术顺利进行。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半体a上靠近下半体b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分别各与一个上孔同轴,其一端与上半体a连接,其另一端分别各插入一个下孔中,且导向筒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让位缺口,所述支路气管上远离气囊的一端穿过让位缺口后与充气管路连通,且在轴向上,上孔的高度尺寸、下孔的高度尺寸以及导向筒的高度尺寸这三者之和大于气囊充气后的最大高度尺寸。导向筒的设置不仅进一步地限定了气囊的变形方向,保证气囊变形的稳定性,还进一步地提升了上半体a移动的稳定性,以使上半体a仅会在上孔的轴线方向上产生移动,提升了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的稳定性。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不仅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外部充气即实现了高度调整,提高了椎间撑开器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医疗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利于手术顺利进行;2.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导向筒的设置不仅进一步地限定了气囊的变形方向,保证气囊变形的稳定性,还进一步地提升了上半体a移动的稳定性,以使上半体a仅会在上孔的轴线方向上产生移动,提升了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气囊与充气泵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下半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上半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上半体的仰视图;图7是沿图6中A-A的剖视图;图8是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气囊将上半体顶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另一个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的侧视图;附图中的标号说明:1-撑开体,1a-上半体,1b-下半体,1c-半椭圆锥台,1d-半椭圆柱体,2-握持杆,3-上孔,4-上孔,5-柱状气囊,6-充气泵,7-支路气管,8-充气管路,9-导向筒,10-让位缺口,11-上安装槽,12-上支槽,13-下安装槽,14-下支槽,15-导向杆,16-滑环,17-横杆。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至图11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图3中,h为气囊初始状态的高度尺寸,H为气囊充气后的最大高度尺寸,L为半体1a和下半体1b互相接触时,上孔3孔底与对应下孔4孔底之间的距离。实施例1如图1-图1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包括撑开体1、握持杆2、柱状气囊5和充气泵6,其中,所述撑开体1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椭圆锥台和椭圆柱体,所述椭圆锥台的大端面与椭圆柱体的端面连接,沿着过撑开体1轴线的平面将撑开体1等分为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所述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上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半椭圆锥台1c和半椭圆柱体1d;所述握持杆2的轴线平行于撑开体1的轴线,其一端与下半体1b上的半椭圆柱体1d连接;在所述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的彼此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上孔3和若干个下孔4,所述上孔3分别各与一个下孔4同轴;所述气囊5的数量与上孔3的数量一致,其分别各通过一个支路气管7接入充气泵6的充气管路8中,且气囊5的底部分别各插入插入一个下孔4中,气囊5的轴向长度尺寸大于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互相接触时,上孔3孔底与对应下孔4孔底之间的距离;充气泵6依次通过充气管路8和支路气管7给气囊5充气,以使气囊5的顶部与对应的上孔3的孔底接触,并将上半体1a顶在下半体1b上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步骤A:根据现有操作方法:先用骨刀在椎间盘开一小口,再用铰刀把椎间盘内壁物掏空;步骤B:顺着开设小口产生的通道,把本专利技术中撑开体1的椭圆锥台的小径端放入椎间盘,且使椭圆锥台的横截面中的短轴半径平行于脊椎;步骤C:启动充气泵6,以使充气泵6依次通过充气管路8和支路气管7给气囊5充气,继而使气囊5的顶部与对应的上孔3的孔底接触,并将上半体1a顶在下半体1b上方,撑开体1的上半体1a沿着气囊5的轴线远离下半体1b,达到所需的支撑高度,整个操作过程完成。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椎间撑开器,不仅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外部充气即实现了高度调整,提高了椎间撑开器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医疗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说明。如图4-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在所述上半体1a上靠近下半体1b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导向筒9,所述导向筒9分别各与一个上孔3同轴,其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撑开体(1)、握持杆(2)、柱状气囊(5)和充气泵(6),其中,所述撑开体(1)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椭圆锥台和椭圆柱体,所述椭圆锥台的大端面与椭圆柱体的端面连接,沿着过撑开体(1)轴线的平面将撑开体(1)等分为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所述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上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半椭圆锥台(1c)和半椭圆柱体(1d);所述握持杆(2)的轴线平行于撑开体(1)的轴线,其一端与下半体(1b)上的半椭圆柱体(1d)连接;在所述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的彼此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上孔(3)和若干个下孔(4),所述上孔(3)分别各与一个下孔(4)同轴;所述气囊(5)的数量与上孔(3)的数量一致,其分别各通过一个支路气管(7)接入充气泵(6)的充气管路(8)中,且气囊(5)的底部分别各插入插入一个下孔(4)中,气囊(5)的轴向长度尺寸大于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互相接触时,上孔(3)孔底与对应下孔(4)孔底之间的距离;充气泵(6)依次通过充气管路(8)和支路气管(7)给气囊(5)充气,以使气囊(5)的顶部与对应的上孔(3)的孔底接触,并将上半体(1a)顶在下半体(1b)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撑开体(1)、握持杆(2)、柱状气囊(5)和充气泵(6),其中,所述撑开体(1)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椭圆锥台和椭圆柱体,所述椭圆锥台的大端面与椭圆柱体的端面连接,沿着过撑开体(1)轴线的平面将撑开体(1)等分为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所述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上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半椭圆锥台(1c)和半椭圆柱体(1d);所述握持杆(2)的轴线平行于撑开体(1)的轴线,其一端与下半体(1b)上的半椭圆柱体(1d)连接;在所述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的彼此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上孔(3)和若干个下孔(4),所述上孔(3)分别各与一个下孔(4)同轴;所述气囊(5)的数量与上孔(3)的数量一致,其分别各通过一个支路气管(7)接入充气泵(6)的充气管路(8)中,且气囊(5)的底部分别各插入插入一个下孔(4)中,气囊(5)的轴向长度尺寸大于上半体(1a)和下半体(1b)互相接触时,上孔(3)孔底与对应下孔(4)孔底之间的距离;充气泵(6)依次通过充气管路(8)和支路气管(7)给气囊(5)充气,以使气囊(5)的顶部与对应的上孔(3)的孔底接触,并将上半体(1a)顶在下半体(1b)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腰椎治疗的椎间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半体(1a)上靠近下半体(1b)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导向筒(9),所述导向筒(9)分别各与一个上孔(3)同轴,其一端与上半体(1a)连接,其另一端分别各插入一个下孔(4)中,且导向筒(9)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让位缺口(10),所述支路气管(7)上远离气囊(5)的一端穿过让位缺口(10)后与充气管路(8)连通,且在轴向上,上孔(3)的高度尺寸、下孔(4)的高度尺寸以及导向筒(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博伦
申请(专利权)人:郑博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