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685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两支撑架,这两个支撑架的下端设有铰接孔,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挡秧导向臂朝下弯曲呈劣弧状,所述横杆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该碰臂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有效对秧苗进行隔挡和导向,保证分秧准确、均匀,利于后续插秧作业。

Seedling retaining and guiding device of small transplan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edling-retaining guiding device of a small transplanter, which comprises a horizontal bar, which is articulated with two support frames. The lower ends of the two support frames are provided with hinged holes for articulating with the frame of the transplanter. The two ends of the transverse axi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edling-retaining guiding arm. The seedling-retaining guiding arm bends downward in an inferior arc shape, and the middle circumferential of the transverse bar is fixed with a bumper arm. The extension end of the bumper arm is provided with a roller, which is used to correspond to the bumper on the seedling-dividing driving cam.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block and guide seedlings, ensure accurate and uniform seedling distribution, and is conducive to subsequent seedling transplant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秧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稻插秧,是插秧者一手握住大把秧苗,另一只手分出几根秧苗后插入水田中,在进行插秧的过程中,插秧者是在处于长时间弯着腰的状态下进行插秧,插秧人员劳动一天,往往腰酸背痛,腰部伸直都困难,劳动强度非常大。随着社会发展,机械化的运用,插秧机进入农耕的插秧,使插秧人员免除了腰酸背痛之苦。但现有的以发动机为动力进行插秧的插秧机,通常体积较大,重量重,适合在农田面积大的平原地区使用,而由于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田多为小块的不规则梯田,以发动机为动力的插秧机因其体积大、重量重,搬运极不方便,无法适应在爬坡下坎的梯田使用。为此,也有人设计出由人工驱动的小型插秧机,在使用这类小型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放置在秧盘上的多株秧苗滑落至出口处时,立即由分秧装置抓取,无法保证分秧准确,同时也无法保证多株秧苗的整齐度,在后续插秧的过程中有些秧苗出现歪倒情况,秧苗分秧、送秧、插秧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使用效果不好,没能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其结构简单,能有效对秧苗进行隔挡和导向,保证分秧准确、均匀,利于后续插秧作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两支撑架,这两个支撑架的下端设有铰接孔,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挡秧导向臂朝下弯曲呈劣弧状,所述横杆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该碰臂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所述挡秧导向臂包括长臂、短臂,长臂与短臂平行排列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隔距离,所述短臂位于长臂的内侧,长、短臂均朝下弯曲且呈劣弧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两支撑架,这两个支撑架的下端设有铰接孔,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使得挡秧导向装置可在机架上转动,挡秧导向装置的横杆有移位的空间。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挡秧导向臂朝下弯曲呈劣弧状,当挡秧导向臂位于秧盘出秧口下方时,挡秧导向臂对秧盘出口处的秧苗起隔挡作用,防止秧苗散落,当秧苗导向臂对秧盘出秧口让出空位时,秧苗顺着秧苗导向臂滑出,被分秧装置的抓钩抓出,能有效保证分秧准确、均匀。所述横杆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该碰臂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碰块在经过碰臂的延伸端滚轮时,推动碰臂发生角度位移,控制秧苗导向臂移动,对秧盘出秧口进行隔挡、让位动作,与分秧装置配合,保证分秧准确、均匀。所述挡秧导向臂包括长臂、短臂,长臂与短臂平行排列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隔距离,当秧苗的两端分别滑行在长臂、短臂上时,分秧装置的抓钩穿过长臂、短臂之间的间隔,对秧苗的中部夹持带走。所述短臂位于长臂的内侧,长、短臂均朝下弯曲且呈劣弧状,朝下弯曲呈劣弧状的长、短臂形成秧苗的滑动导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包括一横杆31,所述横杆31上铰接有两支撑架32,这两个支撑架32的下端设有铰接孔33,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所述横轴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34,本实施例中,所述挡秧导向臂34包括长臂34a、短臂34b,长臂34a与短臂34b平行排列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隔距离,所述短臂34b位于长臂34a的内侧,长、短臂均朝下弯曲且呈劣弧状。所述横杆31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35,该碰臂35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36,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小型插秧机使用时,将秧苗分成两排放置在秧盘上。操作者一手握住拖杆拉动插秧机在水田中移动,一手操纵摇动手把旋转,并通过第一链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一转轴上的分秧驱动凸轮同步旋转,分秧驱动凸轮控制分秧机构和挡秧导向装置做有规律的间歇运动,从秧盘上分出秧苗,然后由随第一转轴转动的抓秧钩将分出的秧苗抓住送至浮板的插秧口上方。与此同时,由第二链传动机构带动的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通过转臂带动插秧臂运动,并由与插秧臂相连的连杆机构控制插秧臂的运动方向和节奏,逐次把秧苗插入由浮板的凹槽起垄的水田中泥垄上,完成插秧过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有效对秧苗进行隔挡和导向,保证分秧准确、均匀,利于后续插秧作业,整个插秧的活动中,插秧者不用弯腰就能将秧苗轻松、整齐的插入水田中,解决了小块水田,以及山区和丘陵地区不规则梯田的半机械化插秧问题,减轻了插秧者的劳动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杆(31),所述横杆(31)上铰接有两支撑架(32),这两个支撑架(32)的下端设有铰接孔(33),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所述横轴(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34),挡秧导向臂(34)朝下弯曲呈劣弧状,所述横杆(31)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35),该碰臂(35)的延伸端上设有滚轮(36),用于对应分秧驱动凸轮上的碰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插秧机的挡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杆(31),所述横杆(31)上铰接有两支撑架(32),这两个支撑架(32)的下端设有铰接孔(33),用于与插秧机的机架铰接,所述横轴(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秧导向臂(34),挡秧导向臂(34)朝下弯曲呈劣弧状,所述横杆(31)的中部周向固定设有碰臂(35),该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添福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县富民小型插秧机制造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